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2023年地理黄河教案例文.docx

45页
  • 卖家[上传人]:1980****057
  • 文档编号:267966219
  • 上传时间:2022-03-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53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2023年地理黄河教案地理黄河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 内容分析:“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指的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黄河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外流河、内流河、滚滚长江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解决的中点的根本问题是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 教学目标: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教学目标分析:  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指的就是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目的就是要理解黄河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支流多,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知道下游是华北平原,,其中关键是充分利用黄河“地上河”动画演示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地上河”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准备使用幻灯片(提出用什么工具)因为使用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 一碗水,半碗沙指的是什么河流?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新课  问题:复习分析一条河流的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滚滚长江》,预习滔滔黄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识黄河  问题一:读“黄河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

      各小组充分讨论后,并填绘在板图上  设计意图:了解黄河的概况,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学习成果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兴趣盎然  例1 .自 山,注入 ,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是  和 ,分别位于 自治区和 省  变式练习 黄河中游的两大支流是( )  A.湟水、洮河 B.汾河、渭河 C. 湟水、渭水 D. 洮河、汾河  师生活动: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2)主要的支流  (3)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  (4)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第二:颂黄河  问题二: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什么?(跨过的地形区、阶梯的交界处)“黄河流域水系图”,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有些什么功劳呢?  设计意图: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题2位于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是( )  变式练习: 黄河流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师生活动:  (1)观察在黄河上游中游各有那些水电或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  (2)著名旅游景点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那一段?  (3)找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还有华北平原,他们是由谁塑造的?  第三:忧黄河  问题三:阅读教材50页的“河水一石,其泥六斗”、51页的“黄河凌汛”、“黄河断流”并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题3: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是我国 严重的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河床逐渐增高,成为“ ”  变式练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语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有凌汛 D.汛期短  (1) 黄河忧患在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2) 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3) 地上河的成因是什么?  (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救黄河  问题四:假如你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你认为治理黄河应采取什么措施?  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具体的社会生活角色,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使课堂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题4:下列治理黄河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B.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提  C.在上、中游修建水利枢纽 D.在下游干流上修建水库  变式练习: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手段是( )  A.植树造林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师生活动:(1)黄河之害在于什么?究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治黄的关键是什么?治理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2)仅在黄河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能万全防止黄河下游洪水泛滥和泥沙淤积吗?还应采取哪些办法或措施才可能根治黄河呢?  (3)黃河凌汛是怎么样形成的?危害在哪里?应该怎么治理?  (4)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出现断流?(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应该怎么治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程学习了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

      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地理黄河教案2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抗击外来入侵,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奉献  1、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2.发电灌溉  3.旅游名胜  [板书]三、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提供的一首诗歌,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  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  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  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  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  [板书]4、易泛滥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