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的起源_异化及复归.pdf
6页道德的起源、异化及复归倪培民商戈令‘人”不是一个单一 的概念,而应 当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着内在矛盾性的范畴人木身及其与外界的关系,正是由人的内在本质矛盾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和演变的过 程,也是以人的本质矛盾为内在动力的本文试图把人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联系起来分析,并由此出发,对人类道德的本质、起源,它的异化、复归发展规律作一番探讨人 性—道德的本质和 起源“人性”的概念与“人”的概念是不同 的我们认为,“人性”从属于“人”的概念,“人性”应当是对人的本质矛盾的概括人性包括人类 固有的?最初只是肉体的,然后发展成社会的及精神的?那种向外追求它物以适应自身经验或者说满足的倾向性,即人类固有的追求 自身完善的天性这种天性首先就是欲望正象波墨所说?“只有在欲望中,我才获得特性,我才成为特定的本质,⋯⋯因为,我在欲望 中起初通过想象,然后通过行动把所渴望之物的特性铭刻在我自身之中”欲望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目的 和动力欲望最初产生于 生物体生长、保存 自身的需要,它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吸引的进化形态,是事物通过吸引转化为它物、同时实现自身的能力在生物界的一种特殊表现在比较低级的生物中,这种吸引表现为与它物同化 的本能,如吸摄水份、阳光、空气,吸引异性等?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这种本能逐渐地为生物体本身所感觉到了,这时,欲望便产生了。
人的欲望与动物的欲望 具有本 质的区别黑格尔说过?动物也有冲动、情欲、倾 向,但动物没有意志?如果没有外在的东西阻止它,它只有听命于冲动唯有人作为全无规定的东西,才是凌驾于冲动之上的,并且还能把它规定和设定为他 自己的东西冲动是一种自然的东西,但是我把 它设定在 这个自我中,这件事却依赖于我的意志人就是依靠他独具的意识和 意志,把欲望从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盲目追求?动物性?,上升为合目的 的实践活动,表现出自身为一种特殊的创造力可见,欲望一方面产生于人类生长、自保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产生于人的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活动中从欲望中,人不仅表现其自身是生物家族中的一 员,并同时表现为不同于 它物的社会实体?求知、尊重、交际、创造等?在这里,欲望不只是一种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外在机制,它还是人类进化的内在动力人们的社会 活动和生产活动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变迁,而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又无不以欲望作为动力源泉之一欲望是人性基本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与欲望一起产生的,便是抑制抑制是欲望的对立面,亦是对欲望的否定人性只有包含欲望与抑制这对矛盾,才能成为完善的概念抑制一开始也表现为自发的、无?《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第?卷,第???页。
黑格尔?《法 哲学原理》,第? ?页也是一种抑制,抑制是欲望的否定,但是,一方面它使共同的欲望得到维护,使长远 的利益得到关照,另一方面,抑制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又会转化为一些道德规范和理想,成为人们追求的客体—行善的欲望,因此抑制也可以说是一种欲望欲望不能没有 抑制,抑制又不能是撇开欲望的抑制,欲望和抑制是互相包含对方于自身的“同一 之物” ,它们都互以对方为自身的根据,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辩证统一体它们不断地否定对方和完善自身,构成了人性进化发展的过程一一? ? ? ? ? ! ? ! ? ! ∀∀∀∀∀∀∀∀∀∀意识的状态它是物质普遍具有的排斥的进化形态,是事物通过排斥保存自身的能力在生物界的一种特殊表现在较低级的生物中,它表现为对某些不利于自身的外界因素的躲避和排斥的本能,以及在吸收外界 因素到一定程度时帮助生物体停止吸摄过程的自保能力这种能力最初通过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而发生作用,以后,它通过 自然选择、生存竞争而保存、发展起来,逐步上升到被感觉到的抑制,进而上升为道德人具有一般动物所具有的自我抑制能力,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有意识的自我抑制能力这种抑制不仅表现在人的生物性上,也表现在人的社会性上。
人一开始就是社会动物,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为了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欲望不得不受到群体利益的制约,这种群体利益就是通过人的自我抑制能力和行为,形成了某些默契—即最初的道德也可 以说,当人类意识到抑制的时候,便开始从社会性上、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上相对自觉?地抑制 自己,道德也就由此产生了抑制与欲望一样,一方面产生于人类生长、自保的需要,另一方面产生于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抑制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作为生物,它调节自身同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作为社会的人,它调整自身与他人的相互关系?道德?这样,抑制便对欲望产生着一种定向作用,使欲望朝着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说,人之成为人,不但是由于有欲望,更是因为有了抑制的意识,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将会看到,抑制?道德?一旦成为一种理性的行为,将对现代和未来世界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欲望和抑制不是单纯或绝对的外在对立物,它们都包含对立面于自身中它们的辩证统一和矛盾运动,构成完整 的现实的人性欲望固然是排斥抑制的,但欲望本身又是对其它欲望的一种排斥—即抑制,所以欲望劳 动及 人性与道德的异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同样,人性、道德也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律令” ,而是一个历史范畴。
以往的道德学说,都将道德归结为抽象的人的本性,因而总是将其看作万古不朽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则将道德归结为同社会物质生产、经济基础相联系?并 由此决定?的具体的、社会的人性,从而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人性、道德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也是一种“铁的必然性”因此,我们在论述人性与道德时,也应以进化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为根本指导思想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是劳动同样,人性?欲望和抑制?也必然同劳动相联系而人性与道德的异化,更是由劳动异化引起的要生存、要使 自己在 自然选择和生存竟争中击败敌人,从而使种类继续保持或延续下去,这就是人类一经诞生便同时具有的最初欲望,这种欲望一开始就是融化在劳动中的对于蒙昧的原始人来说,劳动即是生存,川所谓相对 自觉,就是 说这种抑制带有强制的、自然的色彩因为没有这种人为的抑制,? 氏一卜的生产力便供养不起众多的人口,原始的部落就抵抗不了异族或野兽的袭击及其它自然力的威胁这里我们用相对自觉来区别于共产主义道德 的真正自觉性劳动自在地就是人的“第一需要” ,狩猎、采果、藩衍后代,直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劳动作为人特有的自由的活动,本身就是人所追求的东西另一方面,劳动无疑又表现了人为生存而进行的自我抑制。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剩余物 品,因此,个体如不进行这种 自我抑制,便无法生存下去?并且,由于个体对于群体的协作和交往的依赖性,抑制 自己的一 些欲望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以保存类,成了他们的“义务”?当然他们还不可能有这种概念?,成了人类最初的“道德律令”人首先通过劳动?在劳动中?表现了心甘情愿的抑制在原始社会的家族里,人们一块儿同自然力较量,一块儿分享收获物,一块儿抚育后代,饥荒时有人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果他人之腹⋯⋯劳动中所体现的这种有意识的自我抑制,亦表现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以劳动既是欲望的满足?自由活动?,又是抑制?社会义务?的过程人在劳动中实现自身劳动既是欲望又是抑制,人性在劳动中得到了完整的表现,欲望 和抑制的对立在劳动 中有机地融为一体,它们的冲突亦在劳动中得到有效的?但是自在的?调解它们既相互否定,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向前发展,而生产的发展,也推动着人性本身的进步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道德直接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抑制?,是人类本质的表现当然,这一 时期的道德还是 自在的,人们彼此 之间 的关系还受着外在自然律的控制,这种原始的道德行为或默契只是受一种社会本能的支配,还不是理论指导下的自觉活动。
只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才逐步产生了道德观念、道德理论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马克思的异化 理 论揭示了劳动的 异化—人的异化—社会异化?私有制?的历史过程我们进而看到,随着劳动的异化,人性也异化了作为人类本质体现的劳动成了“劳动者自身的丧失”?,而人类社会阶级关系的出现,又决定了大部分人的欲望被压制以满足少数人无限扩张的欲望当少数人的欲望和意志被看成普遍人性的代表时,真正普遍的人性却在丧失—这就是劳动异化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劳动从人内在的第一需要,变成了外在的强迫抑制—这就是伴随着人性异化而来的道德的异化道德从人性中分离出来,也就是从自己的本质中外化出来,成为人性 的对立面,成为普遍人性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巨大障碍,它由人性本质的内容一跃而成了摧残人性的工具,并随着伦理学说的建立和完善,愈来愈成为禁锢人性的精神枷锁,和统治者奴役人民的有效手段当然,在阶级社会 中,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上,会持有不同的甚至对立的道德观念历史上进步的、要求解放的阶级,也会提出一 些符合于人性本质的道德理想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这些道德理想或者被无情地淹没、吞噬,或者同样走上异化的道路,最终成为统治阶级的道德。
而当 这种道德成为普遍的现实力量,成为现实社会关系的最高准则时,它也就成了历史强制人们接受的外在力量,成了为满足 少数“人性”而压抑普遍人性的道德,成了不道德的道德内容的异化是通过形式来表现的在原始公社中,人的道德仅仅是一种自在的意识,它自然地隶属 于原始的生产关系作为这种关系和道德活动的反映,最初的道德观念 同这种关系是 自然地相符合的到了阶级社会,这种道德观念便由那些脱离了生产劳动的贵族思想家,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他们虽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这种需要看作是全人类的需要?,发展成一种学说、一种理论,从而作为一种特意的、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法律、宗教等一起,同普遍的?马克思?《? ???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第??页人性相对立,并作用于社会存在,维护既有的生产关系和以奴役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非人的政治统治这种异化了的道德,由于采取了系统化的理论形式,由于它与宗教、与政治权力结合在一起,更具有了神圣的色彩于是,人与人之 间自然义务的观念在这种异化了的道德理论中,变成了主人对奴隶、父辈对子女、丈夫对妻子进行奴役和压迫 的神授的权杖然而,这在当时又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的 一大进步,尽管这种进步是以异化的形式实现的。
历史上,进步有时候就象一个人背朝着目标行走,是倒退着前进 的人类生产的发展必然要以劳动异化为中间 环节,人性的改造和文明的发展必然要在人性的普遍丧失 中实现,同样,道德的进步也以它自身的异化及不道德现象的普遍存在为条件共产主义—人性和道德的复归对人类价值的觉悟是从文艺复兴和紧接而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已经 开始试图从理论上调 和人性与道德的冲突,但他们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以一种抽象人性论来构造理想王国的,因而这种理想王 国建立以后,只能在现实中将这一冲突进一步推到极端当然,这种极端正是造成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 义实现 的条件之马克思 主义揭示了一条伟大的真理,即阶级的产生是与当时的生产水平相联 系的,因而阶级也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消灭同样,劳动的异化以及 由此而来的人性、道德的异化,也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与蒙昧的社会意识基础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人类对 自身的社会本质的日益自觉,这种异化也将得到克服,人性与道德的尖锐冲突将被历史扬弃,道德将重新成为人性的补充,成为人性的一部分,完整的人性将在整个社会的层次上得到重新实现而这,也就是共产主 义的实现当劳动重新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人们会发现,道德也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带有强制性的东西了,它已成为人们自觉的观念和行为,不但不是禁锢人性、摧残人合理欲望的东西,相反,它在人们自觉的控制下,通过合理调节欲望,使欲望朝着更有利于个体和人类进步的方向发展而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使人性得到最大的发扬,并 由此实现人类的普遍幸福。
如果说人的个体发展史是整个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