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单元 第7课(教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doc
10页7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包括“会场”“典礼”“阅兵”“游行”等重要场面本文反映了开国大典庄严、热烈的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激动和自豪的情感,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全文共15个自然段,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5~1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讲了开国大典的盛况;15自然段为第三部分,讲了群众游行 围绕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课文主要从“典礼”和“阅兵”两个场面进行详细描写描写“典礼”这一场面时,比较分散,采用了点面交替的写法点”集中在毛主席身上,分别从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写毛主席而“面”则集中在群众的表现上,围绕“点”对应了群众的目光、欢呼声、掌声等从而达成了将毛主席具有历史意义的言行与群众的表现相互结合的效果,形成了典礼的四个场面——“见面”“宣告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描写“阅兵”这一场面时,相对集中,先整体交代阅兵式的情况,再按入场顺序具体介绍各兵种的特点,自然而然地让人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庄严,表达出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自豪之感。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会写14个生字和20个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排山倒海、检阅”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和20个词语,掌握词语表中的词语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教学难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1.字词教学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学习“栏、帜、坦”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牛巾上下连,立刀在右边)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复杂生字的笔顺顺序,如“盏、爆、隆”三个字均笔顺较多,在书写时,要强调不可少写一点,也不可少写一横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结合文中语境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其中,“汇集、排山倒海、雄伟、旗帜、检阅、制服、坦克”可以结合图示法进行理解;“爆发、就位、距离、一致”等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进行理解。
2.阅读教学课文主要是对开国大典时的盛大场面进行全方位的描写因篇幅太长,把握课文大意的难度较高课前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获得对开国大典感性的体验回归课本时,结合课后第1题,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关注第1~4自然段,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会场的位置与布置情况,从空间上感受典礼恢宏的场面接着引导学生抓住每段句首的关键词,总结出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以此来帮学生厘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最后再指导学生依据文中的相关语句“群众的队伍入场了”“阅兵式开始”“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概括出“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小标题,进而厘清课文大意课文不仅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和隆重,还体现出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要让学生深有体会,教学时可结合课后第3题,先让学生读读第3题的三个句子,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典礼热烈、庄严的氛围如第一句中,引导学生抓住“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等,感受会场环境的布置十分庄严、隆重;第二句中,引导学生抓住群众入场时广场的气氛,体会到庆祝场面气势恢宏、激情澎湃;第三句,可引导学生抓住阅兵式上观众鼓掌、欢呼的画面,体会群众激动、热切的心情。
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对三句话的品读,再引导学生找一找,并在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进行汇报另外,在教学重点语句的品读时,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饱受欺凌的资料,与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生活形成对比,进而激发爱国之情3.表达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仍然是本文最突出的表达方式课后第2题也体现了对点面结合的掌握要求教学时,可以尝试学法迁移,从难到易,先扶后放,读后仿写一是引导学生用从《狼牙山五壮士》中学到的经验尝试性分析阅兵式是怎样进行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谈一谈对阅兵式这一场面的总体感受;二是引导学生细读,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出阅兵式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三是引导学生再次研读阅兵式这一部分,边读边勾画,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然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四是这部分学完后,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仿写一个熟悉的场面,达到及时运用、提升写作能力的效果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和中国人民屈辱史的相关资料,观看影片《开国大典》2.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开国大典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2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政、宾”等14个生字,并能理解字义,理解词语表中的词语。
2.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并能串起来,讲一讲开国大典的发展顺序板块一 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歌曲《绣红旗》,时长约1分钟2.这首歌唱的是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绣红旗的情景歌曲里有这样的歌词:“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今天”终于盼来了什么?3.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4.过渡:江姐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于是就绣起了五星红旗他们盼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那一天,就是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板书:开国大典)5.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解释题目:“大典”是盛大而隆重的典礼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6.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举行开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7.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文的生字、容易读错的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并试着组词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板块二 字词教学,丰富词汇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本课生字并组词政(政府) 宾(宾客) 盏(灯盏)栏(石栏) 汇(汇集) 爆(爆发)宣(宣告) 帜(旗帜) 阅(阅兵)制(制服) 坦(坦克) 距(距离)隆(隆重) 射(发射)(1)指名学生读生字和词语,其他学生及时发现错误,相互纠正读音政、盏、帜、制、射”为翘舌音,“宾、坦”为前鼻音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要正确对易错的字进行警示盏”上部是“戋”,不是“戈”栏”左窄右宽,左竖长,右面三横要均匀爆”左边“火”小而偏上,右边写紧凑阅”的“门”宽窄适中,内部要匀称紧凑坦”左窄右宽,“土”末横变提隆”右上部将下部盖住,右下部有四横,第一横和第三横较短,第二横和第四横较长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政府 外宾 汇集 预定 爆发 排山倒海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4.对个别难理解的词语进行词意指导。
5.开火车轮读生词 板块三 概括场面,初步体会1.概括场面1)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写了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面的,哪些部分是重点部分2)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教师点拨指导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会场(1~4)——典礼(5~10)——阅兵(11~13)——游行(14、15)四个盛大的场面,其中重点写了“典礼”和“阅兵”3)教师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分享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怎样划分这些场面的抓住段首关键句)(4)引导学生根据梳理出的顺序,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2.感悟盛大1)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前的会场,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里写了大典前的哪些内容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宾等三十万人2)我们从人数之多、会场之大可看出开国大典的盛大,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典礼的盛大呢?默读“会场”部分,用喜欢的符号圈画出关键词句。
要点1:会场布置热闹喜庆要点2: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3)你能读一读你勾画的具体语段吗?说一说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句段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①教师范读这段话,再引导学生模仿读,交流感受从“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可以体会到会场的盛大、庄严以及热烈的气氛②教师适时补充资料:这八盏大红宫灯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每盏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达80千克③出示大红宫灯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语句和图片感受典礼的庄严和盛大④指名读,读出这种感受句段2: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①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句,你体会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从“擎”“直奔”“赶”字体会到参加大典的群众内心的激动、心情的迫切和兴奋②谁来读一读,读出他们激动兴奋的心情?③教师评价: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句段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①指名读师: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闹场面表明来的人特别多,反映出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②出示人山人海、红旗飘飘的盛大场面的图片,加深体会③为了参加盛典,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了正午……(学生接读)3.小结:开国大典,盛况空前,课文在叙述时,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完整地呈现了典礼的场面,让我们能够如临其境地感受这个盛况这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在“会场”这一部分感受到了,还有哪些描写盛大场面的句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分享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第二课时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气氛2.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2.请学生复述课文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适时指导口语表达3.过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