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朝边防军的规模及其养兵费用之探讨历史学论文.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3740665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朝边防军的规模及其养兵费用之探讨_历史学论文 边防军是指驻扎在边境,担负防御作战任务的武装力量总称边防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对外战争的胜负和国家之安危,因此,历代对它都比较重视汉代边防军的建置已渐趋完善,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史文简缺,前人对此时的边防军规模及其养兵费用问题,却未曾做过深入的专题研究本文拟就这方面谈些思路,并作尝试性的测度和探讨,不一定成熟旨在抛砖引玉,就教于同仁 一、边防军的结构和规模 “边防”一词,就现代意义上说,是指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在边境地区所采取的军事措施 但古代的“边防”,则指地缘或周缘,同时也指划分不同政权统治,或国家治与不治的地域界限因此,它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历史、政治的概念历史时期,随着各个王朝的兴衰更替,边界时有变迁,有它的相对性,因而其所构成的边防意义也就不甚一样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除国都以外,一般城邑和关隘要津多不设防清代顾栋高说:“春秋列国用兵相斗争,天下骚然,然是时禁防疏阔,凡一切关隘厄塞之处多不遣兵戍守,敌国之兵平行往来如入空虚之境[1]其说可从但至战国,由于兼并战争的日益频繁,运动战略开始使用,险要地区成为防御和进攻的重点。

      各国在边境和交通要冲都采取了相应的军事措施,出现关、塞、亭障、长城等防御设施,以期“内拒敌国,外攘四夷”[2]《盐铁论·险固》云:“诸侯之有关梁……盖自战国始也由于要“备边境、充要塞、谨关梁、塞蹊径”,[3]因此,投注的兵力也十分可观如魏国“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4]韩国总兵力“不过三十万”,而“守徼亭、障塞”之兵就达十万[5]边防军占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规模委实不小 至秦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6]的广阔疆域其边防对象主要是匈奴和百越,即所谓“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7]此时的边防军数量,文献已有多处记录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曰:“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又《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兵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地”是知,秦代北击匈奴兵力为三十万[8]在南边,依《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徐广曰:“五十万人守五岭”;《淮南子·主术训》亦云:“秦始皇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越人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

      若此,则秦代戍守南边的兵力为50万合计秦代南、北边防军的数量为80万,这是比较明确的 西汉的边防诚然牵及“四夷”,但在较长时期内或从总体而言,主要是集中在西、北边郡[9]至于此时此地的边防军数量,文献记载极为疏落、零散,很难反映全貌下面先摘录几段史料,以资参证: 《汉书·晁错传》:“陛下又兴数十万众,以诛数万之匈奴 《史记·平准书》:“(文帝时)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当廪者 《汉书·食货志》:“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汉书·李广利传》:“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汉书·赵充国传》:“窃见西边、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有吏卒数千人 《汉书·王莽传》:“谷常贵,边兵二十万,仰食县官 西汉的边防军,通常由边郡兵、将屯兵、屯田兵和属国兵组成[10]那么,当时边防军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对此,长期以来颇为疑窦又因为西汉二百余年,其边防军的员额并非是一个恒定数目,它往往和一定时期的边防形势及统治政策密切相关故在材料简缺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现有史料作粗略的概度 (一)边郡兵的数量边郡兵来源于边郡的正卒、戍卒和内郡征发到边郡的戍卒。

      《汉书·食货志》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汉兴,循而未改又《汉官仪》云:“民年二十三岁为正,一岁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就田里按西汉昭帝以后的兵役制度,百姓23至56岁这34年中必须戍边1年,而在边郡表现为正卒、戍卒合一,戍边2年 汉代西边、北边戍卒的地区来源主要是关中和山东诸郡如果我们了解这些地区的人口数量,就可以大致推算出其一年所拥有的边防兵源数量为说明问题,我们权以《汉书·地理志》平帝元始二年提供的户口数为依据(见附表一)来进行测度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关中、山东诸郡拥有民户8472764,人口39193628,平均每户4.625人然《汉书·食货志》云:“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又依“同居毋并行”的规定,我们以一个家庭出一名兵为准[11]那么,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在关中、山东诸郡拥有的戍卒量为: 39193628×1/4.625≈249244人 这是关中、山东诸郡可以调往边郡服役的戍卒量但在这些戍卒中尚需扣除如下诸种因素: 第一,需扣除当年遣往京师充任卫士的人数《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诏:“卫士转置送迎(更代)二万人,其省万人。

      可知武帝时卫士人数为万人考虑到平帝时有所增加,我们姑且以2万人计 第二,戍卒中有一部分充当子屯田兵(田卒),约有3万人(后详) 第三,尚需扣除复除人口,如:宗室属籍及诸侯王、功臣后代;有官籍、俸给六百石至二千石官吏和都尉以上军官;享有五大夫以上爵位者;博士弟子及能通一经的儒生;民有车骑马以及入奴婢、入粟者等等这些免复对象的数量史无明文,但从“征发之士益鲜”的情况看,当时复除者估计不会少于2万一3万人 扣除上述因素,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关中、山东诸郡可以遣往戍边者尚有17万一18万左右 至于地处西、北的边郡地区,其所能提供的守边兵源,则可根据当地的人口数来进行推算为方便起见,我们同样以元始二年的人口状况为依据(见附表二),作一概度 平帝元始二年,西、北边郡总户口数为:民户1250712,人口5794422,平均每户4.632人当年能提供的兵源为: 5794422×1/4.632×2/34≈73585人[12] 综合以上所得数据,按汉乎帝元始二年户口统计,边郡戍边人数约有24万一25万左右按边郡24郡计,约合平均每郡万人左右这个结论是否符合事实呢?请看史实: 《汉宫仪》:“边郡太守,将万骑巡行障塞、烽火、追虏。

      《后汉书·寇恂传》记西汉末年,寇恂对上谷太守耿况云:“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 同书又载:“隗嚣将安定高峻,推兵万人,据高平第一 《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耿弇谓光武帝:“渔阳太守彭宠,公主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 以上史实和我们推算的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西汉边郡的常备兵,一般为每郡万人左右共计边郡兵24万一25万左右当然,这仅是以平帝元始二年的人口数量为依据而得出的一个参考系数考虑到各时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以及战时和平时的边防形势与边防政策不同,边郡征兵量会有所变化如武帝时,由于对匈奴等的战争,致使“征发烦数”[13]王莽时,由于边防危机四伏,“徭役烦剧”,[14]其边防征兵额会高些;而宣帝时,由于边防形势缓和,于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以边塞亡寇,减戍卒什二”,[15]其征兵额估计会少些这里提供的数量仅仅是一个大概测度 [1]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卷九《春秋战国不守关塞论》 [2]《盐铁论·轻重》 [3]《礼记·月令》 [4]《战国策·魏策》 [5]《战国策·韩策》 [6]《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7]《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列传》。

      [8]关于秦在北方的兵力有三种说法:三十万说,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蒙恬列传》、《公孙弘传》;十万说,见《史记·匈奴列传》及《水经·河水注》;五十万说,见《淮南子·人间》,我们为三十万说比较符合事实 [9]本文有关边防军的数量,仅限于讨论西、北部的兵力,其他方面的边兵未作涉及 [10]详见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11]汉代家庭一般以一壮男为主要劳动力,《淮南子·主术训》:“一人蹠耒而耕,不过十亩,妻子老弱仰而食之《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中家属廪名籍的材料也佐证了这一点,见194·20,292·2等,说明汉代家庭一般出一名兵役 [12]在关中、山东诸郡,我们扣除了三个因素而在边郡不同:边郡“不给卫士”(《见汉仪注》)同时,《汉书·贾谊》云:边郡“虽有长爵不得轻复”所以边郡复除人口极少在此,我们忽略不计 [13]《汉书》卷二三《刑法志》 [14]《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15]《汉书》卷八《宜帝纪》 (二)将屯兵数量将屯兵[1]我们过去谈过一些看法,它或为调集各地现役军人组成,或为招募而来,其不包括发往边郡的戍卒如《汉书·赵充国传》说:匈奴大发十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欲入为寇,宣帝“遣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

      赵充国所率四万骑,当不包括缘边九郡的原有兵力,而是为了加强防务,从其他各地再调集四万骑增屯九郡又如李陵为骑都尉,将勇敢士五千人教射张掖、酒泉,是为招募而来的“荆楚奇侠剑客” 西汉将屯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屯期短如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以备匈奴”,月余即罢;[2]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3]其二是规模不一如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寇边,杀北地都尉卬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人”[4]《汉书·李陵传》:“拜李陵为骑都尉,将勇敢士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多到十万,少至五千,规模极不一致 但就一般情形而言,西汉将屯兵一般以一个领兵将领率万人左右为一个将屯单位如赵充国将屯金城,率“吏卒万二百八十一人”;[5]《汉书·冯奉世传》载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以将屯为名,……至陇西分屯三处”;《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所载路博德将屯居延所率吏卒八千四百人。

      [6]我们以此为依据,从整个西汉将屯情况做综合测度,各时期将屯兵,平均大约保持在2万一3万人左右这仅是指一般情形而言汉武帝及王莽时期,由于边防形势所需,其将屯兵显然多些 (三)屯田兵数量屯田兵,主要包括农都尉辖领的屯田吏卒和一些临时设置的屯田机构的吏卒如西域戊己校尉屯田和赵充国湟中屯田等然以农都尉所辖领的屯田吏卒为主体 屯田兵之设,始自武帝《汉书·百官表》载:“农都尉,属国都尉皆武帝置西汉置有多少农都尉呢?查考《汉书》,农都尉仅二处记载,即张掖农都尉和上河农都尉[7]然依《后汉书·百官志》记载:“边郡置农都尉,屯田殖谷这里所指边郡系北边和西北边郡如此,则应不止张掖、上河有农都尉《居延汉简释文合校》简214·33A:“守大司农光禄大夫臣调昧死言守受簿丞庆前以请诏使护军屯食守部丞武口以东至西河郡十一农都尉官二调物钱谷漕转耀为民困乏愿调有余给不口此简是西汉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所下诏书十一农都尉”据陈梦家先生考证:“简云‘口口以东至西河郡十一农都尉官’所缺当为敦煌,沿边自敦煌至西河恰为第十一……如此似边郡每郡各一农都尉据此简,十一农都尉受制于大司农,而各郡的都尉受制于太守,不可等同[8]据此,我们可知汉在边郡地区较为普遍地设置了农都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