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水的诗小学春江花月夜.docx
7页描写水的诗:春江花月夜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解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荣。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方月光皎洁,月色模糊、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美,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宁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解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亲密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
古诗文中留有很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特长处同”等,唐代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由于传奇古代剖鲤鱼时,观察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留鸟,来回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由于匈奴单于信任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犹如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浪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方法。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似乎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射着春江,随着波浪闪烁千万里,全部地方的春江都有光明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围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遍鲜花的树林似乎细密的雪珠在闪耀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清楚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光明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观察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射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射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当照射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相互望着月亮可是相互听不到声音,我盼望随着月光流去照射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行,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动,激起阵阵波浪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亮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渐渐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赏析 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构造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照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善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表达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根底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错成有机整体 诗歌写了很多颜色鲜亮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严厉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非常和谐统一 诗歌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动听悠扬为了与缠绵的感情相适应,语言采纳了一些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一唱三叹,情味无穷对偶句的使用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讲求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动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变换与律诗一样,使诗歌语言既抑扬顿挫,又清爽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