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鹤峰地质、地层构造.pdf
13页1 鹤峰地质构造一、 地质(一)地层地层特征鹤峰县地质层次出露较完整,下自元古代前震旦纪,上至中生代三叠纪中世纪末各系地层即前震旦纪、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出露完整侏罗纪、新生代第四纪仅个别地点出露,未形成地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齐全出露地表的岩层主要是沉积岩,占地表的94%,岩石种类以碳酸盐岩 (石灰岩、泥质灰炭、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为主,占地表面积的60.5% ;页岩(灰绿色页岩、泥质页岩、碳质页岩)次之,占 27.6%;石英砂岩和磷块岩各占2.5%,第四季纪粘土占0.8%,有少量变质岩地层,主要岩类是千枚岩、板岩、冰碛砾岩、均系沉积岩变质而成,岩浆岩类主要是出露于走马红罗沟有内斜煌斑岩脉地层发育鹤峰县境内地层发育历时13.9 亿年,海陆变迁,沧海桑田,曲折演化,演变历程为四个明显阶段距今 5.1 亿年前,县境所处地壳时值大陆开始形成不久,地壳沉降,地形不平,海水广布,前震旦纪、震旦纪地层完整距今约 3.13 亿-5.1 亿年,经加里东造山运动,地壳抬升为华南古陆,但地壳继续沉降,再度被海水浸没,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地壳完整距今 1.83-3.13 亿年,地壳沉积加厚, 发育了泥盆纪、 石炭纪、二叠纪地层。
到天山造山运动时,沉积系列告一段落距今 1.52-1.82 亿年间,县境地壳渐渐露出海面,到越南造山运动时,进一步抬升变成陆地, 从此再没有被海水淹没过 在燕山造山运动所形成的断褶构造2 单元和华夏式构造带的影响下, 宁静的地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短期剥蚀夷平后,形成了河流深切,山高坡陡的山区地貌境内地壳,经内外营力作用, 露出地表的岩层, 纯系沉积岩类及少量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岩浆岩多为侵入体,为数很少早在元生界沉积时期, 县境内所处地壳属于古地中海组成部分,地史上各大造山运动的影响, 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及, 到三叠纪中世期末, 各系地层出露完整,海陆变迁,沧海桑田,历时13.9 亿年左右,后经燕山造山运动抬升为黔东褶皱带组成部分,就再未被海浸过二) 地质构造境内大地构造主要受华夏构造体系的北东向“ 多” 字形构造,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南段呈北北东 —北东向及北北东 —北东东向展布的黔东褶皱带的控制, 还受到八面山弧形状旋转构造带的影响区域上属湘鄂西拗陷, 构造线处于北北东向与北东东向的转折部位,构造类型以断褶构造和华夏式褶皱为主境内有 13 条较大断裂,褶皱向斜12 条,背斜 12 条,其分布范围,断裂与褶皱基本一致。
罗川岩断裂位于中营区青岩村一带,发生在罗川岩复向斜槽部,挤压破碎带宽约百米,糜陵岩化现象显著,先压扭、后压性,致使三叠系岩层局部变质,裂隙深处岩溶发育,多溶洞、漏斗、延伸11 公里八字山断裂位于北佳区与中营区交界地段,张性断裂,发生在八字山背斜轴部延伸长约 50 公里,走向与背斜轴一致, 其中长岭至芭蕉湾段还有断层三条,断层处岩层破碎,角砾岩多,侧旁局部则形成众多小型褶皱红鹞坪断裂位于下坪区两凤乡红鹞坪村一带,压扭性断裂, 延伸 11 公里,破碎带宽约 10-25 米,岩石呈现糜棱化硅化、且多挤压片理王家台断裂位于下坪、城郊、燕子三区交界地段, 为先挤压后张开断裂型,延伸 6 公里,形成挤压透镜体及挤压劈理结构,岩石破碎多3 清官渡断裂压性断裂,延伸长约25 公里(县域内为延伸段),与东山峰背斜轴部呈现剪刀状交叉,从杨坪经金岗、大沟、走马红茶、红罗沟、阳河、金山直到曲溪村,切割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层断层面深部呈弧形,沿线岩石破碎,海拔 600 米以上断层面倾向西北, 500 米以上倾向东南自生桥断裂走向北东,压性断裂,延伸15 公里,位于三锁村、万寺村、大典村、三望村交界处,西抵芭蕉村,该断裂与清官渡断裂之间形成破碎带,含内生金属矿床。
罗川岩复向斜由罗川岩向斜、大岭背斜及任家台向斜组成位于中营区烂泥池经大蒜坪到十望坪一带,延长约40 公里,槽底为嘉陵江组地层、东西两翼不对称,西宽东窄、东翼倾角较陡,地层有时倒转,西翼平缓,地层经反复波折成次级褶皱八字山背斜位于北佳区内,延伸35 公里,轴部出露寒武系地层,严重错位,两翼倾斜相反,西北翼以志留系地层为主,地形较陡,东南翼志留系地层面积宽广,缓坡为主鹤峰向斜位于县城中部至西部,从溪坪经石龙洞、新庄、容美镇、太平、毛坝直抵分水岭,向西同来凤向斜联成一体县境内延伸约45 公里,槽部地层以嘉陵江组为主, 县城附近为巴东组中、 下段紫红色砂页岩地层, 东部两翼存在次级构造单元朝阳坪背斜,延伸10 公里,两翼对称,产状较陡,轴部较缓,坡度在 5-14 度之间下角岩向斜,延伸6 公里,东高西低,两翼呈明显不对称状长岭向斜位于坪溪长岭村一带,北距县城15 公里,延伸约 10 公里,槽部志留系地层中,盛产百合石(生物大理石 )东山峰复背斜位于北镇一所坪一白果一走马一水坪一潼泉一坪溪一带,面积约占全县三分之一, 由主支和南北两大分支组成主支轴线北东向, 与走马林场场部杨柳池水库附近分为南、北两大分支。
主支延伸长度约25 公里,轴部核4 心为板溪群地层,被清官渡断裂所切错北支从杨柳池至黄柏棚,此段延伸约40 公里,杨柳池至骡子界轴线近东西向,后转北东东向,轴面向西北倾斜,两翼极不对称,轴部宽阔,震旦系及寒武系地层为主南部分支堰垭背斜,延伸约20 公里大塘湾至桐油湾轴线大致呈北东向,与主支相接处存在断裂破碎带,轴部地层震旦系到二叠系上统(湖南境内)一次出露,向西南倾没,轴面正常,两翼对称二、 地貌(一)地形鹤峰地处武陵山脉, 石门支脉 主要山脉呈现西南东北走向,形成分水岭断褶相向的石灰岩山地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群山矗立,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切割深、坡度大全县平均海拔1147 米东南面的江口谷地海拔 194.6 米,为最低海拔高程点;东北中部的牛驰海拔2098.1 米,为最高海拔高程点,两地相对高差1903.5 米地表坡度平均 24.1 度全县划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种地貌形态 二) 山脉境内山脉起伏, 山峰林立, 主要山脉有 9 条,大都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大岭山脉主峰鹰咀岩海拔 2097.5 米,长约 40 多公里由于咸盈河切割,分成东西两段西段自马鞍山一任家台一大龄一黑神庙一龙竹坪一鹰嘴岩一沙坡一白河岭一彭家山;东段邓家大龄一大明岩一风吹岭一杨树垭一熊掌坪。
马鬃岭山脉主峰云蒙山海拔 2054.2 米,由于溇水支流唐家河切割分成东西两段,西段为马鬃岭,东段为云蒙山马鬃岭长约29 公里,主峰黄龙大包海拔 1801.3 米,西起鹤宣交界之一天门,经柏杨台一裴家荒一十二台一保老荒一樊家岭一南架山一马鬃岭一黄龙大包一望乡台,然后南折经碑垭一二台一长岭云蒙山长约 23 公里,位于唐家河之南,经神仙茶园一轿顶山一熊掌坪一土地岭5 一面山一喻家垭一洞儿湾, 又在云蒙山处向西北方向分出一支,经土垭一矿垭一丁家岩一青村岭,长约15 公里、牛形界山脉位于北佳区、太平区境内,为一单列山脉,长约16 公里,位于三岔乡的主峰郭家垴,海拔1719 米,西起郭家垴一牛形界一横冲一杨家垭一阴坡一芥子坡止老土界山脉主峰牛池海拔 2095.6 米,地跨溇水与咸盈两大河流域被溇水河上游支流切割成三段,西段为老土界,中段为大界,东段为牛池老土界主峰燕家大湾海拔 1945 米,自西经燕家大湾一西家界一肖家坪一肖家垭一秋尖高一老土界一辛亩垭,为太平区西北中部主要山脉,长约14.6 公里,山体最宽处7.6 公里南坡缓、北坡陡,难坡有堆峭型山脊13 条,穹形山脊 2 条,v 形山谷14 条,u 型谷 1 条,北坡尖峭型山脊19 条,穹形山脊 2 条,v 形山谷 24 条,。
老土界向东北延伸至城郊七泉乡猴子界,其主支山脉长约12.6 公里,延伸在枪杆坪、麻旺、二果坪及大溪村四组交界线上,止于芭蕉湾山体最宽处 3.9 公里,南坡度,北坡缓难坡有堆峭型山脊13 条,v 形山谷 13 条,北坡尖峭型山脊10 条,穹形山脊 2 条,v 形山谷 13 条东南分支经三丈坡一八字台一嘿气峰一撒骨龄,直抵鸡公洞,长6.6 公里,山体最宽处 406 公里北坡较陡,有堆峭型山脊 9 条, v 形山谷 9 条,南坡缓,有堆峭型山脊5 条, v 形山谷 7 条,猴子界在沙子垴附近向南分出一支山脉名为向家界,向东南转折展布在潭子洞与姜家坪、四坪二村交界线上,经头坡止于康家岭中断大界,位于北佳镇与石门乡交界线上,长约 10 公里,中断除大界外,还有位于石门乡与容美镇交界线上的毛竹山,自大河口一毛竹山一谢家岩东段牛池,位于城郊、下坪、燕子三区交界线上,主脉长约 31 公里,西端起自屏山羊角山一火烧岭一下岩角一三姊妹尖一黄柏营一牛池一木林子, 向北经三道拐一安氏坡一八仙岩一郭家岭自木林子向西折经天花板一油榨荒一土王寨一下大亮平,长约 6 公里,自王家山一寻木岭再折向西北经三里荒一龚家垭一小寨子止于云蒙山,向西北方向的分支,长约106 公里,这条主脉是溇水河与咸盈河左支流的分水岭。
又在黄柏营处向北再向西折经王家台一簸箕山一土地垭一朱家坡,长约10 公里,再从黄柏营处向西南延伸经马鬃岭一长岭一关门山一北古荒一盔骨龄,长约10 公里还有一支分脉从牛池东北拐角处分出, 先向东延至黄柏棚, 然后向西南经朱家界一七垭一积谷岭一卢家岭一绳索岭一马鹿山,长约13 公里青岗岭山脉位于太平、城郊、燕子三区南部及中部地区,全长52.5 公里,被溇水河主支流切割成三段,西段即青岗岭,中断为五峰山,东段走向“s”型,主峰花皮界海拔 1701.7 米西段青岗岭为太平区南部主要山脉,长19.5 公里,山体最宽处 5 公里, 西起莫家山一杉木界一卢池岭一熊家坡一青龙咀一沙尖子一青岗岭一牛角尖一阳坡台一土地垭一汪家岭,主峰牛角尖海拔1408.1 米南坡较陡,北坡较缓,山脊线对称各有28 条,南坡 v 形谷 29 条,北坡 v 形谷 28 条,u 型谷 1 条青岗岭向北突出的山结七家山又分为两支平行展布在龙潭、芦坪、官屋三村之间,多为穹形山脊,岩容地貌为主中段五峰山,位于坪溪乡境内,长约 13 公里主峰五峰山海拔1430 米,北面的八峰山,南面的羊角岩与之平行五峰山北折东拐至山崩的红岩与西起朝上坡一龚家坡的山脉相连。
东段西起三里荒一刘家界唐家界一大垭头一廖家垭一火镰岩,然后折向东北经手爬岩一花皮界一大垭一黄家大山一海口尖,又向东折经王家垭一新路破一九金头,自海口尖向北越过青湖岩溶槽地又分为两条呈南北走向的山脉西部分支南自唐家沟向北经三台坡一罗家坡一朱家岩一老关寨,老关寨向西至稚鸡岭, 向东至三峡又形成一小支东西走向山脊,呈“T”型,全长 19 公里,主峰老关寨海拔1942 米东部分支南自腰台坪向北经麻湾一和尚包一云头山,主峰云头山海拔1940 米,长约 14 公里朱家山山脉位于太平、 城郊、五里三区境内, 被溇水河主支流切割成四段,全长 52 公里主峰黄柏棚海拔1814.5 米,西段朱家山起自周家坪村与湖南省交界鸡毛岭一千沟一长坪一管界一朱家山一朱家界一夹湾,长约13 公里,主峰7 1648.6 米第二段全部位于老村乡境内, 名为黄柏棚, 呈西北一西南走向, 长 9公里第三段名为失娘尖, 位于老村乡与潼泉乡境内, 南起风箱台向北东经骡背山一失尖娘一板凳台东折一桥头一史家山一阴坡一卖马台,长15 公里左右,山体最宽处 7.9 公里,主峰失娘尖海拔1632 米,北坡陡,南坡缓除潼泉村境内有一段穹形山脊外,其余均为尖峭型山脊,南坡有尖峭型山脊线12 条,穹形山脊 2 条,v 型谷 15 条,北坡有尖峭型山脊12 条,穹形山脊 1 条,v 型谷 15 条。
第四段即东段南自白雁头向北经蚂蝗坡一沙岭再折向东北经水桶荒一朱家界一三姊妹尖一大八峰,长15 公里以上,为五里区西北边境主要山脉,主峰三姊妹尖海拔 1664 米桅杆坡山脉位于走马镇境内,总长49 公里主峰邓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