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细胞受体及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73358726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8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档细胞受体类型、特点及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姓名:李波学号: 2015050509.精品文档目录1、细胞受体类型及特点 ............................................................................................31.1离子通道型受体 ...........................................................................................31.2G 蛋白耦联型受体 ........................................................................................31.3酶耦联型受体 .............................................................................................32、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42.1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42.2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52.2.1激活离子通道的 G 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52.2.2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G 蛋白偶联受体 ..........................................52.2.3激活磷脂酶 C、以 lP3 和 DAG 作为双信使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62.2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72.2.1受体酪氨酸激酶及 RTK-Ras 蛋白信号通路.............................................72.2.2P13K-PKB(Akt) 信号通路 ......................................................................82.2.3TGF-p —Smad 信号通 ..........................................................................82.2.4JAK —STAT 信号通路 ...........................................................................9.精品文档1 、细胞受体类型及特点受体 (receptor) 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 ( 信号分子 ) 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受体与配体问的作用具有 3 个主要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高度的亲和力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 (intracellular receptor) 和细胞表面受体 (cell surface receptor) 细胞内受体介导亲脂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如胞内的甾体类激素受体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①离子通道型受体 (ion — channel — linked receptor) ;② G 蛋白耦联型受体 (G— protein—linked receptor) ;③酶耦联的受体 (enzyme — linked recep — tor) 第一类存在于可兴奋细胞后两类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在信号转导的早期表现为激酶级联事件,即为一系列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借此使信号逐级传送和放大1.1 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类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即配体门通道 (1igand — gatedchannel) ,主要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其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通过与受体的结合而改变通道蛋白的构象,导致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改变质膜的离子通透性,在瞬间将胞外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继而改变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

      如:乙酰胆碱受体以三种构象存在,两分子乙酰胆碱的结合可以使之处于通道开放构象,但该受体处于通道开放构象状态的时限仍十分短暂,在几十毫微秒内又回到关闭状态然后乙酰胆碱与之解离,受体则恢复到初始状态,做好重新接受配体的准备 离子通道型受体分为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五羟色胺的受体,和阴离子通道1.2 G 蛋白耦联型受体三聚体 GTP 结合调节蛋白 (trimeric 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 简称 G 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由 a 、p、 - /三个亚基组成, a 和 7 亚基通过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链尾结合在膜上, G 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 a 亚基与 GDP 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 GTP 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亚基具有 GTP 酶活性,能催化所结合的 ATP 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其 GTP 酶的活性能被 RGS(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增强 RGS也属于 GAP(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G 蛋白耦联型受体为 7 次跨膜蛋白 (图 10— 6) ,受体胞外结构域识别胞外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胞内结构域与 G 蛋白耦联。

      通过与 G 蛋白耦联,调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 G 蛋白耦联型受体包括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在味觉、视觉和嗅觉中接受外源理化因素的受体亦属 G 蛋白耦联型受体1.3 酶耦联型受体酶耦联型受体 (enzyme linked receptor) 分为两类,其一是本身具有激酶活性,如肽类生长因 -子(EGF, PDGF, CSF 等) 受体;其二是本身没有酶活性,但可以连接非受体酪氨酸.精品文档激酶,如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这类受体的共同点是:①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②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而激活,起动其下游信号转导已知酶耦联型受体有六类:①受体酪氨酸激酶;②酪氨酸激酶连接的受体;③受体酪氨酸磷脂酶;④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⑤受体鸟苷酸环化酶;⑥组氨酸激酶连接的受体( 与细菌的趋化性有关 ) 2、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2.1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由于受体分子在细胞上存在部位的不同,因此其信号跨膜转导的方式也有不同与细胞内受体相互作用的信号分子是一些亲脂性小分子,可以透过疏水性的质膜进入细胞内与受体结合而传播信号类固醇 (steroid) 激素、视黄酸 (retinoic acid) 、维生素 D 和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 的受体在细胞核内。

      这类信号分子与血清蛋白结合运输至靶组织并扩散跨越质膜进入细胞内,通过核孔与特异性核受体 (nuclear receptor) 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并改变受体构象;激素一受体复合物与基因特殊调节区又称激素反应元件 (hormone response element ,HRE) 结合,影响基因转录类固醇激素诱导的基因活化通常分为两个阶段:①快速的初级反应阶段,直接激活少数特殊基因转录;②延迟的次级反应阶段,初级反应的基因产物再激活其他基因转录,对初级反应起放大作用甲状腺素也是亲脂性小分子,作用机理与类固醇激素相同,但也有个别亲脂性小分子( 如前列腺素 ) ,其受体在细胞质膜上NO 是一种具有自由基性质的脂溶性气体分子,可透过细胞膜快速扩散,作用邻近靶细胞发挥作用由于体内存在O:及其他与 NO 发生反应的化合物 ( 如超氧离子、血红蛋白等) ,因而 NO 在细胞外极不稳定,其半衰期只有2 ~30 S ,只能在组织中局部扩散,被氧化后以硝酸根 (NO ,一 ) 或亚硝酸根 (NO! 一 )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外液中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 NO 的生成细胞, NO 的生成需要 NO 合酶的催化,以 L 一精氨酸为底物,以还原型辅酶 1I(NADPH) 作为电了.供体,等物质的量地生成NO 和 L 一瓜氨酸。

      NO 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作用于靶细胞NO 的多少直接与 NO 的合成有关 NO 这种可溶性气体作为局部介质在许多组织中发挥作用,它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激活靶细胞内具有鸟苷酸环化酶 (G— cyclase , GC)活性的 NO 受体内源性NO 由 NOS 催化合成后,扩散到邻近细胞,与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Fe 2+ 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增强和cGMP 水平增高 cGMP 的作用是通过cGMP 依赖的蛋白激酶 G(PKG) 活化,抑制肌动一肌球蛋白复合物信号通路,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H 9 11) 此外,心房排钠肽 (atrialnatr。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