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晚清往事略影.doc
50页1百年回眸宜昌晚清往事略影—记百年前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四次宜昌行(原宜昌市花木盆景赏石协会秘书长、高级园艺师:向世卓)(2013 年 8 月25 日)一、引言一、引言1954 年 4 月下旬,周恩来总理在世界名城日内瓦(瑞士)参加国际会议时,对街头巷尾一株株满树白花的美丽树木——珙桐极为赞赏自己国家这么美丽动人的风景树,却在异国他乡初次相遇,这使他感慨万分珙桐是一种植物,由于植物家的引进,珙桐不仅在国外一些著名的植物园中扎下根,而且欧美的许多城市街头、居民庭院也在栽植,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观赏树欧洲人喜欢鸽子,对这种白鸽落枝头的风景树格外青睐,并送给珙桐一个动人的名字————中国鸽子树中国鸽子树是怎样传到欧美各国的呢?经考证,将珙桐引入欧美的正是百年前来华的英国植物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2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词典(1981) 》记载:“威尔逊(威尔逊.欧内斯特.亨利)1876-1930,英国人17 岁时进入伯明翰植物园担任园丁,五年后入邱园后又入伯明翰的理科大学学习,当时有名的种苗维奇商会为采集植物,于 1899~1902 年,派遣他至中国西南部采集,1903~1905 年、1907~1909 年、1910~1911 年四度前往中国采集物种。
1906 年到美国,任哈佛大学阿诺德(Arnold)树木园副园长他在后二次共采集获得 4700 种 65000 份标本,1593 袋种子,168 个活体植物,近 1000 张照片研究结果发表成《威尔逊植物志》 ,全三卷,共 2000 多页的大著1914 年来到日本,主要从事樱桃属及针叶树类的采集1917 年再度来琉球、小笠原、朝鮮采集1918 年来台湾采集1927 年出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和附属的树木园园长,1930 年 10 月在美国因车祸逝世,享年 54 岁在其长达 20 多年的野外考察采集工作中,先后 4 次到宜昌,并将珙桐、猕猴桃、血皮槭等宜昌乡土物种传播到世界各地二、威尔逊宜昌游记二、威尔逊宜昌游记(一)第一次宜昌之旅(一)第一次宜昌之旅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打开了宜昌的大门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 ,英国人奥格斯丁·亨利(英国驻宜昌领事馆医生)首次进入神农架探奇考察,采集了数以千计的植物标本回国研究,发现其中有许多是新种新属1899 年,英国维奇公司的负责人哈里.维奇爵士听说中国有巨大丰富的植物,并且知道3住宜昌的亨利愿意帮助英国猎取,他决定选派一位采集人去中国搜集美丽的珙桐树(手帕树或称鸽子树) 。
这个任务落到了 23 岁铁路工人出身的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身上奥格斯丁·亨利) (哈里.维奇爵士)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 1876 年 2 月 5 日出生,在奇平开普顿风景如画的科茨沃尔德山庄长大他 17 岁开始在索利哈尔的休伊特苗圃当学徒,后来去了伯明翰植物园他还曾在伯明翰理科大学就读,学习植物学方面知识,并且获得了植物学皇后奖,这使得他能够在邱园继续深造学习威尔逊打算成为一名植物学教师,正是他在植物学方面的好学精神,使他成为去中国的合适人选威尔逊第一次来宜昌,是他首次接受维奇公司的派遣来中国收集珙桐种子珙桐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侵袭之前,它的家庭在地球上也曾繁盛一时,但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属一种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珙桐专爱与名山结缘,在我国的宜昌、神农架、张家界、峨眉山、梵净山都能见到它美丽的身影,开花时满山皆白,美丽而壮观珙桐是落叶乔木,最大的可以长达到 30 多米高,它的叶子近于圆形,叶片背面长满了许多水浅黄色或白色的粗毛与珙桐结伴而生的还有一个变种叫光叶珙桐,除叶片背面没有粗毛外,其它的特征都与珙桐十分相似珙桐的果实在 10 月份成熟,看上去像未熟透的野梨,种子的皮十分坚硬,甚至用榔头都难敲碎。
在法国神父大卫发现珙桐后,西方不少植物采集者都把采集这种美丽的树作为来华的目标之一,这位与中国植物结下不解之缘的著名植物采集家威尔逊,于 1899 年 4 月,如期登上开往美国的“孔雀”号轮船 5 月 6 日,他从圣弗兰西斯科出发,奔赴他的目的地—中国本来他是想先到达云南边陲小镇思茅的(因奥格斯丁·亨利已从宜昌调到云南思茅),因为能给他提供帮助的奥格斯丁·亨利正待在那里准备返回英国谁知,6 月 3 日到达香港时,由于爆发腺鼠疫,他没能进入中国内地,不得不滞留在越南老街,忍受着闷热的天气,面对着时刻可能感染疟疾的危险,度过了七周单调的时光当他一踏上中国的国土,就前往云南西南部的思茅,请教已在宜昌生活了近 20 年的奥格斯丁·享利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奥格斯丁·亨利提供的所谓 “帮助”, 仅仅是一张皱巴巴的简陋地图而已5(奥格斯丁·享利提供给威尔逊的地图)这张比例很小、但却覆盖了方圆 518 万公顷面积的地图上,只是粗略地标有珙桐树所在的位置但他相信,神秘的手帕树在遥远的地方呼唤着威尔逊,他没有气馁,一如既往地出发了威尔逊根据奥格斯丁·享利提供的线索,于 1900 年 2 月 24 日到达宜昌,在长途跋涉之后来到神农架边缘地带大九湖时,终于在一天黄昏见到了珙桐树,但这只是一段立在农舍旁的珙桐树桩。
这让威尔逊十分沮丧,失望之余几乎彻夜未眠,几天后他灰溜溜地返回到宜昌,稍作休整后,无精打采地他继续在宜昌西北区域的山野里考察,1900 年初,他发现了造型奇特营养丰富的猕猴桃并进行了采集,稍稍弥补了自己糟糕的心情四处转悠数月后,威尔逊的耐心获得了幸运之神的眷顾6(威尔逊野外调查)1900 年 5 月 30 日,威尔逊在宜昌西南部的一处森林被脚下的树绊了一跤,正当他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时,他一抬头,发现了让他狂喜的一幕,树上两片乳白色的苞片大小和形状极似鸽子的两翼,而圆球形的花萼极像鸽子的头部,远远看去就像一群跃跃欲飞的白鸽——这就是威尔逊苦苦寻找多时的珙桐树当年威尓逊的日记中说他在宜昌西南部采集到珙桐种籽,这个地方距宜昌有5 天路程,地名叫“塔湾”,从方向和距离判断属于长阳县乐园的大吉岭二登岩处2013 年 5 月 3 日,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拍摄“百年追寻”采样时,我们作了详细调查,据当地老人说,我们这里以前是来过一个洋人,专们来采种和打猎的具体地点在现在的榔坪镇乐园村 3 组,小地名叫康家老屋场百年前洋人采珙桐时就住在他们家我们到现场核实,原老照片的地形、树种同他日记记载一样现康家老屋場已毁,改成了农田。
其后人都分散在康家老屋周围,共有四家据第五代康祖梅回忆:听她太太讲过,她们家 100 年前住的7一个洋人,当时洋人住在康家时是他爷爷的爷爷当家,叫康元德按辈份是康元德-康永照-康吉成-康祥年-康祖梅她爷爷的爷爷康元德身材高大,留着八子胡,与威尔逊一样最喜欢打猎,哪里有土匪就请他去打,他一个人能打 10 多个土匪,别人都怕他后来他病死了,土匪为报以前之恨把他们家也给抢了从此,康家就越来越穷了不是共产党解放他们,她们都没有办法活下去,这是后话摄影:威尔逊 时间:1909.1.30 ;人物:康元德夫妇)从威尔逊日记中可以看出:“1901 年 5 月 30 日,在面对我们住宿的陡峭的山坡上,生长着 20 棵或更多的珙桐树,它们聚集成白色的一个大堆,在夜色降临时的阴影里更为显眼2 棵巨大的白辛树矗立在这些珙桐树中间,悬挂着一长串下的乳白色的花链”他描述的住宿周围与现康家老屋场一模一样8“5 月 31 日,我们再次走近实地考察珙桐树和森林先跨越狭窄的瓶颈状的路段,在沿着一条代木工人迁回的小路下坡,穿过一棵形态优美绿叶浓荫的树林,把我们引导到狭窄的隘路,花了很大气力爬上一个悬崖,很快到达珙桐树处这儿有 20 多棵珙桐生长在险峻的多石的斜坡上;它们高度在 35——60 英尺内变动,最大的胸围 6 英尺。
在浓密的树林里它们更显得鹤立鸡群,它们一半高度上的分枝已充分裸露在外,但它们又从底部萌芽,等它们现时能更易被察觉到的是由于它们大量的白色苞片散落下来,遍地分布当树被砍倒后,它们又从底部萌芽,等它们长大后就自然地淘汰了一些小的茎枝,树皮暗色,剥落成小而不规则的薄片继续上爬,一棵大的水青树属树长在悬崖边缘,很大粗壮的枝条四展形成一大片干净的空地我打算测量鲜花满冠的珙桐树高但这是个困难的任务,且高度危险我们中的三个人爬上树的不同高度,用斧头砍掉枝桠,用绳索从一处攀到另一处进行测量水青树属木质脆性,当你骑跨在 4 英寸直径的枝桠上,下面又是二百英尺的深沟时,此时任何知识都不会增加一个人心灵上的平和,然而一切都平安过去我们沉醉在这棵非凡的大树的美丽中珙桐树与众不同的美丽在于二片雪白的天生的苞片,它们恰当地把花包裹在其中,二片苞片在尺寸上总是不等,较大的一片通常有 6 英寸长 3 英寸宽,较小的一片 3.5 英寸长 2.5 英寸宽,它们的变化范围在 4-8 英寸长,3-5 英寸宽在刚开始孕花时,起先是嫩绿色,当花成熟时他们呈纯白色,随生长期逐步变成褐色花和它们的附属苞片下垂在一条长的花柄上,当最轻微的风吹动时,它们就象一只只小鸽子盘旋在树上。
苞片有些象船形,质地细腻,虽然叶子部份遮盖了它们,但它们仍自由开放衬托出树的外形,从近距离观察它们仿佛一片斑斑雪花,在阴暗的日子里,9大清早和傍晚,苞片特别明显果实表面上看来象小核桃,但内壳完整不可分离在我的脑海里,珙桐是北温带植物区系内的所的树木中最有兴趣的、最漂亮的与珙桐一起,天师粟(马粟子)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50 英尺高,胸胫4 英尺较高的角树(鹅耳栎)和水青树属也很普遍,白桦树,白的、红的和黑的,茂密生长枫树是这片林子的特色树,都长的高高的,但直径不是很粗遣憾的是只有极少一点点花在开放……”这次调查还发现了上百种树木、灌木和草本,如:血皮械、五裂械、巴山冷杉、红桦、小木通、光叶山茶、猕猴桃、虎儿草科植物等,等秋季种子成熟之后一起采收1902 年 4 月回英国他带回 906 份植物标本,305 种植物,35 箱球根和宿根花卉,当威尓逊带着珙桐种子踌躇满志地返回英国后,听到了有关维尔玛瑞恩园中已经种植了珙桐的消息,非常遗憾但以后的观察和研究表明,维尔玛瑞恩园中种植的珙桐种籽未成熟而没有出生而威尓逊采集到的珙桐种籽播种后不仅出生率很高,而且繁殖很快后被植物界定名为—光叶珙桐威尓逊因采集到珙桐而终生受雇于美国阿诺德树木园,他在《中国,园林之母》这部书中称:“珙桐是北温带最美丽的树木。
”由于威尓逊的引进,珙桐一度成为西方热门植物,不仅在一些著名的植物园中扎下了根,而且欧美的许多城市街头、居民庭院也在栽植,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观赏树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他采集的中华猕猴桃种子,百年前到新西兰通过基因改良后,现在已成为该国第二大水果出口品种这是威尔逊拍摄的宜昌猕猴桃照片10(宜昌猕猴桃)他在日记中记载:1900 年我有幸把这种水果介绍给宜昌的国外居民,马上得到他们的青睐,它目前在长江流域作为宜昌猕猴桃而著名当他在宜昌务渡河镇观音堂村和下堡坪乡秀水坪村交界处双龙山(有猕猴桃原产地寻找专题叙述)周围寻找珙桐时,意外发现并注意到这种花丛美丽、果实味美的果树—猕猴桃并迅速将它采集引种到英国和美国虽然英国的一些公司在威尔逊等人的建议下,也曾试图把这种有前途的野果发展成一种商业果品,但并未成功尽管英国引种的猕猴桃曾于 1908 年结果同样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成为商品美国农业部外国作物引种局也曾对它进行培育驯化,但同样未能把它转化成一种商业果品在这些国家,猕猴桃只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威尔逊把猕猴桃引进西方的同时,他也把这种野果介绍给在宜昌的西方人,结果大受欢迎这些在宜昌的西方领事人员、海关人员、商人和传教士等因此得到一种新型的果品而大饱口福。
因为他们觉得猕猴桃的味道象西方久已栽培的醋栗,所以这些西方人就管猕猴桃叫“宜昌醋栗”11(前排左 2:凯蒂;后排左 2:伊莎贝尔)1904 年,有个在新西兰北岛西海岸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