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文献导论.pdf
10页音乐文献导论与任何其他学问一样,音乐学研究也是一种学术活动的展示过程通常这一过程由这样几个主要阶段构成:1选择学术方向—确定研究专题;2收集、阅读与梳理研究资料;3构思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4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写作;5修改、 确定学术成果的最终 “文本” (定稿、 出版)这一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和整体进展都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在这篇论文中,我仅探讨这一学术过程“第2阶段”的主要问题——评述对音乐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文献本文目的是期望通过对各类音乐文献的梳理与阐释,思考和讨论音乐文献的 “学术性” 问题及其研究的意义为了使读者更多地接触各类相关的音乐文献,了解西方音乐学界的学术成果,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例举的文献都为西文书目特此说明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何谓“音乐文献”广义的音乐文献类似音乐资料(sources),泛指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各类形态的资料,可分成文本资料、音响资料、 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如乐器)等狭义的音乐文献(Music Literature)指属于“文本资料”范畴内的“第二手资料” (secondary sources)这种狭义的音乐文献正是我们在此探讨的对象。
按照美国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分类,与音乐相关的“文本资料”主要分成三个大类,即:M (Music) ,以乐谱形式出现的“文本”都归入此类;MT (Music Theory),指以作曲理论为主的“文本”,例如有关和声、 复调、配器、 曲式和作曲法方面的图书都划入其中;ML (Music Literature),指“关于音乐的文本” ,这是一个内容最为丰富多样的类别,涵盖面极广,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音乐词典与百科(Dictionaries, Encyclopedias)手册、指南与概览(Handbooks, Companions, Compendiums)音乐史与音乐编年史(Histories, Chronologies)学术专著( Monographs)论文集( Collections of Essays)传记( Biographies)主题目录( Thematic Catalog)关 于 音 乐 与 关 于 音 乐 文 献 的 参 考 书 目 (Bibliographies of Music, Bibliographies of Music Literature) 音乐年鉴( Yearbooks )音乐期刊( Music Periodicals)杂集( Miscellaneous)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西方的学术传统,博士论文(Dissertations)按出版物来看待。
虽然音乐领域的博士论文另有图书分类编号,但就学术内容的特征来看,它们属于 “学术专著” ,可以看作ML之外的一类特殊的“音乐文献”从这些分类可以看出,音乐文献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实际上形成了音乐学研究所需的最基本的“学术资源” 如何接触和运用这些“资源”无疑对研究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严肃的学术研究都是在“科学”精神鼓舞下进行的“智识劳作”,其最终的成果不断汇集成思想与知识的大厦,在此凝聚的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从这个特定意义上来讲,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阐释、补充、 完善或修正 即使是富于“独创性”的研究,也离不开已有学术成果这一展开研究的“上下文”在这一方面,音乐学研究没有任何例外因此, 当确定了某一音乐学研究的专题之后,需要马上开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收集、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正是接触音乐文献并梳理从中得到的知识与信息面对如此众多的音乐文献,我们应该如何作出选择呢?我以为,这种选择应该是建立在广泛阅读与研究专题相关的各类音乐文献基础上,对具有较高“学术含量”的音乐文献给予特别的关注一般来讲,“学术含量”较高的文献所讨论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 其内容无论是史料的系统梳理或考证、作品的详尽分析或风格的历史探究,还是艺术观念的阐释或理论体系的构建,体现的都是某种思想的陈述、知识的展示或意义的诠释。
相对而言, “学术含量”较低的文献给予我们的主要是信息与常识,人们在此获取的并不是特定的、 又有深度的学术资料,而只是对一般知识的概略说明以下我选择几种不同的音乐文献,对它们的特点与作用进行评述,并探讨与其相关的“学术性”问题一)音乐词典和“辞书类”文献音乐词典是进行音乐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它基本上分成两大类:“百科性”音乐词典与“专题性”音乐词典这类音乐文献通常由音乐学领域的著名学者编撰,内容为音乐的百科知识或音乐艺术中某种专题知识一般而论,“百科性”的音乐词典(词典的名称并不一定包含“百科全书”或“Encyclopaedia”这样的语词)是全面、系统地阐述音乐领域的各门知识,所以往往篇幅较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新近出版的《新格鲁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2001年第二版),共由 29卷组成(比 1980年第 1版多了9卷) “专题性”的音乐词典种类繁多,涉及面极广,这里仅举几例:《早期音乐词典:从游吟诗人到蒙泰威尔第》[i] 《泰晤士与赫德森二十世纪音乐全书》[ii] 《美国通俗音乐与摇滚乐词典》[iii] 《二十世纪意大利小提琴 制作家词典》 [iv] 《简明犹太音乐全书》[v] 《歌剧词典》 [vi] 《电影音乐词典》[vii] 《音乐主题词典》[viii] 从这些词典的名称就可得知它们不同的“专题” 内容。
这类词典的特点就是荟集某个特定领域内的知识,以便想要查阅相关知识的读者尽快通向“专题”毫无疑问,不同的音乐词典各有各的特点与作用,适用于人们了解音乐知识的不同目的和不同要求如果是从事音乐学的研究, 那么我以为要尽可能地接触与运用更具学术性的音乐词典这类学术性的音乐词典总由著名学者“挂帅” 主编, 其中的条目都约请相关的专家撰写这类词典有单卷本的编撰,更有多卷本的形式学术性的音乐词典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词典的条目以中、长条为主, 这在多卷本的大型词典中尤为明显在音乐界颇有影响的单卷本《新哈佛音乐词典》 [ix]就有许多条目在两页以上目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新格鲁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2001年第二版) [x] 更以长篇词条为特色,例如: 分析( 63页) 、中国(64页) 、交响曲 ( 37页) 、歌剧( 55页) 、音乐学( 45页) 、贝多芬( 67页) 、瓦格纳( 40页)和斯特拉文斯基(39页)等这类长大的条目大都由多位学者联合撰写(各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它们的篇幅已完全相当于学术专著的份量,事实上有些长条目已陆续用单行本的形式出版更值得重视的是这些长篇词条的内容,因为条目撰写者在此展示的已不是对某个专题的一般性知识介绍,而是以研究的姿态和论文的方式对之进行学术性的阐述。
这样的条目内容通常也反映了该条目撰写之时相关专题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第二、 词典的条目 (尤其是中、长条目)都附有“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正因为有了“参考文献”的依托,词条的内容更具备学术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在词条后的出现,一方面表明了该词条的撰写所立足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也为词条的阅读者查阅相关文献提供了方便,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另外,象《新格鲁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这样大型的音乐百科全书,为了加强条目(尤其是长条目)的“参考文献”的系统性和学术份量,都约请一位学者专门编写“参考文献” 从这一情况看, “参考文献”实际上作为一个特别的“学术资源”,已成为整个条目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词典和百科全书之外,还有许多“辞书类”的音乐文献这类文献包括手册、指南与概览等, 它们的内容与编撰体例丰富多样,既有为普通音乐爱好者所写的读本[xi],也有为研究者编撰的“专集”由于后者更具学术性,是音乐学研究所需的重要文献,所以更值得我们关注 这里仅以三本著作为例,对此类文献的特点作一提要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瓦格纳手册》[xii]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共由二十三篇高质量的论文组成,它们从各个方面探讨了瓦格纳这位在西方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
著名音乐学家和瓦格纳研究专家达尔豪斯一人就有三篇论文收入其内,它们分别探究瓦格纳的音乐及其影响和瓦格纳在音乐史中的地位另外, 由其他领域的学者撰写的“瓦格纳的中世纪” 、 “瓦格纳与尼采” 、 “瓦格纳与视觉艺术”和“心理学史中的瓦格纳”等论文,都显得视角独特,充满学术新意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音乐指南》[xiii]以有关早期音乐的四十九个专题为构架,组成一部学术性的“专题指南”,因为这一“指南”里四十九篇文章的内容是普通音乐爱好者不会感兴趣的我们只需列出其中几篇文章的标题,就可感知此“指南”的“学术意味”: “文艺复兴音乐中的价值判断”、 “妇女的历史与早期音乐”、 “体裁与功能: 关于十六世纪意大利世俗声乐曲的思考” 、 “音乐构思与弥撒套曲的兴起”和“中世纪的音乐与图像”由古典主义音乐研究的权威H.C. 罗宾斯·兰顿主编的《莫扎特概览》[xiv]可以说是一部了解莫扎特其人其乐的“知识总汇”与以上所提的两本“专题论集”相比,此书更象一部以长条目为主的“作曲家词典” ,工具书的意味更浓全书分为十五个部分,从生平到音乐、从家族到历史-音乐背景、从个性到观念、 从表演实践到文献版本,对莫扎特作为一个人和一个音乐家的一生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描述。
以上三部“辞书类”著作虽然内容和体裁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专题性的知识汇集以学术性梳理和探究为特征显然, 这类“学术性辞书”设想的读者并非音乐爱好者而是音乐专业的人士因此, 作为与音乐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学术性文献,它们应当及时进入我们的视野二)音乐史各种音乐史著作是音乐文献中最重要的一个分类在此,我想根据这一文献的特点,讨论有关学术专著与教科书的问题从内容来看,音乐史基本上可分成三大类:音乐通史、音乐断代史和音乐专题史音乐通史既有单卷本的著作,也有多卷本的形式多卷本音乐通史中最有影响的是《新牛津音乐史》[xv] 单卷本的音乐通史有许多种,就我所知用英文写作的单卷本音乐通史就有十几种区别和恰当利用学术性音乐史论著作和音乐史教科书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从音乐史的著述看,学术性著作虽然是以历史线索来展示音乐的发展过程,但作者的历史评述不是“面面俱到”,而往往是抓住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发挥,阐释作者个人对音乐历程中的人物、作品、事件、流派、时代或艺术风格等现象的理解有时这种理解可能有很强的主观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样的“主观性”或“独特性”构成了这类著作的学术品格在这一方面,保罗·亨利·朗(Paul Henry Lang, 1901—1991)的那本名作《西方文明中的音乐》[xvi]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比较而言, 音乐史教科书则力求全面地概述音乐的历史演进,并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的知识,所以它不要求深入的探讨由于教科书是为教学目的而写,阅读的对象主要是学生,音乐史教科书的内容一般不具备(或者说不要求) 学术性,它所需要的是条理清晰、叙述全面和文风客观的音乐史知识的陈述[xvii]因此,教科书不进入学术探讨的视野,这在西方学界早已得到明确例如,音乐学界最 具 声 望 的 学术 期 刊 之一 《 美 国 音乐 学 学 会杂 志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usicological Society) ,在其征稿说明中就清楚地告知:教科书不在本刊书评栏目的范围之内指明音乐史教科书的“学术含量”较低并不是否定这类著作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因为在对本科生的音乐通史教学中,显然它比学术性音乐史论的作用更大但是, 在音乐史领域的研究中, 值得我们花时间去阅读与思考的当然不是教科书,而是学术性音乐史专著正是那些不甚全面而求深度并有独特见解的史论,给予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启示应当指出的是,从当代西方音乐学界的学术走向来看,象朗和亚伯拉罕(Gerald A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