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电实验内容.docx
11页实验一 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测试实验内容一、测试晶体二极管(分别测试IN4007和发光二极管)1、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将万用表欧姆档的量程拨到RX1K、RX1OO档,并将两表笔分别接到二极管两端如图 2—1所示如果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呈现低电阻,表针偏转大,此时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小于几千欧,若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呈现高电阻,表针偏转小,此时万用表指示2、判别二极管好坏测得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相差越大越好,若测得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则表明二极 管内部断路如果测得正、反向电阻均为零,此时表明二极管被击穿或短路测试In4007时,万用表选用R*1K的量程,测试发光二极管时,万用表选用R*1OK 的量程,二、利用万用表测晶体三极管1、用万用表判别管脚及类型(1)基极及管型的判别测试三极管时,可将三极管的结构看作由两个PN结所组成,而PN结的反向电阻都 很大,正向电阻很小因此可用万用表的RX100或RX1档进行测试先将黑表笔接三 极管某一极,然后将红表笔接其余两各极如图2—2 所示若测得电阻都大时,则黑表笔所接的是PNP型管子的基极,若测得电阻都小时,则黑表笔所接的是NPN型管子的基 极,若两次测得的阻值为一大一小,则黑表笔所接的电极不是三极管的基极,应另接一 个电极重新测量,以便确定管子的基极。
红图 2 —2(2)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基本原理是把三极管接成单管放大电路,利用测量管子的电 流放大系数B值的大小来判定集电极和发射极以NPN为例,如图2—3所示基极确 定以后,用万用表两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电极,用100KQ的电阻一端接基极一端接黑表 笔若万用表指针偏转较大,则黑表笔所接的一端为集电极,则红表笔所接的一端是发射 极也用手捏住基极与黑表笔(不能使两者相碰)以人体电阻代替100KQ电阻的作用t o图 2—3实验二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1、调试静态工作点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调至最大,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旋钮旋至零接通+12VW电源、调节R,使U =2.0V(I =l.lmA),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U、U及用万用电表W E C B E C测量R值记入表3 — 1B2表 3-1 I = 1.1mAC测量值 计算值U (V)U (V)U (V)R“ (KQ)U“ (V)U. (V)I (mA)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u,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旋钮使放大器输入电压U 5mV,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波形,在波形不失真iO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下的U值,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和u的相位O O i关系,记入表 3— 2。
表 3 -2U =2.0VEU = mViR (KQ )R (KQ )U (V)A3.3oo3.32-O-1- UO观察记录一组丄和片波形3、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置R =3.3KQ,R =2KQ,U =2.0V输入f=lKHz的正弦信号,在输出电压u不C L E o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 , U和U记入表3-3 S i LU U U量输出电压U,记入表3-3R二〒i二 -二 i R,o i I U U - Ui S iR保持US不变,断开rl,测 R =(匕-1)RO U LL表 3-3US(mv)Ui(mv)R. (KQ )U(V)UO(V)i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R (KQ )—e—| 计算值4、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置Rc=3.3KQ , Rl=2KQ,按照实验原理2.4)中所述方法,同时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U及U值,记入表3 — 4W OPP OI (mA)U (mV)Uom(V)Uopp(V)实验三 差动放大器实验内容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按图7-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1) 测量静态工作点① 调节放大器零点信号源不接入。
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 表测量输出电压U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U°=0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② 测量静态工作点零点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T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两端电压U ,1 2 E RE记入表 7-1表 7-1测量值UC1(V)UB1(V)UE1(V)UC2(V)UB2 (V)UE2(V)URE(V)I (mA) I (mA) U (V)计算值 C B L2)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断开直流电源,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入A端,地端接放大器输入B端构成单端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为频率f=lKHz的正弦信号,并使输出旋钮旋至零,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集电极q或C2与地之间)接通±12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输入电压U (约lOO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U , U , U ,记入i i C1 C2表7 — 2中,并观察u , u , u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随U改变而变化的情况i C1 C2 RE i3)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将放大器A、B短接,信号源接A端与地之间,构成共模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f=1kHz, Ui=1V,在输出电压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UC1, UC2之值记入表7 — 2,并 观察u , u , u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随U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i C1 C2 RE i表 7-2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具有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入共模输入单端输入共模输入100mV1V100mV1VO)U (V)C2—A UA =-d UA UA = —oc Ui,ACMRR = | tAC12、 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性能测试将图 7—1 电路中开关 K 拨向右边,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重复内容1—2)、 1—3)的要求,记入表7—2实验四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I)模拟运算电路图 8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图 8 -2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a)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b) 电压跟随器图 8 -4 减法运算电路图8-5 积分运算电路实验内容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1) 按图8 — 1连接实验电路,接通土 12V电源,输入端对地短路,进行调零和消振2) 输入f=100Hz, U =0.5V的正弦交流信号,测量相应的U,并用示波器观察ui O O和 u 的相位关系,记入表8-1i表 8-1 U =0.5V, f= 100Hziu(V)u(V)u波形UO波形A,ii1Ji1实测值V计算值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1)按图8 —3(a)连接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同内容1,将结果记入表8 — 2。
表 8 — 2 U =0.5V f= 100Hziu(V)UO(V)u.波形u波形A.iiJ L10」I1实测值计算值3、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1) 按图 8-2连接实验电路调零和消振2) 输入信号采用直流信号,图 8-6所示电路为简易直流信号源,由实验者自行完 成实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直流信号幅度以确保集成运放工作性区用直流电压 表测量输入电压u、U及输出电压U,记入表8 — 3i1 i2 OUi2510Q5100510Q51001 - 5V图8—6 简易可调直流信号源表 8-3Uii(V)UZ12U°(V)4、减法运算电路1) 按图8—4连接实验电路调零和消振2) 采用直流输入信号,实验步骤同内容3,记入表8—4表 8— 4U」V)U(V)12U(v)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HI)信号发生器图 10- 1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1、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按图 10-1 连接实验电路1)测量最大不失真u,调节电位器R,使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OWuOfO U(-) U(+)2) 调节电位器R,记录输出电压u幅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输出WO电压U反馈电压U+和U-,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
Uomax= R1=Uomin= R1=3) 断开二极管D2,重复2)的内容,将测试结果与2)进行比较,分析D2的稳幅 作用4)改变选频网络,将R变化为5.1K,C为O.luf,测量最大不失真uo u f U(-) U(+)OORf 2OK+ 12V方波发生器图10-22、方波发生器1) R1=R2=10K,ufOOUc fc 记录 Uo 和 Uc 的波形2) R1= 20K,R2=10kfOUcuO3)R1=10K,R2=20kuOfOUcfc 记录 Uo 和 Uc 的波形fc 记录 Uo 和 Uc 的波形4)将R恢复至中心位置,即Rl=R2=10K,短接D和D记录u波形,分析的限幅作用W Z1 Z2 , O短接 DZ1 Uo 正半周减小,负半周增大,占空比减小,波形如图: 短接 DZ2 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