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会计学第四章.ppt
43页第四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第一节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意义 第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第三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目录,第一节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意义,一、什么叫辅助生产呢?企业内部专门从事为企业基本生产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服务部门叫辅助生产部门,其从事的生产活动叫辅助生产二、辅助生产根据它所提供的产品、劳务、作业的品种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单品种辅助生产:是只提供一种产品、劳务或作业的辅助生产,如供水、供电、供气、运输等; (二)多品种辅助生产:是提供多种产品、劳务或作业的辅助生产,如机械修理、工具模具制造等三、为了正确计算和控制计入产品成本及费用中的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需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一)正确计算辅助生产各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成本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三)实施有效控制第一节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意义,第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一)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二)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 1、直接费用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2、间接费用归集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月末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当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制造费用很少,而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时,可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归集,而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帐户要素费用帐户 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制造费用-辅助生产”帐户,,,,,,,,,,,,,不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帐户要素费用帐户 “ 辅助生产成本”帐户,,,,,,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一)提供产品,如工具、模具和修理用备件等产品,应在产品完工时,从“辅助生产成本”贷方转入“低值易耗品”和“原材料”的借方; (二)提供劳务作业,如水、电、汽、修理和运输等,要在各受益单位之间按所耗数量或其他比例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的借方1、只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可直接分配给各受益车间或部门例3-1】某企业只有机修车间一个辅助生产车间,根据其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所示,5月份月共发生费用31 500元其中:为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提供劳务2500工时,车间一般耗用500工时,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劳务200工时,为销售部门提供劳务300工时。
要求:请根据资料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业务处理要点: (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如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3-1业务处理要点: (2)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如表3-2所示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 一次交互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1)直接分配法,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计算步骤及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步:计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数量) 第二步:计算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各受益产品、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该受益产品、车间或部门耗用的劳动数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例3-2】某企业设有供水车间和供电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5月份这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总额及为各受益部门提供的劳务数量如表3-5所示,根据表中资料,采用直接分配法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业务处理要点: (1)根据表3-5中资料,采用直接分配法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3-6:,2、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如表3-7例子:假定某工业企业设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某年10月份发生的费用和提供的劳务数量如下表所示 辅助生产车间及劳务量汇总表要求: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到各受益单位(基本生产和行政管理)解答:,直接分配法(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金额单位:元,(2)一次交互分配法,先将各种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交互分配调整以后的费用额,再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计算步骤及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步:对内分配: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的分配率交互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某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劳务数量×交互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生产费用总额 =该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总额+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第二步:对外分配:计算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产品、车间或部门的分配率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后该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数量) 各受益产品、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该受益产品、车间或部门耗用的劳动数量×对外分配率,【例3-2】根据表3-5的资料采用交互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业务处理要点: (1)根据表3-5中的资料计算并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3-11所示业务处理要点: (2)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以下记账凭证 第一,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如表3-12第二,对外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如表3-13交互分配法(续),适用性:提高了分配结果的准确性,但增加了工作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较多的企业3)计划成本法,是将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一律先按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产品、车间或部门,然后再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费用(待分配费用+按计划成本分入的费用)与计划成本分配额之间的差额转出,进行调整分配 计算步骤及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步:根据各受益对象(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接受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给各受益对象的费用数额 第二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各该车间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差额,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调整分配差额调整分配一般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将差异按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各受益单位的受益比例分配;二是将差异全部分配给企业管理部门,将辅助生产差异合计数转入“管理费用”账户,超支时增加管理费用,节约时冲减管理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一般为了简化核算工作,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例3-4】仍使用表3-5中的资料,假设供水车间每立方米水的计划单价为0.6元/立方米,供电车间的每千瓦时电计划单价为1元/千瓦时,其他资料同表3-5.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全部分配给企业管理部门业务处理要点: (2)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以下记账凭证 第一,编制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记账凭证,如表3-18第二,编制结转成本差异的记账凭证,如表3-19适用性:简化并加速了成本计算工作不仅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还便于分析和考核各受益单位的成本,便于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一般适用于在有比较准确的计划成本资料的企业中采用4)代数分配法,是根据代数中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原理,先计算出各辅助车间、部门劳务的单位成本,再根据单位成本和受益单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劳务数量计算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计算步骤及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步: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数量,求解联立方程式,计算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 第二步: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和外部各单位)耗用产品或劳务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代数分配法,某辅助生产 该辅助生产车间 其他辅助生产 某辅助生产 该辅助生 车间直接 + 耗用其他辅助生产 × 车间劳务的单 = 车间提供的 × 产车间劳 发生的费用 车间劳务的数量 位成本 劳务数量 务的单位成本某受益单位应 该受益单位 某辅助生产车间分配的辅助生 = 耗用的劳务 × 分配的劳务的单产费用 数量 位成本分配结果最为准确 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较少,或会计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生产企业运用,【例3-5】根据表3-5的资料采用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业务处理要点: (1)计算劳务单位成本假设每立方水的成本为x,每度电的成本为y 则联立方程为: 26 500+2000y=53000x 12 000+3000x=12000y 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 X≈0.54 , y≈1.14,,(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3-23),(3)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如表3-24,关注:不同分配方法之间的区别,5.顺序分配法(梯形分配法),特点: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按受益的金额大小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排列在后的进行分配时,应在原发生的费用基础上加上排列在前的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的转入数。
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发生费用+分配转入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向本车间以后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数量各受益单位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接受的劳务数量*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顺序分配法),金额单位:元,顺序分配法(续),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供水 2400制造费用 12000管理费用 3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供电 17400 借:制造费用 9810管理费用 109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供水 10900 适用性:由于排列在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因此,其分配结果的正确性受到排列顺序的影响适用于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具有明显差异的企业中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