(最新)幼儿交通行为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docx
29页幼儿交通行为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第一篇:幼儿交通行为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幼儿交通行为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 调查分析报告 侯 家 营 镇 中 心 幼 儿 园 2022年3月 幼儿交通行为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据报道,目前交通事故仅次于溺水,已经成为威胁中国儿童生命的第二大原因初步分析可见,在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中,交通安全意识的淡漠和文明出行习惯的缺乏占据了很大部分从幼儿抓起,从习惯与意识的养成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家庭和幼儿园是促进他们知识与技能获得、良好习惯养成的主要力量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幼儿交通行为和交通安全教育情况的相关调查,期望通过调查总结当下家庭及幼儿园对于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的策略探讨提供基础和佐证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以幼儿交通行为现状及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为主要调查内容,并对幼儿园及家长如何更好地做好幼儿交通安全教育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本调查问卷采用了封闭题和开放题组合设计的问卷结构,其中封闭题部分有11题,采用李克特式选项设计;开放题部分有3题。
2022年11月下发问卷180份,回收175份,有效答卷168份调查的对象为本园幼儿家长,样本抽取方式为随机抽取问卷统计采用SPSS17.0进行频率描述统计,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的价值认识 统计发现,受调查家长对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几乎全部家长选择很有必要加强幼儿交通安全教育(见表1)家长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增强了幼儿园联合家庭及社区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表1 是否有必要对幼儿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2.幼儿出行方式状况 本研究就幼儿出行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在“家中由谁接送孩子”一题中,祖辈家长比例为60.2%,母亲接送比例为26.2%,父亲占11.9%,其它亲属比例为1.8%(见表2);在关于接送主要交通方式的作答中,步行所占比例最高,为45.2%,其次为摩托车和助动车,比例为23.2%,私家车排第三,比例为19.0%(见表3);当被问及“是否在带孩子时主动采取交通安全措施”时,有一半的家长表示自己“偶尔”、“很少”甚至“从不”主动采取交通安全措施(见表4)。
表2 家中谁接送孩子 表3 接送孩子的主要交通方式 表4 是否在带孩子时主动采取交通安全措施 3.对于幼儿交通安全现状的判断 我们针对保障幼儿交通安全的主要责任人,对于幼儿园周边交通状况可能对幼儿造成安全威胁的感觉,孩子在交通安全方面的表现三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被调查家长对于自身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有较高程度认同,有74.4%的家长认为自己是保障幼儿交通安全的主要责任人(见表5);家长对幼儿面临的交通安全威胁感到担忧,其中16.7%表示“非常担忧”,29.8%选择“比较担忧”,“有点担忧”比例为40.5%,只有13.1% “从不担忧”(见表6);而在评价幼儿交通安全方面的表现时,53%的家长认为“比较好”,37.5%的家长认为“一般”,认为“非常好”的比例占7.1%,另有2.4%的家长认为“比较差”(见表7)结合访谈及开放题的调查可见,家长对于幼儿在交通安全方面的表现判断相对比较客观 表5 保障幼儿交通安全的主要责任人是谁 表6 对于幼儿园周边交通状况可能对幼儿造成安全威胁的感觉 表7 孩子在交通安全方面的表现如何 4.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状况 另外,我们也对家庭教育中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作了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多数家长已经对孩子采取了有意识的交通安全教育,经常进行的家长比例为80.4%,17.9%的家长“偶尔”为之,另有1.8%的家长“很少”进行(见表8)在对于幼儿交通安全教育意义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家长有较全面的认识(见表9) 表8 家长是否有意识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表9 对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意义在哪里 在具备一定教育意识的前提下,教育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方式的采用在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方式上,多数家长采用直接告知(26.8%)和举例教育的方式(46.4%),“发现孩子不当行为后现场教育”的家长所占比例较小(17.3%),“结合讲故事、看书等传授怎么面对危险”的教育方式仅有9.5%的家长采用(见表10);而家长的交通安全知识多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见表11) 表10 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方式 表11 家长的交通知识来自哪里 四、结论与建议 交通安全教育是一种意识养成教育,也是文明道德教育,它贯穿于人的一生这一教育不仅在于提高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包含着推进社会文明的目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广大家长对幼儿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教育的主动意识也较强;而另一方面,家长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所采取的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另外,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年龄特征,这是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前提为此,我们认为,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应当把握以下要领: 1.针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深入研究 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应从幼儿入园开始,让每个幼儿在小、中、大班中持续地经历交通安全教育;要从计划、组织、内容与方法上进行总体设计和研究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幼儿交通安全教育要体现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动画、卡通、虚拟人物、优美歌曲等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直观易学的教法最易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这样形象直观的教育活动也能提升家长参教的热情 好动、好玩是幼儿的个性特点,因此,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应体现操作性,让幼儿参与到模拟活动中来如开展“娃娃从小懂交通”的主题宣传活动或让他们亲身驾驶仿真电瓶车上路实践,通过亲身感受与实践来培养交通安全意识与相应技能 2.建立全程的幼儿交通安全教育体系 交通安全教育应在不同年龄段制订相应的教育目标与内容,并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加以全程指导小班幼儿已有最初步的认知能力和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这一阶段教育目标主要是让幼儿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简单的交通工具、交通信号等,如什么叫红绿灯?人车相撞会发生什么后果等。
其方法主要是看图讲解、做游戏等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这个年龄阶段同样需要用游戏的形式来加强教育重点是在认识日常交通规则的基础上学会简单评价自己的行为,判断对错等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辨别是非能力等有了较快的发展,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行为,开始建立“自律”意识因此,这一年龄段是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最主要时期,其内容可丰富些,目标可更高些,方法也可更为多样,如开展交通安全大讨论、参与交通模拟和制定幼儿交通安全有关规则等 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应抓好以下环节:一是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如在园中设置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设施,包括模拟红绿红、斑马线以及其他交通标志等;二是提供实践场地,在游戏中将“知”转化为“行”如开展“十字路口”、“汽车站”、“模拟交警”等游戏,让幼儿把学习的交通规则运用到游戏中;三是要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幼儿开设不同教育内容可包括交通儿歌、故事、游戏等;四是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直观的体验如用看录像或投影片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体验、领会 3.构建“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 幼儿交通安全教育不仅是获得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交通行为与习惯。
因此,必须构建以幼儿园为主、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教育格局,切实形成“三位一体”,这样才能把幼儿交通安全真正落到实处 在具体构建“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时,要把握以下环节: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形成教育共识在园内要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一方面可通过园黑板报、网络、宣传资料等工具,宣传有关交通安全教育的意义与内容、方法与途径等;另一方面,可通过开展家长“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家长论坛”等活动,切实形成家园合力二是要取得社区的支持与交警的配合一方面可让幼儿制作各种有趣、形象的交通标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幼儿手拿标语,身披交通标记到街上宣传,组织幼儿到社区进行交通安全宣讲;另一方面可邀请交通警察来园作交通法则、事故发生等案例分析或一起参加交通安全活动等;三是要让全园教师、家长参与到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中来幼儿的学习多数是从榜样的引导中进行的,幼儿教师的交通安全意识对幼儿起着一定榜样作用,而家庭则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因此,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教师与父母要共同配合 总之,交通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幼儿园明确自身的重要职责与教育目标,重点聚焦孩子,通过培养一个孩子来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带动各个家庭来促进一个社区,通过幼儿园、社区联动从而辐射整个社会。
第二篇:农村幼儿交通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幼儿交通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3―6岁幼儿上下学出行,暴露在交通环境中,是交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为了解幼儿的上下学出行情况及目前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本文对高溪幼儿园幼儿及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及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对幼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教育,结合幼儿特征及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提升幼儿及当地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我们作了以下调查 【关键词】上下学出行;安全;安全意识 一、引言 莲都区高溪幼儿园位于碧湖镇高溪乡竹溪村交通便利,附近共有缸窑、黄塘窑、高溪村、竹溪村、岚山头5个村,附近的适龄幼儿都送到幼儿园就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幼儿山下学乘坐三轮车、电瓶车的越来越多为此我园重视幼儿上下学的安全,宣传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培养幼儿、家长自我保护意识,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安全教育是我们最重视的问题为此,我园成立了交通安全调查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去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和家长的交通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知道农村幼儿的上下学方式和交通安全意识的现状,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幼儿园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幼儿及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活动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莲都区高溪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家长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整理,总结出幼儿交通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内容 首先对幼儿上下学交通方式的调查,通过了解幼儿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以进一步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其次调查家长及幼儿对交通标志的掌握情况 (四)调查情况分析 1.幼儿上下学交通方式的调查 由于幼儿出行由监护人接送,将幼儿上下学交通方式分为家长接送(步行)、家长接送(公共交通)、家长接送(小汽车)、家长接送(三轮车)、家长接送(电瓶车)、家长接送(摩托车)等6种方式调查发现,幼儿上下学出行以步行、三轮车和电瓶车为主,摩托车和小汽车接送的情况也存在如图一所示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