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介绍.doc
9页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介绍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介绍一、 工作原理及流程: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出水通过中水处理厂进水管自流进入格栅池,去除漂浮物后进入集水池,由潜污泵提升至管道混合器,在管道混合器前投加絮凝剂,充分混合后进入配水井,经均匀配水后流入机械加速澄清池,在该池入口处投加助凝剂,使悬浮物、胶状颗粒与水分离,机械加速澄清池出水进入滤池,进一步截留细小絮体,滤后出水进入清水池,经消毒后,由配水泵房的配水泵通过管网向中水用户供水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 设计规模:进水系统设计水量除满足中水处理水量60000m3/d的要求外,还应保证中水处理厂的自用水量,自用水量按15%考虑(机械加速澄清池最大排泥耗水量10%,滤池反冲洗耗水量5%),故本工程设计进水量为69000m3/d(总规模)二、 设计参数:1 设计进水水质中水处理厂的水源来自北京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生化出水,其水质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进水水质一览表项目 进水水质(mg/L)悬浮物SS ≤20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0化学需氧量CODcr ≤60氨氮NH3-N ≤15总磷TP ≤52 设计出水水质根据中水用途,将中水分为生活杂用水和河道景观用水两类,分别执行《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和《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
结合上述两个标准,中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为下表:出水水质一览表项目 出水水质色度 30悬浮物SS(mg/L) 5浊度(度) 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 10化学需氧量CODcr(mg/L) 50氨氮NH3-N(mg/L) 10总磷TP(mg/L) 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0.5大肠杆菌(个/L) 3余氯(mg/L) 管网末端不小于0.2四、 装配装置:1 格栅间及进水泵房全厂设格栅间及进水泵房一座,土建按总规模设计,进水泵按一期规模配置格栅间安装链板回转式细格栅一台,宽度2.1m,栅条间距为5mm,栅条宽度为5mm,倾角为70°,过栅流量Q=2875m3/h格栅池尺寸LxB=6.44mx2.20m,池总高5.10m进水泵房前池长度7.00m,扩散角70°,低坡1:5进水泵房集水池平面尺寸12.00mx4.10m,池总高6.50m集水池和进水前池的有效容积154.00 m3,按最大一台泵(Q=958.33 m3/h,二期用)的9.64min水量设计进水泵房一期安装3台潜水泵,2用1备,型号为250QW520-12.5,流量Q=479.2 m3/h,扬程H=12.5m,电机功率30kw,并留有3台二期进水泵机组安装位置。
每台进水泵出水管均安装DN350缓闭止回阀及手动蝶阀各1个2 管道混合器混合是净化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凝聚剂要求能迅速均匀地扩散到整个水体本设计采用静态管道混合器,具有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无机械部件,维护简便等优点一期工程安装DN500静态管道混合器1台,水头损失约0.5~0.6m3 配水及污泥井为使后续净水工艺配水均匀,在机械加速澄清池前设置配水井1座,配水井的容积按一期规模设计机械加速澄清池的排泥进入污泥井,当污泥液位达到水深1.85m,由潜污泵将污泥送至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与污水处理厂污泥统一进行处理污泥井设置1台潜污泵,型号50QW12.5-22A,流量Q=11.1 m3/h,H=17.5m,P=1.5kw污泥井的容积按一期规模设计配水井与污泥井合建,为同心圆套筒式,内筒为污泥井,外筒为配水井,外筒直径5.20m,内筒直径2.40m,内外筒高度均为3.80m4 机械加速澄清池按处理水量23000 m3/d设计,数量2座,每座设计处理水量11500 m3/d(含15%的自用水量)机械加速澄清池系混合、絮凝、澄清于一体的净水构筑物其功能是在去除原水中的胶体、悬浮颗粒的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磷与少部分氨氮,使出水水质变清。
机械加速澄清池结构尺寸,直径14.70m,池深6.00m,总容积677m3,总停留时间1.5h,上升流速1.0mm/s池中间设置1台机械搅拌机,型号JJ-2.5,叶轮直径2.5m,搅拌浆数6~8片,搅拌机功率5.5kw池底设置1台刮泥机,采用中心传动三级减速,刮泥机型号JG-9.0,电动机功率0.8kw刮泥机与搅拌机传动部分装成一体机械加速澄清池顶部中心设置一间圆形机械操作间,直径4.40m,高4.30m5 滤池按处理水量21000 m3/d (含5%自用水量)设计,数量1座,分为4格,单排布置滤池池型为均质滤层、等滤速、气水反冲洗滤池滤池单格面积30 m 2,设计滤速7.3 m/h,强制滤速9.73m /h;滤层采用石英砂均质滤料,有效粒径1.0mm,d10=1.0mm,d60=1.35mm,K60=1.35,滤料层厚度1200mm滤池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单格总冲洗时间13min气冲:强度15L/m2.s,4min;气水联合冲洗:气冲强度15L/m2.s ,水冲强度4L/m2.s,4min;水冲:强度8L/m2.s,5min滤池配水采用长柄滤头小阻力配水系统滤头安装在滤板上,每平方米安装49个滤头,每格滤池安装1469个,共计5876个。
滤板上铺设砾石承托层,厚度300mm,d=2~32mm,按6层铺设滤池间由管廊、滤池、控制室与值班室组成,总建筑面积302.4 m2滤池北侧设管廊,管廊内设有DN300~DN600mm滤池进水管、DN500~DN600mm滤池出水管、DN500mm反冲洗水管、DN500mm反冲洗排水管、DN200mm反冲气管及阀门等滤池间尺寸:25.00mx13.60mx10.40m滤池间为半地下式,地上部分为控制室与值班室,地下部分为滤池、管廊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UID6438 阅读权限70 时间547 小时 注册时间2007-2-3 最后登录2007-10-29 6 清水池按远期规模设计,清水池设计调蓄容积6000 m3,数量2座,每座有效容积3000 m3结构尺寸29.20mx29.20mx4.00m,水深3.8m,最低水位时水深0.3m清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顶覆土500mm进水管及溢流管管径分别为DN1000mm与DN900mm,出水管管径DN1000mm,池内设置导流隔墙(一池二道)以免滞水为了清洗清水池,池内设置集水坑,池底以5‰的坡坡向集水坑清水池顶部设有通气孔和人孔,每池有DN200mm罩形通气孔9个,检修孔2个。
7 加氯加药间7.1 加药系统原水中含有悬浮颗粒、胶体、有机物、氨氮、磷等,为了达到中水水质,需向水中投加凝聚剂为了提高混凝效果,以及减少凝聚剂的用量,设计中还考虑投加助凝剂1) 凝聚剂投加凝聚剂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加药点设在管道混合器入口处最大投加量50mg/L(以商品计),投药浓度为商品药剂的15%贮药池按贮存15天加药量设计,数量为2座尺寸为3.5mx3.0mx2.6m,有效水深2.0m每座贮药池中均设1台搅拌机加药池数量为2座,尺寸为2.0mx2.0mx2.35m,有效水深1.7m设2台加药计量泵(1用1备),将聚合氯化铝提升到管道混合器入口处加药泵单台流量Q=300L/h,扬程H=0.2MPa2) 助凝剂投加助凝剂采用聚丙烯酰胺,加药点设在机械加速澄清池进水管末端最大投加量0.2mg/L(以纯品计),投药浓度为2‰贮药池按贮存45天加药量设计,数量为1座贮药池尺寸为3.5mx3.0mx2.6m,有效水深2.0m贮药池中设1台搅拌机加药池数量为2座,尺寸为2.0mx1.5mx2.35m,有效水深1.7m设2台加药计量泵(1用1备),将聚丙烯酰胺提升到机械加速澄清池进水管末端。
加药泵单台流量Q=300L/h,扬程H=0.2MPa7.2 加氯系统加氯间与氯库土建按总规模设计,设备按一期规模安装本工程消毒剂采用液氯,加氯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加氯点设2处,预加氯点设在机械加速澄清池进水口处,加氯量10mg/L;消毒加氯设在清水池进水管上,加氯量8mg/L如出厂水需补氯,可设在配水泵房吸水池进水管处预加氯按进水流量比例投加,消毒加氯按余氯控制投加加氯机按总设计规模设置,数量3台(2用1备),可同时满足一、二期的需要其中预加氯设1台25kg/h流量配比控制加氯机;消毒加氯设1台25kg/h余氯控制加氯机;另外再设1台25kg/h加氯机,通过手动切换,同时为预加氯和消毒加氯备用由于加氯量较大,故设45kg/h液氯蒸发器2台,1用1备氯库按最大加氯量14天贮氯量设计,采用1T氯瓶13个,工作时氯瓶下设电子秤考虑到氯库日常通风换气,设3台Φ425轴流通风机为满足搬运氯瓶的需要,设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1台,起重量3吨,吊轨间距Lk=6.0m为防止意外露氯事故,氯吸收间内设置氯吸收装置(双探头)1套,氯库和液氯蒸发器室各设漏氯报警探头1个一旦发生漏氯事故,当室内漏氯浓度≥3ppm时,报警器报警;当漏氯浓度≥5ppm时,氯吸收装置自动启动,将氯气抽入设备,以碱液吸收,确保安全生产。
值班室内设控制柜及电源柜,当空气中氯气浓度达到3ppm时以喇叭和灯光报警,便于值班人员控制加药间与加氯间合建,结构尺寸为24.80mx20.60mx9.70m8 配水泵房配水泵房土建按总规模设计,设备按一期规模安装配水泵房吸水池平面尺寸为27.90mx5.70m,池总高7.10m,有效水深3.55mm,有效容积435.68m3吸水池的有效容积按1台最大配水泵和1台反冲洗泵10min吸水量之和设计配水泵房由泵房、控制室及值班室组成泵房为半地下式,尺寸32.90mx9.80mx13.60m(地下部分5.80m),一期工程安装配水泵3台,2用1备,流量Q=542m3/h,H=55m,电机功率132KW反冲洗泵共3台,其中流量Q=432m3/h,H=11m,电机功率22KW,数量2台,1用1备;Q=864m3/h,H=11.5m,电机功率37KW,数量1台每台水泵吸水管均安装手动蝶阀1个,出水管安装缓闭止回阀、手动、电动蝶阀各1个配泵房水泵机组为直线布置,一期配水泵和2台反冲洗泵布置在中部偏北,泵房南侧布置1台反冲洗泵和留有3台二期工程配水泵泵座吸水池进水管来自清水池DN1000mm出水管,配水泵吸水管DN400mm和反冲洗水管DN400mm和DN500mm分别接入吸水池中;配水泵出水管与泵房外DN800mm出水干管相接;反冲洗出水管与泵房外DN500mm出水干管相接,供滤池反冲洗专用。
考虑泵房内水泵、阀门等设备的安装与检修,泵房内设置行车式起重机1台,起重量3T,配MD1型电动葫芦,绳长18m,跨度5.4m为排除泵房内设备检修及盘根漏水,泵座北侧设一条排水沟,尺寸250mmx400mm,将水排至泵房西北角Φ1500mm集水坑坑内设潜污泵1台,流量Q=22m3/h,H=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