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诗名家名篇选讲课程的通识教育作用.docx
6页唐宋诗名家名篇选讲课程的通识教育作用 杭 勇《唐宋诗名家名篇选讲》课程是为高等院校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包括陈子昂、张若虚、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和杨万里等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著名作品该课程通过对大量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操、陶冶他们美的人格和美的品质的目的,而且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好的通识教育作用一.爱国思想的树立爱国思想是大学生必须具备和树立的一种思想,爱国思想教育也就成为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唐宋诗人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诗篇,这些诗篇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杜甫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是一个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者正如杜甫《岁暮》:“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所表明的那样,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的热情杜甫一生始终关怀着国家命运,像“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这类诗句是很多的随着国家局势的转变,他的爱国诗篇也有了不同的内容比如,以安史之乱期间,他梦想和渴望的就已经不是周公、孔子,而是吕尚、诸葛亮那样的军事人物:“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
《晚登襄上堂》)他大声疾呼:“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寄董卿嘉荣》)而“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秦州杂诗》),蕴含着一种急欲杀敌报国的诗人自己的形象因此从最深刻的意义上来说,“三吏”、“三别”并非只是揭露兵役黑暗、同情百姓痛苦的讽刺诗,同时也是爱国的诗篇因为在这些诗中也反映出并歌颂了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这是百姓的呼声,时代的呼声,也是诗人自己通过新娘子的口发出的爱国号召陆游也是这样一位爱国诗人他所处的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宋金对峙始终是最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六十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的精华和灵魂比如这首著名的爱国诗《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大败后,十一月孝宗召集朝廷官员,达成与金国讲和的协议,规定宋、金以侄叔相称,宋每年向金交纳银、绢各二十万两、匹,以此再次换取偏安局面。
到孝宗淳熙四年(1177),作者写这首诗时,距朝廷下诏议和已近十五年了朝廷官员歌舞升平,不思收复失地,诗人抚事伤时,不能自已,写下了这首沉痛感人的诗篇,这年诗人53岁诗中假托一位老战士之口,痛责统治者以一纸和议,痛失半壁江山的无耻行径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一生的政治主张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二.健全人格的塑造大学教育的目标、任务,不仅仅要使学生学到专业理论和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完整、健康、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要塑造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现在社会中有很多追星族,这种追星的风气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很盛行,希望同学们不妨学学唐宋时期刘禹锡、欧阳修、苏轼等诗人,学习他们旷达、积极、自信、乐观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现在有一些年轻人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轻生自杀,刘禹锡、欧阳修、苏轼等诗人的人生态度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刘禹锡、欧阳修、苏轼都有贬谪的经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但面对困难他们都能飘逸洒脱、豁达开朗,一生积极进取、乐观自信,他们的诗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比如刘禹锡的诗:“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诗中有“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1]再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五月,作者降职为夷陵县令(湖北宜昌),第二年他的朋友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诗的题目冠以“戏”是声明作者写的不过是游戏文学,其实正是他受迫害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这首诗在写景方面,于料峭春寒中见出盎然春意,很有生机;在抒情方面,于寂寞苦闷中怀着向上的希望,不觉低沉苏轼一生都能勇敢乐观、坚强自信地对待一切;都能笑对人生、坦然从容,照样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都能换个角度看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他在被贬到惠州时,诗人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苏轼曾经在《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中乐观地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时期是诗人人生最为低落、最为艰难困苦的贬谪时期,而他却认为这三个地方值得他回味的东西最多、也是过得最为充实的地方,这就是洒脱开朗、乐观自信的苏轼!相信他的人格会深深地吸引同学们,也会对同学们健全人格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三.美好情感的培养大学生处在一生重要情感的形成和成熟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对他们美好情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人类的情感主要包括爱情、友情和亲情对待爱情要严肃、认真、理智、专一,对待友情要坦诚、友好,对待亲情要理解、信任唐宋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教给我们如何处理、对待这些情感,同样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中唐诗人元稹在妻子去世后写下的千古绝唱《遣悲怀三首》,其中表现的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深哀巨恸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使同学们在感动、感慨之余,受到一些启迪和教育再如杜甫怀念李白的《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一系列诗作中,抒发出对李白真挚而深沉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另外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不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待朋友的真挚情感。
这些作品都可以使同学们在如何对待友情方面受到影响和教育再比如苏轼和弟弟苏辙感情特别深厚,可以以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来说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府签判,他的弟弟苏辙送他到郑州,然后返回开封,寄给他一首诗,题为《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和了这首诗诗的最后,苏轼提起一件往事,又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态度他说:弟弟,你还记得吗?那一年,我和你路过崤山(在渑池之西),在二陵之间颠颠簸簸走着,不料骑的马累死了,只好改赁了驴子那时路又长,人又乏,那跛驴不停地叫着,这种情景,你可还记得?仔细看来,这两句其实不是怀旧,而是希望他弟弟珍惜现在,开拓将来其中的潜台词是这样的:从前我们兄弟二人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如今我们两人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同往日大不相同了,那些往事何必去怀念它,即使是怀念,也无非是要鞭策自己奋发向前罢了总之,《唐宋诗名家名篇选讲》课程通过对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作品选讲,对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的树立、健全人格的塑造、美好情感的培养等都具有很好的通识教育作用。
注释:[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页杭勇,男,大连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