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基于编组去向的车流组织任务重构.doc
4页浅谈基于编组去向的车流组织任务重构 马云龙 嘉峪关机务段 摘 要: 编组去向在车流集结中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单元, 其在整个车流组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编组去向的角度看待车流组织的任务重构, 能有效实现车流向列流转变详细阐述运用编组去向进行车流组织任务重构, 为提升车流流向效率建立一个新的思路关键词: 编组去向; 车流组织; 任务重构; 作者简介:马云龙 (1973-) , 甘肃武威人, 现任兰州铁路局嘉峪关机务段整备车间主任,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机车惯性故障整治0 引言编组去向是指在编组计划文件中出现的“某站及其以远”和“某站至某站间”一个编组去向一般包含了若干支车流, 但这些车流的去向去并不是统一的由于编流计划的变动与实际运营的情况, 其中接续归并始发站也不都是编组去向的始发站编组去向中主要以“某站以及其远”和“某站至某站间”为主第一种形式明确规定了编流的始发站;第二种形式多数为摘挂车流, 编组需要对其进行到站成组或者是站顺但无论是那种形式的编组计划, 都必须明确规定其所涵盖的车流范围而车流组织是指规定车流由发生地向目的地运送的办法, 是铁路行车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车流组织任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渐扩大的路网营运, 采用编组去向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构, 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也是提升车流组织质量的必要措施。
1 编组去向的概况简单地说, 编组去向是为技术站出发的若干支车流的集结和输送提供必要的计划支持, 使得这些车流最终能够以整体的形式便于管理和营运将车流以一种必要的车流形式进行运输或组织, 是产生编组去向的基本原因[1]虽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 一些车流会发生改变, 但这并不妨碍编成站继续作为一个整体集站所以, 编组去向是能够在车流集结中作为基本单位存在的在理解并界定编组去向时,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2]: (1) 车流是具有相互排斥性的, 所以同一个技术站中所包含的车流是不能重复的虽然技术站可以任意的, 但其编组去向给予从该站出发的车流一个划分, 使之具备了唯一性 (2) 无论是单组列车还是分组列车都可能会拥有多个编组去向, 但其中的区别就在单组列车到站后, 在编组中就会认为是最近到站而分组列车在编组去向中整个列车的运行距离会更长如此当单组列车被某一技术站分组选编后, 在到达目的站后进行解体, 如此能有效降低目的站的作业负荷量 (3) 在分组列车中, 集班组和补轴组的去向是不同的, 即便是在同一个车组中也存在不同所以在其编组去向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2 编组去向的作用2.1 加强了车流与列流之间的关系车流在组织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车流、编组去向和列流等层次的关系。
列流包含了多类型的车流, 具有车流量大, 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去管理而车流则是较为微观的东西三者的关系为车流→编组去向→列流时, 则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并可称之为归并[3]如果三者的关系为列流→编组去向→车流, 则是一种溯源的关系, 称为分配这两种关系可以相互认为是彼此的映射归集的关系确定了每支车流的接续方案, 而分配的关系则很好的映射了编组去向所吸收的车流2.2 提升了车流组织的实际运营效率一支列流中可以看做由多个编组去向所构成的集合这是由于车流是无法拆散的, 而任何一个编组去向只能归并到唯一的技术站及该站出发的一支列流中如果此时只是开行单组列车, 由于单组自身的限制性就会导致任何一支的列流中的编组去向只会有一个去向即将三者的关系形成一个一对一的映射关系不过, 这种情况在实际运营中并不常见但如果只是允许分组列车开行, 并且各分组类车中的补轴组存在交叉换挂的情况, 则会形成多对多的映射关系, 加大三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列流的编组去向分配, 可以看做是其集合到编组去向中的映射, 这有利于制定编组去向的具体输送方案[4]而编组去向归并与列流, 使其集合到列流的映射关系, 如此又能够确定列流的编组内容。
总的来说, 编组去向在车流与列流之间主要承担承上启下的角色情况复杂、种类多样的车流需要通过编组去向达到归并的目的, 让车流能够以组号的形式被编入到相关的列流去, 以提升其实际运营的效率而编组去向也需要通过车流/列流所提供的基本数据, 确定好列车的编组内容, 进而规范列流的运行3 车流组织任务的重构车流组织的根本任务就是将车流转变为列流, 进而提升整个车流的运营效率和规范化而车流组织实现这一任务的根本方式就是进行编组去向在以往的车流组织中, 编组方案的重点会放在单组列车上, 对于分组列车的关注并不高如此就很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1) 路网上哪些列流是要开行的; (2) 每支列流会吸收掉哪些车流若这两个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 将会严重影响整个车流组织的质量[5]编组去向在采用分组列车行驶时可以对车流进行组织, 这一优势在车流组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在分组列车、单组列车或两种形式同时采用的方式中, 编组去向都能够清楚地描述每个车站所生成的编组去向和每个去向所吸收的车流, 描述每个车站所开行的列车以及每支列流所包含的编组去向与传统的车路组织任务相比, 编组去向能更加直观地呈现其所属的车流状况。
编组去向能够清楚地表达车流阶段和列流阶段的编组去向内容, 并且及时向相关的媒介过度如此能最大限度保证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车流现场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加深编组去向对车流组织任务重构作用的了解, 假设直线方向有 4 个技术站, 并均以确定好各个车站的编组去向 (如图 1) 图 1 网路结构和各车站编组去向分布 下载原图根据已知条件和图 1 可以分析得出, 可以开行的列流一种有三种形式: (1) 单组直达列车为 S13和 S24, 技术站间的单组列车为 S23、S 23和 S34 (2) 单组列车 S12和分组列车 S123或者为单组列车 S23和分组列车 S123, 技术站见的单组列车 S34和 S24;单组直达列车 S24 (3) 单组列车 S23和分组列车 S234, 或者单组列车 S34和分组列车 S234;技术站见单组列车 S12;单组直达列车 S13利用编组方向吸收车流并采取第二种方式, 可以得到 6 支车流的组织过程的: (1) 将直达车流 N14和 N13都编入 B13组, 并且可以作为分组列流 S123中的基本组 (2) 强非直达车流 N12归并到编组去向 B12中, 并且可以作为 S123的补轴组。
(3) 将非直达车流 N23归并到编组去向 B23中, 同时也作为 S123的补轴组 (4)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退出, 可以对出 A1→A 2→A 3的方向进行车流递减, 编组去向中的 B12中的车流中的单组列流 S12开能够开行 (5) 将车流 N24并入编组去向 B24中, 然后在与单组列流 S12相挂钩接即可 (6) 可将 N14和 N13一起被编入编组去向B13, 并且可以被分组列流 S123输送至 A3;在该编组去向解体后, 便可与 N34一起被编入组号 B34, 最后再组织到单组列流 S34中从该例可以了解, 车流归并和列流开行的情况都是受到编组去向的内容和路网分布的情况所影响的在重构的车流组织中设计几个问题, 就应该列出相应个数的字方案在编组去向内容不确定的情况下, 子方案的数量就会增强, 其复杂程度和所存在问题也会相应提升所以随着网路规模的逐步扩大, 研究并建立有效的优化建模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4 结语在车流组织中, 编组去向将车流和列流的关系进一步优化, 使二者在实际完成车流任务中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 能够达到更好的组织消效率在整个车流组织任务重构的过程中, 编组去向不仅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也为相关部门建立优化建模方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1]陈崇双, 唐家银, 薛锋.基于编组去向的车流组织任务重构[J].中国铁路, 2014 (9) :34-37. [2]杨学周.浅谈提高矿区铁路集配站编组效率的措施[J].科学之友, 2011 (11) :135-1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