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2540).docx
18页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2540) 第一章 1、教育 广义: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 过程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特点 一是:有固定的场所或专门的教师、固定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 二是:具有特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 3、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4、职业教育: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为提高职业熟练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 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 5、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 准备的教育 6、职业教育的特性 职业性 - 实践性- 社会性- 终身性 - 全民性 7、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运动为图自强而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 才的目的催生了我国近代再早的学校职业教育制度 8、教育思潮 劳作教育思潮:兴起于德国- 代表人凯兴斯泰纳 内容:劳作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个人活动方式 培养服务于国家的有用公民是教育的目标 建立劳作学校,贯彻劳作学校的精神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最佳手段普职整合教育思潮:美国 - 代表人杜威- 以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整合为核心-重视人的发展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美国 核心: CBET 实践形式:澳大利亚职业与继续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 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 MES) 终身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法国保罗 .朗格朗- 影响是国际性的 内容: P26-27 第二章 1、职业教育的功能 智育-德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教育功能: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在所以教育功能中,育人功能是最为根本的 一项 大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在受教育者身上施加影响,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的 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小德育: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的德育内容P35 职业道德特点:职业性- 实践性- 继承性 - 多样性- 纪律性 智育功能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职业知识、技能和 职业道德的教育智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政治功能 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决定职业教育的地位- 受教育者的权利- 目的和性质 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职业教育维护现实的政治关系- 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力量- 促进一定政治目标的实现 经济功能 指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培养劳动技术大军,使人们的思 想、行为、习惯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要求 社会功能 指它对于社会变迁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所能起到的作用,即是指教育对社会变迁 的影响以及如何有助于形成现代社会分层,以及个体向上的社会流动 文化功能 广义:普遍的认知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 狭义:普遍的把它看做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 术、文化、宗教、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类型: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规范文化- 行为文化 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活化文化功能- 文化选择功能-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 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第三章 1、教育目的 广义:人们对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期待,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 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总的要求和标准,即对教育所要造成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规格 2、教育方针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提出 的总的方针。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 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职业教育目的内容:发展全面- 人才层次与类型- 工作面向及要求 职业教育目的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 和规格和总要求 3、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 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 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时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依据 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 第四章 1、体系 指若干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 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如工业体系、思想体系、作战体系等 教育体系: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育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包括教育行政 系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和采用远程教育手段的教育 系统 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教育实施 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 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 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 2、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职业教育分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办学主体多元化,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力量紧密结合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偏低- 职业教育体制性障碍 - 缺乏法律保障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现代性- 系统性 - 开放性- 多元性- 独立性 4、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 呈工字形 特点:在学校职业教育层面上,学生通过对不同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不仅可以 选择职业教育,也可以选择普通教育。
在办学上,该体系突出双元特色,即:两种教 . 育机构 -学校和企业,两类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种教材-企业实训教材和学校知识教材,学生两种身份 -企业学徒和职业学校学生,两类考试 -技能考试和资格考 试,两类证书 -行会考试证书和企业学习证书、学校毕业证书 5、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单元制 特点:灵活性- 开放性 6、英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 是一种国家统一资格框架想的职业教育体系 特点:涵盖学历教育,对应的不是某一个工作岗位 7、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共同点 注重教育公平- 注重终身教育- 注重开放性- 注重衔接和沟通 第五章第一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概述 一、专业与专业设置 (一)专业 广义: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 狭义:指教育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学业门类 (二)专业设置 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 职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显著特点。
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学校办学是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因素” 三、专业设置的意义 1.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关键 2.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word . 一、专业设置的基础原则 1.方向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适度超前原则 6.效益最大化原则 二、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 1.必须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 2.必须科学规范 3.要有全局观点 4.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第三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程序与方法 一、专业设置的程序 (一)进行社会调查 (二)组织专家论证 (三)进行专业设计P116 1.职业分析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的一种 先进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做法。
2.专业设计大概包含以下内容 ①确定专业名称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③规定修业年限④界定业务范围⑤指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⑥指出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或专业方向 三、专业设置的方法 (一)新专业设置的方法 1.异质设置法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置与学校原有的专业性质想去甚 远、甚至根本不同专业 2.同质设置法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与学校原有专业相近的专业 3.单质设置法就是一所学校只能设置性质相同的若干专业或一个专业 (二)旧专业拓展的方法 延伸拓展法 ---复合拓展法 ---扇面拓展法 ---滚动拓展法 ---增补拓展法 (三)专业调整的方法 1.中心放射法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依靠学校的主干专业,辐射出 . 与主干专业相近的专业 2.基础定向法就是专业设置中分两个阶段进行 3.综合通用法就是借鉴一些国家“通用教育”的做法,根据产业、行业和职业岗位 的分类,采用宽而广的综合方式,设置比较宽广的专业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第一节职业教育课程概述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 1.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基础知识为主,把知识体系以学科 的方式进行分类设计的课程,重视系统性基础知识的积累古代的柏拉图、近代的夸美纽斯、赫尔巴赫都是学科课程的理论奠基人 2.活动课程 如果以哲学观为标准,课程可以分为: 学科中心课程 --学生中心课程 --社会中心课程 从其他角度出发,课程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是否列入教学计划的角度,可以分 为显露课程与隐蔽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①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