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站在正中央.pdf
2页儿童站在正中央——窦桂梅“一单一问一练”教学模式 舞阳县莲花镇三官庙小学刘艳芳今年 3 月底在郑州举行了“窦桂梅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主要推广的就是“一问一单一练”教学模式据介绍,这种教学模式在清华附小实验三年了短短的一天半时间, 虽然对这种教学模式了解的并不深入,但还是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和我们自己的教学是能够相衔接的教学模式中的“一单”由“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三部分组成;“一问”指的是由学生在预学课文时提出各种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成一个中心问题;“一练”介绍的有点模糊,我在此也不能无根据地胡说下面以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魅力》执教者:窦桂梅一、惠特曼的诗导入课堂: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导入很符合文章主题,但不是教学模式的特别之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会有这样那样切合主题的导入二、师大屏出示 预学单 ,学生也拿出纸印预学单,问题是一样的,但学生的预学单已做好答案了预学单1.初读《魅力》,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友情建议: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把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把主要人物置身在三个情节中,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2.初读《魅力》 , 我的感受是:(友情建议 : 可以是一个语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就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说出答案,学生概括的并不准确,教师就开始引导,并穿入小说的三要素和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学生最终学会了概括小说内容的方法,但教师并没到此为止,而是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预学单上修正答案。
第二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自己初读课文的真实感受三、师大屏出示共学单:共学单1.初读《魅力》,我的疑问是:2.围绕相关问题,我们的观点是:问题一:问题二:在共学的环节中,学生针对课文提出的问题真多:从题目提的;从结尾提的;从小说环节提的;从语言细节题的;从人物心情提的,,很简单的问题当即解决,比如说 “卡佳为何有两个名字?”跟文章主题有关的诸多问题就被归纳成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买?为什么卖?(这就是 一问 ,即一个中心问题的意思)教师随即在大屏上醒目地写上为什么买?为什么卖?接下来回到文本,细读, 看能找到几种观点来说明为什么要买?学生开始深入文本,批注,小组间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学习重点段落,反复感悟,反复表达,反复朗读给人的感觉是每个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尽管有的理解也有所偏差,可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文的理解越来越透彻下半段的 为什么要买?基本模式和为什么要买差不多一直是学生在唱主角,教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来试一试?”“有心的你赶快拿起笔来!” “来吧!你就创造! ” “好哇!聊吧! ”就这样聊着聊着,一篇长文到了尾声五、延学单延学单1.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并朗读以下片段:片段一:“汤姆是真正的基督徒,他不会对任何人失信。
片段二:伊娃在旁边一边笑着,一边朝汤姆的脖子上挂上一串玫瑰花环汤姆,你看上去真是好玩极了汤姆没有说话,脸上挂着憨厚、善良的笑容,看得出来,他和小主人一样正享受着同样的快乐片段三:“起来!死家伙! ”烈格雷用力地踢了他一脚,“你终于醒来了!我先前就警告过你,要给你点颜色看看感觉怎么样,嘿!嘿!嘿!你那身贱骨头撑不住了吧!”2.选择性阅读 : 一部诗集《新月集》一部小说《小王子》一部电影《美丽人生》这三个模块是一个大体框架,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自身特色、学生特点进行调整比如预学部分,也可以设计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内容;概括主要事件等等而延学部分,也可以是一首歌、一段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等等这种教学模式要的是教师的综合实力,首先自己要吃透文本,才可以引导学生回答或者自己回答学生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还要有把学生的诸多问题归纳成一个问题的实力,此外,和课文相关的书籍、电影之类也要知晓,不然给学生延学什么当然一个教学模式从认识到适应再到得心应手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这段时间就是教师能力提高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