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障调查分析.doc
24页2013山东省大学生“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调研报告 作品名称: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 障调查分析 学校全称: 济宁学院 指导老师: 韩西莲 申报者姓名:周欣欣 邢大帅 张贯艳 张 伟 赵贝贝 魏 珍 高明明 王亚瑞 报送时间: 二〇一三年九月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障调查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就读于小学和初中,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并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继续扩大目前留守儿童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在留守儿童中一个更为弱势的群体——留守女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08年,全国妇联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表明,全国17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达约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儿童的28.29%。
而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性别比为114.75据此推算,目前农村留守女童规模已经高达2713万人由于农村观念和现实的一些特点,长久以来女童的受教育程度不及男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自然本身就有所差距而目前社会上发生的性侵案也多发生在留守女童身上,从统计情况来看,遭受性侵犯的留守女童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仅4岁这些女童懵懂无知,性防卫能力差,脱离监护人监护时很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犯罪嫌疑人与遭性侵女童多为近邻或街坊、甚至还存在着亲属、师生等特殊关系,对女童家庭生活情况比较了解,为熟人实施性侵犯创造了条件本次调研从性别视角剖析了“留守女童”这一弱势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地调研方式,分析农村留守女童的监护现状,以及该监护现状下的受教育、人身安全权益和性权利等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从法律视角提出在监护视野下明确受托监护人的资格和法律责任、建立监护监管体系等完善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留守女童;权益保障;建议;对策;1、导论1.1、调研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务工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所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加之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布状况,造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
于是,大量农民工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家庭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2008年,全国妇联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表明,全国17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达约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儿童的28.29%而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据此推算,目前农村留守女童规模已经高达2713万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年做出的一份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56.4%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起,32.2%与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9%被寄养在别人家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的“三缺”状态父母出去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留守儿童教育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在留守儿童中一个更为弱势的群体——留守女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农村观念和现实的一些特点,长久以来女童的受教育程度不及男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自然本身就有所差距。
而目前社会上发生的性侵案也多发生在留守女童身上,从统计情况来看,遭受性侵犯的留守女童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仅4岁这些女童懵懂无知,性防卫能力差,脱离监护人监护时很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犯罪嫌疑人与遭性侵女童多为近邻或街坊、甚至还存在着亲属、师生等特殊关系,对女童家庭生活情况比较了解,为熟人实施性侵犯创造了条件所以本次调研从性别视角剖析了“留守女童”这一弱势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地调研方式,分析农村留守女童的监护现状,以及该监护现状下的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和性权利等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从法律视角提出在监护视野下明确受托监护人的资格和法律责任、建立监护监管体系等完善农村留守女童权益保障的建议1.2、调研意义1.2.1对于社会的价值就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无疑留守女童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是这种发展趋势并不是良性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阻碍性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三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过多留守女童的出现恰恰违背了这一发展规划,与其相背所以对于留守女童的研究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就社会教育来说,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农村虽已经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农村观念和现实特点留守女童上学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解决留守女童上学问题是“人人有学上, 人人上得起学”目标现实的重点留守女童教育也将成为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难以承度之重解决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是我国新农村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奠基石就社会风气而言,留守女童无疑是一个特殊的集体,而且是一个弱势群体这就得引起当前社会每个公民的高度关注当前社会上出现许多性侵案严重扰乱了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关爱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社会的责任,所以,留守女童的调查与研究迎合了这一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爱女孩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1.2.2对于留守女童自身的价值就留守女童自身受教育方面而言,将会引起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受教育质量将会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必将促进其受教育质量的提升从留守女童心理情况来说,留守女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她们大多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在很多地区,留守女童心理和教育的缺损,成为当地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另外留守女童许多应有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例如人身健康、隐私等这也是导致留守女童心理扭曲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的关注将会促进其自我的肯定,感受从小缺乏的那种关爱,认识到社会的温暖,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懂得博爱的精神。
针对当前我国留守女童广泛性、普遍性的特点,关注她们将是使其健康向上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保护其权益的重要手段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及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实施,都会促进其无论是心理还是身理上进一步提升,故此留守女童问题研究急需展开1.2.3对于调查者的意义关注社会热点、爱党奉献青春处于大学时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建设的希望与骄傲,因此,对于热会热点的关注以及分析,使得我们的自身价值得以充分肯定;同时,根据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也是自身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良好平台;关注与研究社会热点当然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在实践调查过程中使得自己的生活得以充实、能力得以提升如今解决农村留守女童的教育等权益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其权益保护问题正日益困扰着学校和社会不论是国家、社会、家庭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都应该急切关注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顺利实现以及新农村的建立,我们应该奉献自己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保护留守女童的权益,解决农村留守女童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1.3、调研概述我们调研小组从留守女童的生存现状入手,对济宁、潍坊、临沂等山东省部分地市的农村居民就“留守女童权益保障”进行了调研,对当地留守女童的教育权、人身自由权及留守女童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针对解决留守女童权益保障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和对策。
2、调研目标和方法2.1、具体目标(1) 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留守女童生存现状2) 调查留守女童受教育权、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权益保障情况,分析造成留守女童这种现象的原因3)就留守女童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对策2.2、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留守女童情况;(2)访谈法:访谈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局、村委会和乡镇政府; (3)个案剖析法:对个别少数农村留守女童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4)实地考察法:对潍坊诸城、临沂沂水、济宁梁山等地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拍摄取料3、调研结果分析3.1我省留守女童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8份,有效回收率为94.0%,对有效问卷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如下有关我省留守儿童的一些基本数据: 表1 我省部分地区留守女童的基本数据家庭类型单亲(人数及百分比)双亲(人数及百分比)162人(24.62%)496人(75.38%)监护类型母 亲父 亲祖(外)父母亲戚朋友自 我121人18.39%41人6.23%298人45.29%155人23.56%43人6.53%留守时间一年以内一到两年两年至三年三年以上113人(7.17%)162(24.62%)215人(32.67%)168人(25.54%)去父母工作地去 过(人数及百分比)没 去 过(人数及百分比) 257人(39.06%)410人(60.94%)亲子联系周期一周内一周至一个月超过一个月279人(42.4%)299人(45.44%)80人(12.16%)父母在中最关心的问题学习生活思想254人(38.6%)276人(41.95%)23人(3.5%)人际交往人身安全其 它13人(1.98%)67人(10.12%)25人(3.8%)3.2、留守女童心理状况分析3.2.1留守女童心理状况调查据我们调查,63%的留守女童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52.3%,中度为9.4%,重度为0.3%。
通过分析我们还发现,这些留守女童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在农村留守女童之间大多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畸形问题比如有的女童存在自卑心理、盲目反抗心理、叛逆心理以及怨恨父母的心理另外还有的女童存在拜金思想、攀比和虚荣心理等等有的女童则表现出自卑、孤独、内向、忧郁在调研者过程中,有两个比较典型的女童,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有个女童一直躲在奶奶背后用大眼睛瞄我们一句话也不敢和我们讲,而另一个女童则表现的过于活泼,一直跟在我们的调研队伍后3.2.2成因分析农村留守女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方面:(1) 亲情缺失家庭亲情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女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状态,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到,该建立的关系也没有建立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较,她们的学习机会受到了一些限制2)学校教育缺失据调查,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女童厌学的比较多,学业成绩差由于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当然也是留守女童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