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的人》教学反思3篇.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思无****9
  • 文档编号:119660450
  • 上传时间:2020-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学反思参考1)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我的目标是希望能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地发现诗歌的内涵和写作的特点,并且能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两种人的不同感情,最后还学习这首诗歌的对比手法,下面是我教学本课后的感受:1、情境导入一开始我用深沉的语调叙述臧克家书写诗的情景导入,并故意背诵了《有的人》开头两句然后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这个问题学生是心领神会的充满激情的朗诵导入,一上来就奠定了诗歌中对鲁迅的那种景仰、崇敬的基调,下面讲臧克家如何赞颂鲁迅时就自然多了,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2、多读促学这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中心课堂上,我运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并设计了朗读层次,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再读诗歌,同桌互读,读出节奏;听读诗歌,评价;到精读1、2、3、5节,理解诗意;再到小组共读,共品;最后出示毛泽东主席对鲁迅的评价,升华感情后齐读。

      突出了层层深入3、迁移学习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我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4、感悟方法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注重对比朗读的训练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提升5、存在问题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另外,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学生陪着学习的状态因此而产生 (教学反思参考2)有的人《有的人》是1949年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所以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3.领会诗歌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一、强化朗读训练,领悟文章内涵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我想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它的内涵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为人民的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做在朗读指导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好多学生甚至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教学活动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于是,有感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1.结合古今中外的实例,你觉得哪些人虽生实死,哪些人虽死犹生呢?2.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3.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你能从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关于生存意义的启示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热爱人民的人将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 事实证明,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地为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脱离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的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教学反思参考3)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

      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教学过程中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另外,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学生陪着学习的状态因此而产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试题11.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计算题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第11周周末作业(周测).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课时练习.docx 1-5单元重难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2025-2026学年【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 (2)【含答案】.doc 百分数易错题(试题)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doc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第16周周末作业.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试题5.分数除法的计算【含答案】.docx 2.1正数与负数练习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解题能力竞赛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分数除法及比(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应用题专题训练二【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图形周长、面积计算题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25道).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入学测试卷(试题).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