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阅读10论语十二章优质课课件21.ppt
41页《《论论语语》》十十则则作者及作品简介作者及作品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被尊称为家、儒家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大成至圣”他先后编修、删订编修、删订《《诗诗》《》《书书》《》《春秋春秋》》等经典,为传播等经典,为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一部语录体的书行的记录它是一部语录体的书 主要体式有四种:主要体式有四种:a、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B、答问体C、对话体D、边叙事情的经过、边、边叙事情的经过、边记录孔子的言论记录孔子的言论《《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大学大学》《》《中中庸庸》》合称合称“四书四书” 文题解说文题解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论语论语> >十则十则》》是有关儒家是有关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思想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论””就是编纂的意思。
这就是编纂的意思这十则论语对儒家的做人标准,从理想追求到道德行十则论语对儒家的做人标准,从理想追求到道德行为,到人际关系,到艺术鉴赏,都有所涉及语录为,到人际关系,到艺术鉴赏,都有所涉及语录体指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人士对话的辑录中国体指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人士对话的辑录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常用口语,因此沿称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常用口语,因此沿称““语录语录””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可作为修身养性、励志为学的凭借可作为修身养性、励志为学的凭借语录体语录体””现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有优美警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有优美警策之文辞或具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策之文辞或具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 论论语语曾曾参参其其恕恕乎乎谋谋而不忠而不忠三三省省弘毅弘毅风乎舞风乎舞雩雩韶韶冠冠者者浴乎浴乎沂沂喟喟然然(l(lú ún n) )(zēng(zēng) )(xǐng(xǐng) )(h(hó óng yng yì ì) )(sh(shù ù) )(m(mó óu u) )((guguà àn n))((shshá áo o))((kukuì ì))((y yí í))((y yú ú))读准下列字音研读课文研读课文(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的学生,名参(孔子的学生,名参(shēnshēn),字子舆。
字子舆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一个““日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即每天如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即每天如此;此; ““三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 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 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从中可见古代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从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治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二)子曰:(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 孔子说: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检查自己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出避免错误既勉励上进,又指出避免错误。
焉焉”是兼词,是兼词,“向他向他”的意的意思 “见贤思齐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的是流传至今的成语(三)子贡问曰:(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乎?”子曰: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准则吗?准则吗?”孔子说:孔子说:“大约是大约是‘恕恕’吧!自吧!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恕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恕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要宽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子贡的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子贡的问话,突出了要问话,突出了要“终身行之终身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于哲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已成为广为传诵理,给人启迪,已成为广为传诵的成语(四)曾子曰:(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子说: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重大而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曾子的话是一个因果复句,这曾子的话是一个因果复句,这里先说果,再说因,使里先说果,再说因,使“任重而道任重而道远远”得到了强调;得到了强调;“士不可以不弘士不可以不弘毅毅”这一分句采用双重否定句式,这一分句采用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从而使前后两个分句加强了语气,从而使前后两个分句所表达的内容都得到突出所表达的内容都得到突出(五)子曰:(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之,不去也方法方法据有,取据有,取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不以其道不以其道””的的““不不””为流传中多出来的字,句意为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就为流传中多出来的字,句意为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就算是人人所不喜欢的,但君子照样安守贫贱;另一种解释算是人人所不喜欢的,但君子照样安守贫贱;另一种解释是君子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这是不合道理的,但君子却是君子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这是不合道理的,但君子却并不因此而抛弃仁道并不因此而抛弃仁道。
孔子说: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不讲富裕和显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不讲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离开它也不应离开它 “富与贵富与贵……不处也不处也”先用一个判断先用一个判断句,肯定了富与贵是人们追求的,表明并句,肯定了富与贵是人们追求的,表明并不反对追求富贵,接着一转,指出不反对追求富贵,接着一转,指出“不以不以其道得之其道得之”就不应该占有,从而突出了就不应该占有,从而突出了“仁道仁道”重要贫与贱贫与贱……不去也不去也”在上在上一句的基础上,又从一句的基础上,又从“贫与贱是人之所恶贫与贱是人之所恶”这一方面论述,论述全面,语意周全,这一方面论述,论述全面,语意周全,表述严密,使表述严密,使“仁道仁道”的重要性得到了突的重要性得到了突出的强调出的强调读了这五则读了这五则《《论语论语》》我懂得了我懂得了……学以致用( (一一) )重视品德修养: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是否认真复习功课(二)(二)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多向贤德的、多向贤德的、有大智慧的人学习有大智慧的人学习思想品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三)思想品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四四)思想品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五五) 读了读了《《论语论语》》,你的理想更远大了吗?,你的理想更远大了吗?你的人生境界提高了吗?你的人生境界提高了吗?“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每个士子是每个士子(读书人)的人生理想读书人)的人生理想(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后从之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孔子说:“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以后再发表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先行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先行而后言这句话用了一对反义词而后言这句话用了一对反义词“先先”“后后”,来强调,来强调“做做”的重要;的重要;表承接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而而”,表明,表明“行行”与与“言言”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地位。
的地位(七)子曰:(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的恶,坏的,不好的美,好的恶,坏的,不好的 孔子说: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既从正面提出君子应该怎样做,既从正面提出君子应该怎样做,又从反面指出不应该怎样做,表达又从反面指出不应该怎样做,表达全面,观点鲜明,语气肯定先说全面,观点鲜明,语气肯定先说君子,再说小人,形成对比,从而君子,再说小人,形成对比,从而强调强调“成人之美成人之美”是一个人品德高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重要方面尚的重要方面(八)子曰:(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 孔子说: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德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养仁德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
如果不能获得,我就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事业从事所爱好的事业 “富而可富而可……为之为之”中的中的“富富”指做指做官,官,“而而”表假设,是表假设,是“如果如果”的意思,的意思,“求求”是指要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的官职是指要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的官职这句话用这句话用“虽虽……也也……”这对关联词,表这对关联词,表达了做事要尽职尽责;用达了做事要尽职尽责;用“求求”强调了要强调了要通过修养仁德来获得官职前面说通过修养仁德来获得官职前面说“可求可求”时该怎样做,后面说时该怎样做,后面说“不可求不可求”时怎样时怎样做,全面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做,全面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九)子在齐闻(九)子在齐闻《《韶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三月不知肉味,曰:“不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地听了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韶乐》》,三个月吃,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没有想到对音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音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先用夸张手法极言先用夸张手法极言《《韶韶》》乐之乐之美;再写孔子之言,其赞叹之情,美;再写孔子之言,其赞叹之情,跃然纸上。
这一则不仅表明孔子对跃然纸上这一则不仅表明孔子对音乐有着很高的鉴赏能力,也主张音乐有着很高的鉴赏能力,也主张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十)(点)曰:(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吾与点也!”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孔子的学生,姓曾名点,曾参的父亲点,曾参的父亲即暮春,农历三月即暮春,农历三月莫,通莫,通““暮暮””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鲁国当时的祭坛鲁国当时的祭坛 (曾点)说:(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服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夫子叹了口气说:孔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曾点的这段话,形象地描画出一幅曾点的这段话,形象地描画出一幅阳光和煦,春回大地,一群活泼的青年阳光和煦,春回大地,一群活泼的青年说说笑笑、载歌载舞的游春图,刻画精说说笑笑、载歌载舞的游春图,刻画精细,诗意盎然。
细,诗意盎然喟然叹曰喟然叹曰”是对夫子是对夫子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不仅写出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不仅写出孔子对曾点的赞赏,也表明孔子提倡亲孔子对曾点的赞赏,也表明孔子提倡亲近自然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闻闻《《韶韶》》,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吾与点也吾与点也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富贵取之有道富贵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富可求,吾亦为之富可求,吾亦为之不可求,从吾所好不可求,从吾所好(一)文言现象汇总(一)文言现象汇总 莫春者莫春者 ““莫莫””通通““暮暮””解释下列句中的解释下列句中的“道道”::1 1、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 2 2、不以其道得不以其道得 解释下列句中的解释下列句中的“与与”::1 1、吾与点也吾与点也2 2、与吾父居者与吾父居者道路道路仁道仁道赞赏赞赏和和解释下列句中的解释下列句中的“去去”::1 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2 2、蓬山此去无多路蓬山此去无多路 解释下列句中的解释下列句中的“士士”::1 1、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不可以不弘毅2 2、虽执鞭之士虽执鞭之士 背离,抛弃背离,抛弃距离距离指读书人指读书人小官小官解释下列句中的解释下列句中的“成成”::1 1、春服既成春服既成 2 2、成人之美成人之美1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2 2、不成人之恶不成人之恶解释下列句中的解释下列句中的“恶恶”::做好做好成全成全厌恶厌恶坏的,不好的事坏的,不好的事解释下列句中的解释下列句中的“而而”::解释下列句中的解释下列句中的“为为”::1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 2、富而可求也富而可求也1 1、为人谋而不忠为人谋而不忠2 2、吾亦为之吾亦为之3 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表承接表承接表假设表假设替,给替,给做做为,作,指创作为,作,指创作1、传不习乎、传不习乎2、见贤思齐焉、见贤思齐焉3、成人之美、成人之美4、不成人之恶、不成人之恶5、风乎舞雩、风乎舞雩6、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
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好的事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好的事 名词作动词,吹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作状语,每天1 1、不去也、不去也2 2、虽执鞭之士、虽执鞭之士3 3、吾与点也、吾与点也古:背离、抛弃古:背离、抛弃今:到某一地方今:到某一地方古:即使古:即使今:虽然今:虽然古:赞赏古:赞赏(三)成语溯源(三)成语溯源见贤思齐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任重道远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名言语录名言语录1.1.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2.2.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3.3.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4.子曰: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5.5.子曰: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6.子曰: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也 7.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9.9.子曰:子曰:““《《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曰:‘‘思无邪思无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