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课程纲要 二年级.doc
14页中心路学区 《数学课程纲要》1 科目名称 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 基础性课程 设计人 王长安 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学 校 任庄小学 适用年级 二年级 总课时数 约60课时 日 期 2012年3月 课 程 目 标 编写 要领 遵循全面、适当、清晰的原则,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二年级下册课程目标 数与 代数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 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 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空间 与 图形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会辨认锐角、 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统计 与 概率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 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 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中心路学区 《数学课程纲要》2 综合 应用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 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各单元课程目标 一 一、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二.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三.图形与变换中心路学区 《数学课程纲要》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四.表内除法 (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五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 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中心路学区 《数学课程纲要》4 六 六.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七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八 八.统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 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中心路学区 《数学课程纲要》5 九 九.找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课 程 内 容 基本概述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 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 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 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 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中心路学区 《数学课程纲要》6 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 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 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内 容 安 排 单元 序号 单元主题 知识链接 单元重点 单元内容 课时 安排 一. 解决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基础上 编排的,为第二单元的除加 除减应用题做准 备 自助思考 自主解决问题,会用乘法和加 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 使用小括号 乘加或乘减两步计算 4课 时 二. 表内除法 (一)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和乘法口诀 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的,同时为后面进一步学 习除法打下基础 除法的意义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平均分 除法的意义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3课 时 三. 图形与变换 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后,可以更深入的了 解角的分类及简单图形的变化了,这样到后 来再学习几何图形时就顺畅了。
平移 旋转后的图像 辨认直角 锐角 钝角 感知平移 旋转现象 4课 时 四. 表内除法 (二) 在学生较好的掌握了第二单元内容以后来学 习本单元就不难了,当然这单元掌握好了, 三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也就容易些 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 经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 数量关系转化为包含除法的关系 用7 8 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 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 9课 时中心路学区 《数学课程纲要》7 五. 万以内数的 认识 本单元是在牢固掌握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 础上来学习的,为后面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的学习打基础 数位顺序 中间有零的数的读写 数数 读数 写数 数的组成 数位的含义 数的顺序和大 小比较 整百千的加减 8课 时 六. 克和千克 这节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 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的 克和千克的认识 运用质量知识解决问题 克和千克的认识 秤的初步认识 用质量知识解决问题 估计物品质量 2课 时 七. 万以内的加 法和减法 (一) 当学习完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就该学习万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了,目的是为了三 年级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