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 说明类文本阅读课件.ppt
23页第二板块 阅 读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概概 述述 广东省中考现代文阅读部分是中考试卷的重头戏,广东省中考现代文阅读部分是中考试卷的重头戏,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说明类文本阅读和议论类文本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说明类文本阅读和议论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和小说)每年考两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和小说)每年考两篇,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必考篇目,说明类文本和议论篇,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必考篇目,说明类文本和议论类文本二选一分值为类文本二选一分值为25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010分,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515分)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分)题型以主观题为主,20112011年年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出现了一道选择题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出现了一道选择题20122012年为两年为两道选择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一道,文学类文本阅读道选择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一道,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一道 纵观这几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部分,纵观这几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部分,它们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阅读选文全是课外的,选文它们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阅读选文全是课外的,选文的内容富有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更加贴近现的内容富有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二是考点基本稳定,主要考查以下几个实生活二是考点基本稳定,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方面:(1 1)筛选、整合信息,归纳要点;()筛选、整合信息,归纳要点;(2 2)整体)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感知,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3 3)体味和推敲)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 4)赏析语)赏析语句,品味语言;(句,品味语言;(5 5)形成感悟,发现生活和思想的)形成感悟,发现生活和思想的启示,进行审美评价三是命题的重点在考查对文段启示,进行审美评价三是命题的重点在考查对文段中词、句的创意解读,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把握、个性中词、句的创意解读,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把握、个性化的感悟、多角度的评价上全面考查考生的整体感化的感悟、多角度的评价上全面考查考生的整体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受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展能力、应用能力等各种能力四是淡化文体趋势越展能力、应用能力等各种能力四是淡化文体趋势越来越明显语言优美、意蕴深长的科学类文章,对社来越明显语言优美、意蕴深长的科学类文章,对社会、历史、风俗、时尚、人性等进行感悟、叩问、阐会、历史、风俗、时尚、人性等进行感悟、叩问、阐释,引发思考,给人启迪的精致的文化类小文章比较释,引发思考,给人启迪的精致的文化类小文章比较多见。
多见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 说明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考纲要求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2.阅读科技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3.运用文中信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4.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 考查题型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选择题)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选择题)3.文中的科学原理与我们身边生活的联系,用文中的科学理论去解释我们身边的现象问答题) 考纲解读命题新动向1.所选文本大都涉及社会热点、科学前沿、环保、新能源开发、自然生态、文化民俗以及科技与日常生活等贴近生活是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选文的一大趋势2.越来越淡化文体,一般不把名词术语作为考查对象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3.2011年后题量保持3题,其中有一个选择题2014年题量依然保持3题,将有两道选择题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如关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概括、关键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的体会等 题量、分值及评分要求3题,2011年、2012年、2013年题为10分2014年将保持10分的分值,主观题按要点给分 真题导航 一、(2009·广东)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11分) 1.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尽量”这个词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P133 P133 P133 P133 】】】】 句中用“尽量”一词强调能不用就不用,尽可能地少用;而去掉“尽量”就变成绝对不能用了,这与事实不符。
真题导航 一、(2009·广东)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11分) 【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P133 P133 P133 P133 】】】】 自然界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是增强人类自身免疫力不可或缺的因素或“保持一些所谓的‘脏’,可以刺激和增强人类的免疫系统”;或“人需要与自然密切接触,包括接触各种微生物甚至是致病微生物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抵御各种疾病 参考示例一: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 参考示例二:远离自然必受惩罚 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第⑨段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一说法的合理之处4分)3.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真题导航 二、(2011·广东)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10分)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
沙尘暴带入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P133-P134P133-P134P133-P134P133-P134】】】】 真题导航 2.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真题导航 三、(2012·广东)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10分)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P134-P135P134-P135P134-P135P134-P135】】】】 真题导航 三、(2012·广东)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10分) 2.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分) ①看颜色,毒胶囊颜色深;②看质地(成分),毒胶囊杂质多、易碎;③看工艺(质量),毒胶囊口比较松,易拧开答对1点1分) ①用工业明胶替代药用明胶的只是少数黑心企业,不必恐慌;②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毒胶囊”的危害性;③要掌握鉴别“毒胶囊”的方法;④吃铬超标的胶囊类药品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像传言所说的那样发生基因突变,我们不必谈药色变。
答对1点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以上得4分) 【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文段内容见《《《《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中考宝典》》》》P134-P135P134-P135P134-P135P134-P135】】】】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4分)命题解密广东近三年课外文言文阅读的中考试题具体情况分析如下:三大考点2011年《被妖魔化的沙尘暴》2012年《“毒胶囊”有多毒?》考查小题分值(10)考查小题分值(10)①筛选信息,概括要点√13√1、26②把握内容,探究运用√34√34③赏析语言,理解词句√23知识清单 概念、分类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如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关系依次说明: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知识清单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使说明的内容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2.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周全、周密地规定和说明.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5.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语言特征1.准确(科学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高分突破考点一:结合文意,分析判断类型【类型】】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对策【对策】】要从选项中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找二比三判断”,首先,找出该选项句原句或其表达的意思出现在文章哪段哪层,明确并锁定其所在的位置;其次,将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进行比对,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字词的比对,看看它在表达的意思上是否有出入,或者它的内涵与外延是否一致;最后,综合考量,根据文章的意思和选项句进行明确判断如:2011年、2012年广东中考题说明文第1题: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高分突破考点二: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类型【类型】】对文章或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 【对策【对策】】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括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然后将要点加以综合,按要求组织语言加以准确表达最后根据简答字数的要求,删繁就简,力求简洁常见方法有:一是寻找段落中心句,往往在首尾二是抓住关键句加以概括,一种是改写概括,即根据需要重新组织语言表述;一种是完全概括,如果是并列的层次就合并,如果有主次的层次就取主要层次三是利用提示性语言标志,常见的有“因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一句话”等。
从文段的内容来看,常常是说明对象的性质、功能、状态等方面,还有的说明来历、变迁等,要注意从这些方面去归纳如:2011年广东中考题说明文第3题: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2012年广东中考题说明文第2题: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高分突破考点三:赏析语言,理解词句类型【类型【类型【类型1 1 1 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典例【典例【典例【典例1 1 1 1】】】】(2009·广东)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尽量”这个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概括性强这是这种文体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这个前提下,它们的语言才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考查语言准确,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仅仅”等词语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句中用“尽量”一词强调能不用就不用,尽可能地少用;而去掉“尽量”就变成绝对不能用了,这与事实不符 高分突破【典例2】(2011·广东)“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
【对策【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高分突破【类型【类型2 2】】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对策【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类型【类型3 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类型【类型4 4】】如何理解文中某个句子 【对策【对策】】找出该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注意关键词,整体把握,理解它的含义高分突破考点四:辨析方法,分析作用类型【类型】】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是说明文考查的重点学生应明确,任何一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将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 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下定义、②举例子、③列数字、④打比方、⑤分类别、⑥作比较。
对策【对策】】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答题模式: (见下表)高分突破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模式)下定义用……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举例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有力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列数字用……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打比方用……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更易理解分类别用……的说明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作比较用……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说明事物的……特征高分突破考点五:把握内容,探究运用类型【类型】】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某种现象或问题1.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2.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4.阐释自然界给人类的启示对策【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发散思维,大胆想象根据知识库存,拓展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2011、2012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第3小题就属这一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