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浙教版初中科学全六册每章知识点汇总(精品资料).doc

84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1930451
  • 上传时间:2018-05-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1MB
  • / 8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浙 教 版 科 学 全 六 册 知 识 点 汇 总目 录七年级(上册) 第 1 章 科学入门第 1 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第 2 节 实验和观察第 3 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 4 节 温度的测量第 5 节 质量的测量第 6 节 时间的测量第 7 节 科学探究第 2 章 观察生物第 1 节 生物与非生物第 2 节 常见的动物第 3 节 常见的植物第 4 节 细胞第 5 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 6 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 7 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 3 章 地球与宇宙第 1 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 2 节 地球仪和地图第 3 节 太阳和月球第 4 节 观测太空第 5 节 月相第 6 节 日食和月食第 7 节 探索宇宙第 4 章 物质的构成和特性第 1 节 物质的构成第 2 节 熔化与凝固第 3 节 汽化与液化第 4 节 升华与凝华第 5 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 6 节 物质的酸碱性第 7 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与制作第 1 章 科学入门实验一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二 温度计的使用实验三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第 2 章 观察生物实验一 观察蚯蚓实验二 认识显微镜结构 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三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实验四 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第 3 章 地球与宇宙制作一 制作小型地球仪制作二 活动星图的制作第 4 章 物质的构成和特性实 验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七年级(下册) 第 1 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 1 节 感觉世界第 2 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 3 节 耳和听觉第 4 节 光和颜色第 5 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 6 节 眼和视觉第 7 节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 2 章 运动和力第 1 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第 2 节 机械运动第 3 节 力的存在第 4 节 力的图示第 5 节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 6 节 摩托擦的利和弊第 7 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 8 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第 3 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第 1 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第 2 节 新生命的诞生第 3 节 走向成熟第 4 节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第 5 节 植物一生第 6 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 4 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第 1 节 地球的自转第 2 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 3 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第 4 节 日历上的科学第 5 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2第 6 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第 7 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实验与制作第 1 章 对环境的察觉实 验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 2 章 运动和力制 作 制作水火箭实 验 测量平均速度第 3 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实 验 嫁接第 4 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实 验 观察当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制 作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八年级(上册) 第 1 章 生活中的水第 1 节 水在哪里第 2 节 水的组成第 3 节 水的密度第 4 节 水的压强第 5 节 水的浮力第 6 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 7 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 8 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第 9 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 2 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第 1 节 大气层第 2 节 天气和气温第 3 节 大气的压强第 4 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 5 节 风第 6 节 为什么会降水第 7 节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第 8 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 9 节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第 3 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 1 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 2 节 神奇的激素第 3 节 神经调节第 4 节 运动的行为第 5 节 体温的控制第 4 章 电路探秘第 1 节 电路图第 2 节 电流的测量第 3 节 物质的导电性第 4 节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第 5 节 变阻器的使用第 6 节 电压的测量第 7 节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 8 节 电路的连接实验与制作第 1 章 生活中的水实验一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二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第 2 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制 作 制作飞机机翼模型第 3 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实 验 植物的向性第 4 章 电路探秘实验一 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二 用龟压表测电压实验三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八年级(下册) 第 1 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 1 节 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 2 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 3 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 4 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第 5 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第 6 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第 2 章 空气与生命第 1 节 空气第 2 节 氧化第 3 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第 4 节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 5 节 光合作用第 6 节 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第 7 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第 3 章 植物土壤第 1 节 土壤中有什么第 2 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第 3 节 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第 4 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 5 节 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第 6 节 保护土壤第 4 章 电和磁3第 1 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 2 节 电生磁第 3 节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第 4 节 电动机第 5 节 磁生电第 6 节 家庭用电第 7 节 电的安全使用实验与制作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②氧气的制取和氧气性质研究③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④观察木质茎的结构⑤装备直流电动机模型 ⑤安装和研究楼梯灯线路九年级(上册) 第 1 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第 1 节 物质的变化第 2 节 探索酸的本质第 3 节 探索碱的本质第 4 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 5 节 金属的性能第 6 节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 2 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 1 节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第 2 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第 3 节 常见的材料第 4 节 材料的发展第 3 章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 1 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第 2 节 能量转化的量变第 3 节 认识简单机械第 4 节 动能和势能第 5 节 内能和热量第 6 节 电能的利用第 7 节 电热器第 8 节 核能的利用第 9 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 4 章 代谢与平衡第 1 节 食物与摄食第 2 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 3 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 4 节 能量的获得第 5 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 6 节 代谢的多样性实验与制作土壤酸碱性测定碱和盐的性质杠杆的工作原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剖猪的心脏九年级(下册) 第 1 章 演化的自然第 1 节 地球的诞生第 2 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 3 节 生物的进化第 4 节 进化与遗传第 5 节 恒星的一生第 6 节 宇宙的起源第 2 章 生物与环境第 1 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第 2 节 生态系统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 3 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第 1 节 健康第 2 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第 4 节 非传染性疾病第 5 节 照顾好你的身体第 4 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 1 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 2 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 3 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验与制作①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②观察酵母种群③制作血管栓塞模型④制作生态球⑤设计制作有关利用能源的模型与方案4知 识 点 汇 总七年级(上册)第 1 章 科学入门第第 1 节节 科学在我科学在我们们身身边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 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 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 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 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第第 2 节节 实验实验和和观观察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 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 (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 1/3 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 45 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 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 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 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 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 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第第 3 节节 长长度和体度和体积积的的测测量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5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 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1、 、长长度的度的测测量量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 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 之间的换算关系l 千米(km)=1000 米(m) 1 米(m)=10 分米(dm)=100 厘米(cm)=1000 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 (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了解刻度尺的构造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时要做到: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 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 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 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 )长长度的特殊度的特殊测测量法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 X 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 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2、体、体积积的的测测量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 ,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 ,立方厘米(cm3) ,立方毫米(mm3)等6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