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的效果.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667619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0.4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的效果 刘川宁 赵康 汪梅花[摘要]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血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成分输血治疗比较兩组患者的输血情况、血液学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其每次输血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RBC、Hb、HC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成分输血;慢性贫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 R554.8 [] A [] 1674-4721(2019)12(c)-0068-04[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on chronic anem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uly 2018, 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emia admitted to Hanzho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and 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nd research group (40 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hole blood, whil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transfusion, hematological indexe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Component transfusion; Chronic anemia; Hemoglobin; Red blood cell level慢性贫血(ACD)又称继发性贫血,是指慢性炎症、感染及肿瘤性疾病所伴有的贫血综合征,该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1]。

      通常,慢性贫血不会单纯出现,主要继发于恶性肿瘤、病毒性感染、慢性细菌性感染等当患者出现慢性贫血后,其血液中的红细胞(RBC)寿命将会明显缩短、血红蛋白(Hb)的合成过程会受到阻碍[2],这将会导致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低于正常水平,对铁的释放与利用造成干扰[3]因此,患者会出现诸如器官功能障碍、供血不足、代谢紊乱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4-5]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RBC、Hb的含量下降将直接引发血容量降低,促成血液微循环障碍[6]目前,临床常用的慢性贫血治疗方法为全血治疗与成分输血治疗从生物利用率方面来看,通常认为成分输血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7],因此,本研究就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及其对患者Hb和RBC水平的影响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0.652.20)岁;平均体重(58.102.41)kg;平均病程(15.081.53)个月。

      研究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872.18)岁;平均体重(57.542.53)kg;平均病程(14.211.3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男性Hb<0.42%,成年女性HCT<0.37%[9];②具有明确输血指征者[9]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女性;②精神、意识功能障碍者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入院护理,评估其生理指标可耐受输血治疗后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确保输血的相容性;对有过敏史的受血者输血前予以注射抗过敏药物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全血治疗(将人体一定量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做任何加工处理,经冷藏保存运输后直接予以患者输注),输血前以及两袋血之间均要使用生理盐水冲管研究组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成分输血(将人体一定量血液采集后通过高速旋转处理将血液中的各有效成分分离,分别制成高浓度制品,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予以相应的输注),在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程进行操作,输血时采用先慢后快原则,在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输血时若患者出现皮疹、颜面水肿、呼吸困难、休克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肾上腺素治疗等对症治疗。

      输血治疗完毕180 min后采集静脉血,检测HCT、Hb、RBC等指标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血液学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评估输血治疗的应用效果[10]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量及每次输血间隔时间血液学指标包括RBC、Hb和HCT[11],检测方法为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将样本做离心处理后使用BK-300B血细胞分析仪[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京药监械(准)字2010第2400392号]进行检测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1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其中,显效:患者的RBC、Hb及HCT指标回归正常阈值,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Hb平均值>80 g/L,网织红细胞(Rtc)<5%,RBC及HCT指标基本接近正常阈值,临床症状有显著好转;无效:患者的RBC、Hb及HCT指标及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热、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休克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输血情况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其每次输血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2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BC、Hb、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BC、Hb、H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RBC、Hb、H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2.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3讨论慢性贫血是一种继发于其他疾病出现的综合征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均为慢性贫血的诱发因素[13]此类疾病会促进患者机体内部释放IL-10、IL-8等炎性因子,同时免疫细胞反应过程中还会释放转化因子、干扰素等首先,这些物质均会对血液中的RBC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令RBC存活时间缩短、活性降低[14]其次,机体的造血微环境会随着骨髓纤维化而受损,进而引发铁代谢障碍,令血细胞无法适应供给需求,最终血液粘稠度增加,形成慢性贫血[15]。

      机体组织若长期陷于缺血缺氧状态会对体内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高氧化应激状态可引发细胞变性、坏死,引发患者全身状态恶化,有致死风险所以,治疗慢性贫血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而治疗的策略应以改善患者RBC、Hb水平为主全血治疗是一种快速补充患者血容量和血细胞的治疗手段,在医疗技术不发达时期是治疗贫血的常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是将人体的包括血细胞与血浆中的所有成分的血液封装入采血袋内,根据患者失血情况来对其进行输注,进而增加其血液中的RBC与Hb,达到恢复血容量、修正患者的贫血状态的效果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与临床研究发现,全血治疗存在2个缺点,①过量输血:全血治疗虽然可以有效补充患者的血容量与血细胞,但由于血液仅通过简单处理就被转入了采血袋,并没有经过分离提纯,所以当患者需要某一种血液成分的补充时,必须要输注更多的血量才能达到需求这一操作不但会加大血液用量,还会因为血容量的迅速提高而引发患者机体功能紊乱,增加患者的心血管循环负荷[16],情況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被迫停止输血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其每次输血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血治疗的输血量明显比成分输血多,而且为了让RBC的水平补充完全,输血时间间隔也相应的缩短,造成了过度治疗,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②不良反应:库存血由于没有经过有效的提纯,RBC与Hb的含量水平较低,而且血液中残存较多的代谢产物,因此慢性贫血患者在进行输注后极易出现免疫反应(寒战、高热等)[17];血浆蛋白过敏的患者在全血治疗时还可能会出现超敏反应,引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症状;而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贫血患者则受到循环血量增加的影响[18],容易出现呕吐、恶心、面色苍白、冷汗等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血治疗在安全性方面确实较成分输血低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慢性贫血治疗手段,其优势是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高速旋转,得到不同的血液成分,随后对其再次进行分离、提取,最终得到质量更高、生物利用率更高的血制品通过成分输血做到根据患者的用血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输血治疗该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机体缺少某种液成分来进行补充,达到一血多用的效果,因此可高效地提升患者RBC或Hb含量,既节约血量又可避免因血容量的急剧上升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有学者提出[19],当人体被输入280 ml的成分血液后,约有70%的患者其体内的HCT将上升4.0%;当人体被输入420 ml的成分血后,约有75.0%以上的患者血液中Hb浓度会上升8.0%。

      提示成分输血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与血液利用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RBC、Hb、HCT在治疗后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RBC、Hb、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综上所述,成分输血在慢性贫血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快速提升患者的RBC、Hb、HCT水平,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与治疗成本,因此建议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