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养鸭基础知识.doc
43页1、什么是成活率成活率是指鸭饲养到一定阶段时鸭的存栏数与进鸭时数量的比值2、鸭有那些行为习性一、喜水性 鸭善于在水中觅食、嬉戏和求偶交配但鸭喜水不等于鸭喜欢潮湿的环境,因为潮湿的栖息环境不利于鸭冬 季保温和夏季散热,并且容易使鸭子腹部的羽毛受潮,加上粪尿污染,导致鸭的羽毛腐烂、脱落,对鸭生产性能的发挥和健康不利 二、合群性 鸭的祖先天性喜群居,很少单独行动,不喜斗殴,所以很适于大群放牧饲养和圈养,管理也较容易鸭性情温驯,胆小易惊,只要有比较合适的饲养条件,不论鸭日 龄大小,混群饲养时都能和睦共处但在喂料时一定要让群内每只鸭都有足够的吃料位置,否则,将会有一部分弱小个体由于吃不到料而消瘦 三、杂食性 鸭是杂食动物,食谱比较广,很少有择食现象,加之其颈长灵活,又有良好的潜水能力,故能广泛采食各种生物饲料鸭的味觉不发达,对饲料的适口性要求不高, 凡无酸败和异味的饲料都可成为它的美味佳肴,并且对异物和食物无辨别能力,常把异物当成饲料吞食鸭的肌胃发达,其中经常贮存有砂砾,有助于鸭磨碎饲料所以,鸭在舍饲条 件下的饲料原料应尽可能地多样化 四、生活有规律 鸭有较好的条件反射能力,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和自然条件进行训练,并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如觅食、戏水、休息、交配和产蛋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时间。
放牧饲养 的鸭群一天当中一般是上午以觅食为主,间以戏水或休息;中午以戏水、休息为主,间以觅食;下午则以休息居多,间以觅食一般来说,产蛋鸭傍晚采食多,不产蛋鸭清晨采食多,这与晚间停食时间长和形成蛋壳需要钙、磷等矿物质有关,因此,每天早晚应多投料舍饲鸭群的采食和休息根据具体的饲养条件有异鸭子配种一般在早晨和傍晚进行,其中熄灯前 2~3 小时鸭子的交配频率最高,垫草地面是鸭子安全的交配场所因此,晚关灯,实行垫料地面平养有利于提高种鸭的受精率 五、耐寒性 成鸭因为大部分体表覆盖正羽,致密且多绒毛,所以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表明,鸭脚骨髓的凝固点很低,鸭即使长期站在冰冷的水面上仍然能保持脚内体液流畅而不使脚蹼冻伤,故鸭在严寒的冬季只要饲料好,圈舍干燥,有充足的饮水,仍然能维持正常的体重和产蛋性能相反,鸭对炎热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加之鸭无汗腺,在气温超过 25℃时散热困难,只有经常泡在水中或在树阴下休息才会感到舒适因觅食时间减少,采食量下降,产蛋量业会下降 六、无就巢性 就巢性(俗称抱窝)是鸟类繁衍后代的固有习性但鸭子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养、驯化和选育,已经丧失了这种本能,从而延长了鸭的产蛋期,而种蛋的孵化和雏鸭的养护就由人们采用高效率的办法来完成。
不过,生产实践中仍有少部分鸭在日龄过大或气候炎热时出现就巢现象 七、群体行为 鸭良好的群居性是经过争斗建立起来的,强者优先采食、饮水、配种,弱者依次排后,并一直保持下去这种结构保证鸭群和平共处,也促进鸭群高产在已经建立 了群序的鸭群中放入新公鸭,各公鸭为争配会引起新的争斗,使战败者伤亡,或处于生理阉割状态,所以配种期应经常观察鸭群,并及时更换无配种能力的公鸭合群、并舍、更换鸭舍或调入新成员应在母鸭开产前几周完成,以便使鸭群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建立群序鸭在生理行为发生变化时啄斗会加剧,如 4 周龄脱换绒羽和肉种鸭 11 周龄性器官开始发育、21 周龄第二性征形成、23~25 周龄开始产蛋等,所以此阶段要加强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以缓解和减少鸭啄斗 八、定巢性 鸭产蛋具有定巢性,即鸭的第一个蛋产在什么地方,以后就一直到什么地方产蛋,如果这个地方被别的鸭占用,鸭宁可在巢门口静立等待也不进旁边的空窝产蛋 由于排卵在产蛋后半小时左右,鸭产蛋时等待的时间过长会减少其日后的产蛋量一旦等不及,几只鸭为了争一个产蛋窝,就会相互啄斗,被打败的鸭便另找一个较为安静的去处产蛋,结果造成窝外蛋和脏蛋增多因此,在蛋鸭开产前应设置足够的产蛋窝。
另外,鸭产蛋具有喜暗性,并多集中在后半夜至凌晨,所以在产蛋集中的时间应增加收蛋次数 九、其他 鸭喜食颗粒饲料,不爱吃粒度过小的黏性饲料,并有先天的辨色能力,喜欢采食黄色饲料,在多色饲槽中吃料较多,喜在蓝色水槽中饮水鸭愿意饮凉水,不喜欢饮高于体温的水,也不愿饮黏度很大的糖水观察发现,公母鸭的交配性能随其年龄增长而降低所以,生产实践中要充分利用青年公鸭,及时淘汰老龄鸭3、什么是均匀度均匀度即鸭的整齐度,是指体重落入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鸭数占总鸭数的百分比均匀度的测定要抽样称重,抽样称重数应占全群鸡数的 5%(大群抽测 1%),一般抽测鸭数不应少于 100 只,小群也不应少于 50 只对抽测的鸭要随机抓取,不可人为地挑选大4、什么是蛋料比、肉料比蛋料比、肉料比的含义,就是生产每公斤蛋或增长每公斤体重所消耗的饲料多少,有的称饲料报酬,一般都称为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殖的 经济效益,因为饲料要占到养殖总成本的 70-80%饲料转化率越高饲养者就可获得越好的经济效益总体上讲,饲料的配方越合理,畜禽的饲料转化率就越高另外,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畜禽,其饲料转化率也有差异实践中,产蛋量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的畜禽,饲料转化率越高。
5、鸭的饲养管理分为几阶段根据鸭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对环境、饲料、管理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种鸭在饲养和管理上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各阶段的划分是:从出壳到 4 周龄为育雏期,4 周龄以后到开产、产蛋率达到 5%时为育成期,产蛋率达 5%到产蛋结束淘汰为产蛋期6、育雏需要那些环境条件?育雏的条件有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和光照等 温度 刚刚出壳的鸭体小、娇嫩、全身是绒毛,自己体温调节的能力差,狠难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所以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这是培育雏鸭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只要温度适宜,鸭体热消耗少,用于生长发育的营养相对增加,雏鸭生长发育快,成活率就高雏鸭生长须适宜的温度,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1-3 日龄,温度为 28-30C;7-10 日龄,温度为 20-23C;11 天以后类推直到自然温度湿度 育雏中湿度也是关键的一环:湿度过高,羽毛潮湿,影响鸭体正常散热;湿度太低,室内易扬起灰尘,使雏鸭宜患呼吸道疾病 充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通风 鸭是水禽,饮水量比较大,采食后排泄量也比较大,如果不适当通风会造成缺氧。
尤其在温度比较高,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粪便的分解快,挥发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刺激眼、鼻、呼吸道,造成眼睛流泪和呼吸道症状,严重的时候会造成中毒因此,育雏要保持通风和定时换气,保持舍内的空气新鲜同时,防止贼风和温度波动引起雏鸭感冒和生长不良密度 密度是指每平方米地面或网底面积上养的雏鸭数密度要适当密度过大,雏鸭活动不开,采食、饮水困难,空气污浊,不利于雏鸭成长,容易出现啄羽等现象;而过稀则房舍利用率低, 多消耗能源,不经济适当的密度既可以保证高的成活率,又充分利用育雏面积和设备,从而达到减少肉鸭活动量,节约能源的目的育雏密度依品种、饲养管理方 式、季节的不同而异一般最大收容量为每平方米 25 千克活重不同饲养方式雏鸭的饲养密度列于下表:周龄 地面垫料平养网上饲养 笼养1 20~30 30~50 60~652 10~15 15~25 30~403 7~10 10~15 20~25光照 光照可以促进雏鸭的采食和运动,有利于雏鸭的健康生长出壳后的头 3 天内采用 23~24 小时光照,以便于雏鸭熟悉环境,寻食和饮水,关灯 1 小时保持黑暗, 目的在于使鸭能够适应突然停电的环境变化,防止一旦停电造成的集堆死亡。
光的强度不可过高,过强烈的照明不利于雏鸭生长,通常光照强度在 10 勒克斯一般开始白炽灯每平方米应有 5 瓦强度(10 勒克斯,灯泡离地面 2~2.5 米) 以后逐渐降低在 4 日龄以后,可不必昼夜开灯白天利用自然光照,早、晚喂料 时,只提供微弱的灯光,只要能看见采食即可,这样既省电,又可保持鸭群安静,不会降低鸭的采食量育雏前应做好那些准备工作备足雏鸭料及料盘和引水器,保证每只出芽能同时吃到饲料和引水对育雏室和运动场以及各种工器具的详细检查,修补对育雏室,运动场和各种用具的彻底清洗和消毒鸭苗到达前温度一定要升起来一般在相当于鸭背高(距地面5cm~8cm 处)处应达到 30~32 度 8、怎样给雏鸭喂水和喂料(1)"开水" 教初生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一般雏鸭出壳后24~26 小时,在"开食"前先" 开水"由于雏鸭从见嘌到出壳的时间较长,且出雏器内的温度较高,体内的水散发较多,因此,必须适时补充水分雏鸭一边饮水,一边嬉戏,雏鸭受到水的刺激后,生理上处于兴奋状态,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胎粪的排泄,有利于"开食"和生长发育另开水时一定要用温水一般在 28~30 度的水常用的方法有: ① 用鸭篮"开水" 通常每只鸭篮放 40~50 只雏鸭,将鸭篮慢慢浸入水中,使水浸没脚面为止,这时雏鸭可以自由地饮水,洗毛 2~3 分钟后,就将鸭篮连雏鸭端起来,让其理毛, 放在垫草上休息片刻就可"开食"。
② 雏鸭绒毛上洒水 草席或塑料薄膜上" 开食 "之前,在雏鸭绒毛上喷洒些水,使每只雏鸭的绒毛上形成小水珠,雏鸭互相啄食小水珠,以达到"开水" 之目的③ 用水盘" 开水" 用白铁皮一张做成两个边高 4 厘米的水盘,盘中盛 1 厘米深的水,将雏鸭放在盘内饮水、理毛 2~3 分钟后,抓出放在垫草上理毛、休息后"开食"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盘中的水可以逐渐加深,并将盘放在有排水装置的地面上,任其饮水、洗浴④ 用饮水器"开水" 即用雏鸡饮水器注满干净水,放在保温器四周,让其自由饮水,起初要先进行调教,可以用手敲打饮水器的边缘,引导雏鸭来饮水;也可将个别雏鸭的喙浸入水中,让其饮到少量的水,只要有个别雏鸭到饮水器边来饮水,其他雏鸭就 会跟上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饮水器逐步撤到另一边,有利排水的地方 以上四种方法,前两种适用于小群的自温育雏,后两种适用于大群的保温育雏"开水"后,必须保证不间断供水2)"开食" 雏鸭的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一般在“开水“ 后 2~6小时开始,传统喂法是用焖热的大米饭或碎米饭,或用蒸熟的小米、碎玉米、碎小麦粒,用清水淘洗 2~3 次后撒在薄膜上,让鸭自由采食但食物往往较为单一。
应提倡用配合饲料制成颗粒料直 接开食,最好用破碎的颗粒料,更有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 雏鸭"开食"过早不行,过迟也不行" 开食"过早,一些体弱的雏鸭,活动能力差,本身无吃食要求,往往被吃食好的雏鸭挤压、受伤、影响今后"开食" ;而" 开食"过迟,因不能及时补充雏鸭所需的营养,致使雏鸭因养分消耗过多、疲劳过度,降低雏鸭的消化吸收能力,造成雏鸭难养,成活率也低 雏鸭一般训练"开食"2~3 次后,自己就会吃食,吃上食后一般掌握雏鸭吃至七八成饱就够了,不能吃得太饱3) 喂料 第一周龄的雏鸭也应让其自由采食,经常保持料盘内有饲料,随吃随添加一次投料不宜过多,否则堆积在料槽内,不仅造成饲料的浪费,而且饲料容易被污染1 周龄以后还是让雏鸭自由采食,不同的是为了减少人力投入,可采用定时喂料次数安排按 2 周龄时昼夜 6 次,一次安排在晚上3 周龄时昼夜 4 次每次投料若发 现上次喂料到下次喂料时还有剩余,则应酌量减少,反之则应增加一些最初第一天投料量以每天每只鸭 30 克计算饲喂量第一周平均每天每只鸭 35 克,第二周 105 克,第三周 165 克,在 21 和 22 日龄时喂料内加入 25%和 50%的生长育肥期饲粮。
9、种鸭育成阶段为什么要限制饲料育成鸭限制饲料的目的在于控制体重,使鸭具有适合的产蛋体况,以及能适时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