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原发性阑尾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1256119
  • 上传时间:2021-10-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3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原发性阑尾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原发性腺癌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阑尾原发性腺癌进行大体检查,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其中1例大体观察呈急性阑尾炎改变,光镜观察黏膜大部分被破坏,黏膜下及肌层内肿瘤呈腺管样结构浸润性生长,另1例阑尾切面腔内见一菜花样肿物,浸润性生长,外侵现象明显,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光镜观察为粘液腺癌并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两例免疫组化结果相同,表达广谱角蛋白(Ckpan)、低分子量角蛋白CK8/18、CK20、癌胚抗原(CEA),神经内分泌标记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CgA)、突触素(Syn)不表达结论 原发性阑尾腺癌十分少见,症状无特异性,通过病理仔细检查,免疫组化分析及鉴别诊断方可确诊,值得临床与病理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阑尾肿瘤;腺癌;原发性    原发性阑尾腺癌(primary apendiceal adenocarcinama,PAA),非常少见[1],其临床表现和术前检查和阑尾急慢性炎性反应非常相似,所以极易造成临床和病理上的漏诊或者误诊,作者对本院近年来发现的两例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探讨其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阑尾标本,其中发现两例阑尾原发性腺癌标本,例1,患者男,44岁,因阵发性中上腹痛2 d入院,曾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无恶心呕吐,查体T 39.1℃;麦氏点压痛、反跳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血常规检查WBC 20.4109/L,B超示阑尾肿大,移位可能,手术中发现阑尾位于结肠外后侧,紫红色,根部有粪石嵌顿,阑尾长约5 cm,末端膨大,直径约3 cm例2,患者男,55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伴疼痛2个月入院体检T 36.8℃,右下腹偏上方触及一约5.0 cm4.0 cm大小肿物,质中,轻压痛、反跳痛(-),血常规检查WBC 4.8109/L,临床诊断阑尾炎性包块手术中发现阑尾膨大变形,表面可见菜花样肿物突出,有大网膜包裹,肿物与周围组织黏连较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1.2 方法 标本均采用4 %甲醛固定,取材、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镜检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染色,Ckpan)、CK8/18、CK7、CK20、CEA、NSE 、CgA、 Syn等抗体均购自上海长岛试剂公司。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两例阑尾表面均为紫红色,浆膜充血,切面第1例黏膜及肌层为紫红色,末端膨大并管腔明显狭窄,未见明显肿物;第2例于阑尾根部腔内见一菜花样肿物,灰白色,大小3 cm1.8 cm1.0 cm,浸润阑尾肌层达外膜  2.2 镜下观察  两例阑尾粘膜大部分均消失,第1例阑尾大部分表现为蜂窝织性炎性改变,黏膜下及肌层内可见散在的一致的腺管样结构,破坏平滑肌,浸润性生长直达浆膜,细胞卵圆形或者柱状,胞浆丰富,细胞核卵圆形,染色质较深,异型性明显第2例肿瘤呈腺样结构,不规则,间质灶性黏液湖形成,细胞呈高柱状上皮样,胞浆丰富,部分可见黏液形成,细胞核异型明显,核仁明显,肠系膜淋巴结查见肿瘤转移  2.3 免疫组织化学 两例免疫组化结果均为: CK(pan)(+)、CK8/18(+)、CEA(+)、CK20(+)、CK7(-)、NSE (-)、CgA(-)、 Syn(-)  3 讨论  阑尾原发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生率约在0.03%~0.08%[2,3],其中绝大部分为阑尾类癌,腺癌极为少见,约占阑尾原发性肿瘤的3%,其发生率低可能是由于肠内容物一般不易进入阑尾腔内,即使进入因易引起阑尾炎出现症状而被及时手术切除之故;男性患者多见,年龄多在40岁以上[4],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均超过40岁;本病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其病因可能与大肠癌类似,;大体观察分为息肉型(乳头型或者菜花型)、 浸润型 、溃疡型,以前两者多见,本组第1例为浸润型,肿物不明显,只有在光镜下才能观察到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第2例为菜花型,肿物较明显;本病组织学起源为阑尾黏膜腺上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有右下腹隐痛病史,当阑尾腔引起梗阻,阑尾腔内压力增高时,或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少数可表现为阑尾脓肿症状,因此术前多不能作出正确诊断。

      笔者认为有下列症状者要想到本病的可能:年龄超过40岁的中老年患者,经常右下腹部隐痛;右下腹部发现肿块,行灌肠检查,回盲部未发现肿瘤,或肠腔受外压,肠壁僵硬;腹部CT或彩超发现阑尾有肿块; 术中发现阑尾有肿块,以及系膜淋巴结肿大者;右下腹块无明显恶液质或突然并发急性阑尾炎;已排除妇科疾患的右下腹实质性肿块者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腺管样结构,浸润性生长为其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等腺上皮标记抗原,不表达神经内分泌肿瘤和间皮细胞来源等肿瘤,诊断应该不难,本病主要和阑尾转移性腺癌和类癌鉴别,前者主要靠病史确定原发灶;后者肿瘤组织学表现为巢团状生长,细胞大小比较一致,胞浆丰富,颗粒状,嗜酸性粉染,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有人认为病变比较局限,无外侵和淋巴结肿大转移者,可以阑尾单纯切除,也有人认为应尽早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与单纯切除阑尾相比,可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减少复发病变[5],局限型一般预后良好;如果阑尾腺癌侵出浆膜或阑尾穿孔在肿瘤附近时,极易引起大网膜、淋巴结甚至广泛的腹腔种植转移,预后则较差,本组第1例病变较局限,随访5年仍健在,而后者病变已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2年后死亡。

        总之,本病术前明确诊断十分困难,临床医生尤其是普外科医生对阑尾病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只满足于阑尾炎的诊断,对切除的阑尾标本常规行病理检查,通过大体、光镜检查辅以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确诊为原发性腺癌者,应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期中国wWw.LW    参考文献  [1] Stamatakos M, Stefanaki Ch, Tsaknaki S, Safioleas P,et al.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an update.Chirurgia (Bucur),2009,104(4):389-392.  [2] 姚奉祥.阑尾肿瘤.腹部外科杂志,1994,7(3):101.  [3] 黄世章,黄书伟.原发性阑尾肿瘤.中国肿瘤临床,1993,20(9):689.  [4] 夏红,王守军. 阑尾原发性腺癌4例临床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6(12):58.  [5] 张晓国.阑尾肿瘤的诊疗体会.临床外科杂志,1998;6:56.-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