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秀教程笔记.doc
4页3-1-3 产品分析:1.要想产品留在后模,那么后模的胶位必须更多2.外观面在前模3.proe 拔模斜度检测和胶厚检测4.毂位只有平均胶厚的 0.5 到 0.7,为了防止缩水后有缺陷5.没有拔模角度很容易因为摩擦而拉伤产品6.不能拔模的面最好做滑块,防止模具拉伤产品7.减胶拔模,低的面一般拔 1 度,高的拔 0.5 度8.最好不要加胶拔模,这样会把铁弄少3-1-4 产品主力图:1.绘制一种零件,用一种图层,了解自动归层功能2.设计产品排位要注意天侧和地侧,产品塑料多的一面在地侧3.剖面尽量经过产品结构复杂的地方3-1-5:设置快-收缩和模仁大小1.模仁一般偏移在 20-50 之间,按 15%计算,一般小于 80 的用 20,150 的用 25,400 的用40,以上的用 50.3-1-6:1.模仁边到回针边是 15-25,另一个方向不要超过顶针板或垫脚的宽度,2.A 板厚度超出模坯 20,B 板超出 25,防止注塑压力太大,造成变形3.了解怎样选择模坯,先确定模仁在根据模仁确定模坯,先定型号,再计算定板厚3-1-7:1.模具最小的螺丝是 M5 的,不能再小了2.锁牙长度是直径的 1.5 倍以上,螺丝越大,锁牙越长。
3.螺丝到边的最小间距是直径加 2.4.导柱导套是为了防错,有一个是偏的,用阵列的方法行不通,螺丝也要防止装错,还可以设置基准角5.分流道的直径要大于胶厚6.可以通过控制直径来实现平衡进胶7.对工件的选择尽可能大近小远8.pc 料最好不要直接进胶,要做一个 S 型缓冲一下9.可以让进胶可以尽可能走长,不要走宽10.冷料井的形式有很多,并不仅仅是在主流道下面,工件里的冷料井可以用于消除结合线11.潜进胶一般为 1Mm,小口进胶一般可以自己拉断3-1-8:1.直接进胶的鸡嘴要凹下去工件一点,因为这样可以在捡剪去浇注道后不至于看起来突出2.点浇口也是要做凹下去一点的,一般是 0.3 到 0.8MM3.直接进胶、点进胶(顶部进胶) 、侧进胶(分型面进胶,容易改) 、潜进胶、牛角进胶3-1-10:1.定位环用的最多的是 100 的直径2.鸡嘴下端直径比流道大一点就好,为避免下端太单薄,越长角度越小3.定位环很少偏心的,一般如真的有必要偏,一般是偏鸡嘴,小于 20%4.有的鸡嘴是安装在定位环上的,这样可以节约注塑用料5.细水口的进料口的上方一般有拉料针6.尼龙棒的作用是产生摩擦,使得在三板模中,上下模不至于先开。
7.三板模中拉杆高度要大于 120,导柱的存在主要是起支撑作用,工具箱中有三板模变形量计算,可以用加大导柱货加厚底板的方式增加模具强度8.排气系统不在图纸上表示3-1-11 模流分析唧嘴设计1.浇口的料最好不要直冲镶件2.文件要另存为 STL 才能在独立的 mpa 软件中进行模流分析3.可以在 proe 中设定好点4.abs 使用 chi mei corporation 和 polylac pa-7655.40 以上的模具用 A 型的锁螺丝的唧嘴6.考虑到劈风的问题,模具一般是在后模的地方碰穿7.分流道留个两三毫米就可以了3-1-12 镶件分析1.镶件的作用:分散加工、降低材料成本、易于更换、便于排气2.缺点;影响精度3.位置:大模仁、很高的凸起部分、加工盲区、深胶位(难排气) 、可互换部位(商标) 4.镶件尽量取最大面积处,使得上下模那么部位不需要用电火花就好5.有圆角的毂位必须两边都加工,分型面在圆角的中间处,防止互相划伤导致漏胶,总之镶件的原则就是避免尖角6.螺丝最小用 M5 的7.,很小的用斜度或插销,小镶件一边台阶、大一点的两边台阶(台阶要倒圆角或者斜角和退刀槽,高大于宽 1-2MM,有圆弧的地方不可以做挂台,避免不能用线割) ,再大一点(30 以上)的锁螺丝,镶中镶可以用螺钉以小锁大。
8.镶件不能用水路散热时会用铍铜的料9.先分模再做镶件10.尽量使得只需要加工一个模就好11.考虑顺序:镶件-顶针-水路3-1-13 顶出系统1.顶出的种类有:圆顶针、扁顶针、司筒、顶块、直顶、斜顶、气顶、推板、二次顶2.扁顶针是用圆顶针磨出来的3.小于 1.5-2MM 的顶针用双节顶针4.使用原则:受力点尽量在难脱模的位置、不能太单薄,不影响外观,尤其注意透明件,尽量使用 6-8MM,顶出平衡,小模具 1-3,中等模具 4/5/6,大模具 8/10/12.5.尽量不要在分型面处放顶针,不可以影响封胶6.离边界大于 2MM7.顶针头可以有重叠部分,磨掉一点就可以装配了8.司筒针是用无头螺丝来拧在底板上的9.顶白的最主要原因是摩擦力太大,特别是毂位没有省模的时候10.斜顶针一般还会磨一些凹槽,防止顶针与工件打滑11.边缘,转交和毂位附近放顶针,流道上面一定要有顶针12.一套模具里允许使用 2-3 种规格的顶针13.顶针尽量做成一排,这样方便水路的钻削14.顶针尽量做多一点,避免出现顶白需要二次钻削15.燕秀工具箱中有一个命令叫做坐标值转整数3-1-14:1.水路尽量用横向的,避免用纵向的。
2.水路跟镶件之间壁厚最小是 4MM,离螺丝最小是 5MM3.水道间距为直径的 5 倍4.水道一般为 8 和 10MM,6 和 12 的用的很少(防止生锈) 水井一般为 16.20.25.5.离模具边 10-20MM 的安全距离6.双模芯的模具可以用渡水板引水7.不可以横向钻水路或者模仁很小时可以用水井3-1-161.40 以下的模具一般用一根顶棍,顶棍孔为 35MM,两孔货三孔的间距为 200,四孔和五孔的间距为 150X700,要 70 以上的才能使用四孔的2.弹簧的使用:(行程+10)X2,黄色弹簧压缩率为 58%,蓝色 48%,红色 38%,绿色 28%,土黄色 24%3.复位的方式有:弹簧回程会撑杆回程顶杆拉回和另外一种不知叫什么什么回程3-1-17:1.支撑柱/撑头主要是来支撑 B 板的结构(位于底板和 B 板之间,应该是固定在底板上) ,一般去 30-40MM,很好用 20 和 25 的,尽量统一尺寸,用一两个规格就好2.限位块:小于 5050 的模坯两个,大于 5050 的模坯 4 个,直径 16/20/25 和 30,有斜顶做的一定要做限位块,没有的可以不做3.垃圾钉:,防止垃圾掉进顶针板的底部,一般在回程杆的底部,4040 的模坯 4 个,4040-6060 的 6 个,6060 以上 8 个或间距 150-200 一个,直径统一 16.20.25MM,大多数是锁在顶针的底板上面,敲入式的比螺丝式的更多人使用,因为不容易松动。
4.装配工程图只需要表示零件的存在还大致位置,具体的尺寸要由零件工程图确定5.辅助定位:导柱导套的寿命问题,会影响尺寸精度,作用是提高模具的配合精度,应用场合是要求制品公差小于 0.03-0.05,分型面多插穿或深插穿的地方方式:竖型 0 度定位块,竖型斜度定位块,圆形斜度定位块,数量,小模具两个,中模具 4 个,大模具 6 个60 以上的可以在 AB 板上直接加工,就在导柱导套的位置,需要镶耐磨块6.顶针板导柱:主要是回程杆间隙太大,如果有多顶针、小顶针、有司筒、斜顶等情况就需要用到,在募捐 egp 中7.部分厂商的模仁需要有虎口3-1-18:1.导套的顶部要铣一条槽排气2.对于有斜导柱的大模具,可以把模具的导柱(不是斜导柱)放在前摸,这样可以避免钓吊装模具时斜导柱撞模3.40 以上的模具 AB 板上要铣好撬模槽4.50 以上的模具要有四个(四面)吊模螺丝孔5.吊模时要锁好上下模的锁模块,需要注意锁模块的位置6.注意干涉检查和镜像合模检查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