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下第四单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第1课沙皇俄国的改革课件2川教版.ppt
27页第1课 沙皇俄国的改革彼得一世的改革 17世纪时,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西欧相比,俄国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到17世纪末,全国仅有30个规模不大的手工工场贵族中多数人没有念过书,识字的人很少雄心勃勃的沙皇彼得一世(PeterI,1672—1725;1682—1725在位)渴望改变俄国长期落后的状况1697年,他组建了一个由约250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到西欧,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这对后来他推行大规模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学习造船学习造船学习造船学习造船彼得一世初见波罗的海在这次考察期间,他在英国造船厂当过学徒,亲自参加船只建造;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和军火库,甚至还旁听过英国议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他以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改革内容政治上 引进了西欧的官僚系统,大力削弱贵族势力,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军事上 实行义务征兵制,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 经济方面 发展工商业,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 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方面 引进西欧先进科技,发展学校教育,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改革意义:彼得一世改革意义:1、积极:、积极: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俄国的国力。
2、消极:(、消极:(局限性)局限性)改革并没有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而是使沙皇专制统治更加巩固彼得一世因其雄才大略和卓有成效的改革,被俄国人尊称为“彼得大帝” 改革影响的评价改革影响的评价材料:材料: 彼得一世在力彼得一世在力图使俄国欧化的同时,也继承了和强化图使俄国欧化的同时,也继承了和强化了传统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了传统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完全是以牺牲农民的他完全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进行改革俄国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为彼得利益为代价来进行改革俄国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为彼得一世的政策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人身方面受到更一世的政策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从彼得一世时期起,贵族地主可以任意判残酷的奴役从彼得一世时期起,贵族地主可以任意判决村民从事强迫性劳动,甚至将村民赶走决村民从事强迫性劳动,甚至将村民赶走——据据《《现代化通病现代化通病》》整理整理农奴制的危机俄国农奴制盛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俄国农奴制盛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农奴世世代代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不能离开庄园,未经地主同意农奴世世代代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不能离开庄园,未经地主同意不能结婚,地主可以任意虐待农奴,甚至对农奴施以各种酷刑。
农不能结婚,地主可以任意虐待农奴,甚至对农奴施以各种酷刑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地主在毒打农奴地主在毒打农奴地主在毒打农奴地主在毒打农奴农奴农奴农奴农奴农奴生活环境恶劣农奴生活环境恶劣生活生活贫苦的俄国苦的俄国农民民由于在农业和工矿中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农奴身体状况极差,导致劳动效率极低,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农奴的生活极其贫困,而且无人身自由;农奴制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国别国别人均人均(卢布)(卢布)铁(万吨)铁(万吨)铁路铁路(公(公里)里)1850年年1860年年俄国俄国7122.829.81600英国英国323228.5388.814603法国法国15040.689.89160据表说明19世纪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结论: 俄国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没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农奴生活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窄农奴暴动86次90次126次1176次次数年代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1825年12月(俄历),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号召用革命手段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俄国农奴制度摇摇欲坠。
十二月党人起义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919世纪世纪5050年代,年代,俄国在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3—1856)1856)中遭到惨败中遭到惨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形式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俄国VS土耳其、英法1、改革的直接原因:经济上:政治上:对外关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改革的原因:(根本原因) 18611861年年,,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制的法令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贵族宣读贵族宣读“解放解放”农奴的法农奴的法令令3、改革的开始: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与其等农民自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己,不如,不如自上而下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农民暴动农民暴动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目的:挽救统治危机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要素:雄厚的资本、自由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自由的劳动力4、改革的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3、农奴可以从地主那里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2、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有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权利 广阔的市场雄厚的资本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的改革性质:性质: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农奴制废除后的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从法令颁布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解放农奴在获得土地的时候,必须要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获得农民获得‘自由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净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净 ——列宁列宁5、1861年改革的成效:局限:6、1861年改革的意义:作用: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进一步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俄国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改革也为俄国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7 7、俄国领土的扩张、俄国领土的扩张从沙皇彼得一世统治开始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俄国先后用武力夺得波罗的海沿岸和黑海北岸的大片土地,向东南又吞并了外高加索和中亚广大地区。
19世纪中后期,俄国通过与中国签订《瑗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继续通过战争扩展版图 沙 俄沙 俄三次瓜分三次瓜分波兰波兰波罗的海波罗的海(瑞 典)(瑞 典)黑海黑海(土耳其)(土耳其)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中国、中亚中国、中亚2020世纪初,世纪初,2 2002 20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多万平方千米,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大帝国)课堂小结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2、内容3、意义二、农奴制危机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改革的原因2、内容3、意义课堂练习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 )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3、 小刚正在通过参与电视答题活动,主持人提供的关键词是“农奴制”、“1861年”、“资产阶级改革”,问题是“发生在哪个国家”?小刚应该选择的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 4、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俄国从此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场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解决了( )A.自由劳动力 B.土地所有权C.政治民主化 D.思想自由化 C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