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买办到实业家的唐廷枢.docx
3页2017-12-28 20:48:22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52期李翊1892年唐廷枢逝世之时,上海《北华捷报》报道:“他的死,对外国人和对中国人一样,都是 一个持久的损失唐廷枢,号景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这里邻近澳门、香港,早期的买办,很多从这 里产生到了唐廷枢充当买办的19世纪60年代以后,这里己经有不少买办世家,出现了买办的第 二代和唐廷枢同乡并且先后不久担任洋行买办的徐润和郑观应,就是例子徐润的伯父徐昭玳,在19枇纪50年代初期,就己经总理上海宝顺洋行“行内办房事务”徐润 本人15岁就“留宝顺行学艺办事”,继承了他伯父的衣钵郑观应的叔父郑廷江在上海是一个颇有势 力的商人,曾经担任过柯化威洋行的买办郑观应17岁进洋行“供奔走之劳”,也是从郑廷江那里学 习英文开始唐廷枢的父亲,是香港一个外国人的听差唐廷枢的哥哥唐廷植,弟弟唐瑞芝、唐国泰,都是 当时闻名的买办人物而他的侄儿唐杰臣和侄孙唐纪常,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单是怡和洋行一家, 从唐廷枢经唐廷植、唐杰臣到唐纪常四任买办为时达半个世纪以上唐廷枢少年时期,在香港的一家教会学堂接受了 6年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受过彻 底的英华教育”的人。
他学得一口好英语,“说起英语来,就像一个英国人”离开学校以后,唐廷枢在 香港一家拍卖行里当过一名职位很低的助手从1851年起他先在香港英国殖民政府当了 7年翻译, 后在上海海关担任了三年所谓关长1861年,唐廷枢通过同乡、怡和洋行买办林钦的介绍,开始“代 理该行长江一带的生意"两年以后,唐廷枢正式接替林钦,开始了他10年的买办生涯还在担任翻译的时候,唐廷枢开始经商早在1858年以前,他就在香港投资于两家 当铺,其后在60年代初期上海一.度出现的棉花出口贸易的高潮中,他又进而从事棉花投機生意他 独自经营的修华号棉花行,实际上成为外国洋行收买中国棉花的一个代理机构担任怡和买办以后,唐廷枢除了为怡和经理库款、收购丝茶、开展航运、在上海以外的通商口 岸扩大洋行势力等经常业务以外,还为他的老板投资当铺、经营地产、推销鸦片、运销大米食盐甚至 染指内地矿产的开采一句话,就像他的老板所说,“唐景星现在是站在我们的鞋上”也就是站在怡 和的立场上,代理怡和的一切生意同时,他又和林钦合伙开设茶栈,以适应洋行收购茶叶的需耍, 并先后投资于上海三家钱庄,以周转他的商业活动而为了买办业务和自营商业的两种需要,他又在 洋行之中,设立了自己的“办房”,也就是买办的事务所。
上海三个和对外贸易关系密切的同业公所一丝业、茶业两公所和经营鸦片的洋药局,在1868 年以前都已先后建立唐廷枢和徐润等人都是这三个机构的董事,是把持这些机构的核心力量1873年是唐廷枢一生重要的转折他离开了怡和洋行,参加当时以李鸿章为背景的轮船招商局 的改组工作唐廷枢之所以愿意“脱下外国的洋皮鞋,穿上中国的土布鞋”是有原因的据说唐廷枢有 一次回香山过年,坐的是洋人的船正赶上台风,耽误行期船上淡水有限,于是洋人定了个政策: 船上所有中国人一天只有一瓢水的用量;而船舱底部的洋人,反而没有限制国家落后,民族软弱, 受人欺侮,这让唐廷枢深感痛心所以,当李鸿章发出邀约,他便答应了下来从1873年到1876年,唐廷枢的活动,主要在轮船招商局随着洋务派企业活动的扩大,唐廷 枢在洋务派官僚心中的地位H益提高1876年,唐廷枢-方面接受福建巡抚丁 H昌的委托,筹办福 建、台湾两地的洋务;另一方面又受李鸿章的委派,积极筹办开平煤矿,与此同时,他在招商局也进 行了大量的工作1885年他完全脱离招商局,专管开平煤矿这是唐廷枢一生所经营的企业中历时 最久的一个这个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招集资本到正式开采,都是在他亲自主持之下进行的。
这个矿的年产量,在19世纪的末期,曾经达到78万吨的高峰,为当时其他的官商煤矿所不及作 为它的组成或附属部分,还有中国自营的第一条铁路一开平铁路和中国口营的第一家水泥厂一唐 山细棉土厂这些也都是在唐廷枢倡议和主持下兴办的这所煤矿为洋务派官僚提供了他们所汲汲以 求的“海防用项”另一方面,洋务派官僚企业也为唐廷枢这样“久贾而官”的人准备了政治上的晋身之阶在唐廷枢 进入招商局之前,他就已经取得了一个同知的头衔,以后他的官衔随着他在洋务派官僚企业中的地位 而上升,由同知升为道台,他的声名在洋务派官僚中间,得到交口称誉虽然辞去了买办的职务,唐廷枢并没有割断与洋行的联系他让哥哥唐茂枝进入洋行当买办, 通过哥哥“巨大势力和努力奔走”,怡和洋行买办这个职位实际上成为唐廷枢在上海调动资金的代理人 他同吋在两方面都有投资正如徐润所透露的:太古、怡和、招商局三公司齐价合同之所以能签订, 是由于唐廷枢在英国和这两家洋行的行东做了最密切的订交到了开平矿务局后,唐廷枢又把矿局和 开平铁路公司在伦敦的业务,全部托付给怡和的老板惠代尔,在业务上彼此合作无间正因此,唐廷 枢在外国洋行和商人中间,也保持着很高的声誉不过,外界对唐廷枢褒贬不一。
在收买旗昌轮船公司的交易中,有人揭发他利用公司股票跌价 的机会,挪用公款私购大量旗昌股票,从中赚取暴利在1883年招商局财政困顿,不得不向怡和洋 行借债度日时,他又以怡和借款,“擅抵私欠”他和徐润等人利用公款进行投机活动,使得招商局财 政在1884年的上海金融风潮中一度陷入困境19世纪70年代以后,唐廷枢在洋行企业和洋务派官僚企业之外,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企业活动 在进入招商局之前,他曾在香港集资数十力元,“先租两船,往来港沪”进入招商局以后,他和徐润 等人先后创办长源泰、长发两堆栈和仁和、济和两保险公司,开中国人自办保险公司的先导此外, 在开平矿局期间,他在矿业和工业的投资方面进行了很多试探就在他死去的前一年,还邀约郑观应 计划经营造纸厂,而在他去世的当年,又和徐润等人筹办热河的建平金矿这些试探活动,大都半途 而废(如承平银矿、天华银矿),有的根本没有开办(如迁安铁厂)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可以清 楚地看出,19世纪80年代以后,唐廷枢的经济活动,已经逐渐由流通领域的商业转向生产领域的工 矿企业1892年10月7日,唐廷枢病死于天津根据他生前在各企业的投资估计,他遗留的财产,至 少在百万两以上。
但是,他的同行却说他“身后萧条,子嗣靡依,未能稍食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