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财政收入的规模w.ppt
73页第七章 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第三节 税费体制分析及税费改革一、财政收入的概念1、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财政收入 应理解为一个过程,是财政分配的一个阶段,在 其中形成特定的财政分配关系2、财政收入又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 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 剩余产品价值2007年财政收入51304亿元,增 长32.4%, 2008年预算财政收入58486亿元,增 长14%第一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趋势1、纵向比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31.3%逐年 下降到1995年的10.7%,而后有所提高, 2007年为20. 8%2、横向比较1990年美国为34%、法国为46.3%、英国为 44.4%、泰国为21.3%、印度(1987年)为 20.5%、韩国(1992年)为18.5%项项目年份财财政收入(亿亿元)比上年增长长(%)财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1978 19801985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1 132.31 159.92 004.82 937.16 242.27 408.08 651.19 876.011 444.113 395.216 386.018 914.021 691.026 355.931 628.0 38 760.251 304.029.5 1.222.010.219.618.716.814.215.917.022.315.414.721.419.822.532.431.225.722.415.810.710.811.612.613.915.017.118.518.619.317.318.420.8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财政收入规模(绝对额)趋势图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是不断增长而增长, 2005年是1978年的27.9倍,年均增长13.1%。
2007年51304 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趋势图我国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31.2%逐年下降 到1995年的10.7%,而后有所提高,2008年为20 .8 %2007年20.8%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 政收入规模的制约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 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 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的制 约1)从世界各国的现实情况看:1986年低收 入国 家中等 收入 国家高收入国家英国 法国 意大 利荷 兰兰 中央财财政 收入占 GDP的比 重%15.424.037.940.936.751.6(2)从我国情况看:1978 2007 增长长年均 增长长国内生产总值产总值 (亿亿元)3624.1 24660068.0倍15.6 %财财政收入 ( 亿亿元)1132.3 51304.045.3倍13.1 %2、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1)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 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较快,GDP的增长也较 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下降,经济效 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比例扩大。
扩大了财 政收入的源泉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 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的途径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的 制约1、经济体制的转轨使GDP的分配向企业倾斜经济体制转换带来分配体制的转换是必然 的国有企业利润由计划体制下的全额上 缴,改为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33%2008年改为25%, 这势必带来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2、工资制度的改革以及分配制度不健全、 分配秩序混乱,使GDP的分配向个人倾斜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是明 确的,即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 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 入我国居民收入可分为:制度内收入或称正常 收入;制度外收入或称非正常收入,这部分收入 急剧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向个人倾斜理论分析国民收入(N)V + M企业 政府( F)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剩余产品率×财政集中率FN=MN×FMMNFM剩余产品率财政集中率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向个人倾斜 实证分析年份1978年1994年增减变变化政府收入31.3%12.0%-19.3个百分点企业业收入18.2%21.5%+3.3个百分点个人收入50.5%66.5%+个16百分点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 斜、向个人倾斜图解1978年1994年(三)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1、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影响项项目 年份零售物价 上升率财财政收入 增长长率财财政收入 实际实际 增长长率结论结论198419852.88.820.222.0+17.4+13.2名义义增长长 实际实际 增 长长1986 6.0 5.8 - 0.2名义义增长长1987198819897.318.517.53.67.213.1- 3.7-11.3- 4.4名义义增长长 实际实际 是 负负增长长2、引发物价总水平上升原因的影响(1)银行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通货 膨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如果信用膨胀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 是所失大于所得,财政收入实际下降 。
财政收入流转税所得税产品销售价格涨幅 大于原材料价格涨 幅的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涨幅 小于原材料价格涨 幅的企业(2)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引起通货膨 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国家财政通过财政赤字从GDP再分配中 分得更大的份额财政收入 的增量GDP正常增量的分 配所得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货 膨胀税”项项目GDP 国家 企业业个人通货货膨 胀胀前100 15 25 60120 35 25 60通货货膨 胀胀后100 29 21 50+14 -4-103、现行财政收入制度的影响(1)实行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应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的增 长而提高,即出现“档次爬升”效应,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的份额将有所增 加,税收收入的增长快于物价上涨率,财 政收入既有名义增长,又有实际增长2)实行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 主体的税制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物价 的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 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
3)实行定额税税收与物价没有关系,在物价总水平上升 的情况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 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 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4、产品比价关系变动的影响(1)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企 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 ,形成GDP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 发生变化2)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 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 上缴财政的比例不同产品 比价 变化财源 分布 结构 改变财政收 入分布 非均衡 状态相关经济 主体上缴 财政的税 利有增有 减财政 收入A行业税收负担率50%B行业税收负担率30%比价下降比价上升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项目)分类财政 收入 形式 分类税收收入其他收入企业收入企业亏损补贴能源交通基金预算调节基金教育费附加其他收入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收入规费收入事业收入国有资源收入罚没收入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年份各项项 税收企业业 收入企业业 亏损损 补贴补贴能源 交通 基金预预算 调节调节 基金教育 费费附 加其他 收入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649.3 101.996.296.793.395.293.893.393.993.489.837.52.22.7-25.3-19.7- 5.3- 4.6- 4.3- 3.3- 2.5- 2.1- 1.8-0.467.36.30.30.14.50.60.21.31.31.21.11.21.11.01.213.213.910.26.49.77.98.48.17.17.49.5二、按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所 有制来源分类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构成(%)年份 国有 集体 个体 其他财财政 收入工业业 总产总产 值值财财政 收入工业业 总产总产 值值财财政 收入工业业 总总 产产 值值财财政 收入工业业 总产总产 值值1978 1980 1985 1990 199587.0 86.8 77.7 71.3 71.1-15.977.6 76.0 64.9 54.6 33.9-43.712.6 12.6 19.3 18.6 17.3+5.022.4 23.5 32.1 35.6 36.6+14.20.4 0.6 1.9 4.7 6.1+5.71.9 5.4 12.9+110.9 5.4 5.5+4.60.5 1.2 4.4 16.6+16.1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构成(%)三、按财政收入的部门来源分类财政收入部 门来源分类工业财政收入农业财政收入商业财政收入交通运输业财政收入建筑业财政收入其他业财政收入财政收入部 门来源分类第一产业财政收入第二产业财政收入第三产业财政收入财政收入部门构成(%) 第一产业产业 第二产业产业 第三产业产业 年份 农业农业工业业建筑业业商业业交通运输输其他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2.82.94.44.35.8+3.074.677.459.646.543.9 -30.70.20.10.41.52.0+1.812.11.47.224.732.6 +20.57.26.06.57.93.6-3.03.112.221.915.112.1+9.01978 19952.85.8+3.074.845.9-28.922.448.3+25.91978年1995年财政收入部门构成1978年1995年财政收入部门构成(三次产业 )四、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财政资 金的管 理方式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1、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属于不纳入国 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2、预算外资金的特点:财政性、专用 性、分散性;3、预算外资金的范围(1)1993年以前,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和特点1993年以前,预算外资金的范围:(A)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各项税收附加、集中的企业资金、统管的事业 收入和其他杂项收入。
可用于城市维护、农村 公益事业、企业挖潜革新改造等支出B)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有工交商事业收入、农林水气象事业收 入、文教科卫事业收入、城市公用事业 收入、社会福利事业收入、工商管理事 业收入和行政机关收入主要用于相应 事业的需要C)国有企业及主管部门集中的各项专 项基金基本折旧基金、税后留利,主管部门集 中的各项基金D)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 资金包括交通部远洋船队的盈利、以矿养矿收 入、以港养港收入、以电养电的小水电 收入、地方小铁路等收入1993年以前,预算外资金的特点:(A)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年份 1978 19921992/ 1978预预算外资资金347.113854.92 11.1倍财财政收入1132.263483.37 3.08倍预预算外资资金相当于财财政收 入的比重30.65%110.7%单位:亿元(B)预算外资金历年的增长速度均超过 同年的GDP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项项目1978~1992年预预算外资资金年均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