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一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doc
6页实验一 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2. 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为轴系结构设计提供感性认识;3. 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4. 掌握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综合创新轴系结构设计方案二、实验设备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箱 箱内提供可组成圆柱齿轮轴系、 小圆锥齿轮轴系和蜗杆 轴系三类轴系结构模型的成套零件,并进行模块化轴段设计,可组装不同结构的轴系部件2. 实验箱按照组合设计法,采用较少的零部件,可以组合出尽可能多的轴系部件,以满足实验 的要求实验箱内有齿轮类、轴类、套筒类、端盖类、支座类、轴承类及联接件类等 8类 40种 168 个零件3. 测量及绘图工具 : 直尺、游标卡尺、铅笔、三角板、稿纸等(除游标卡尺外,其余需自带) 三、实验原理1. 轴系的基本组成 轴系是由轴、轴承、传动件、机座及其它辅助零件组成的,以轴为中心的相互关联的结构系统传动件是指带轮、链轮、齿轮和其它做回转运动的零件辅助零件是指键、轴承端盖、调整垫片和 密封圈等一类零件2. 轴系零件的功用 轴用于支承传动件并传递运动和转矩,轴承用于支承轴,机座用于支承轴承,辅助零件起联接、 定位、调整和密封等作用。
3. 轴系结构应满足的要求( 1)定位和固定要求: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可靠的工作位置;( 2)强度要求:轴系零件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3)热胀冷缩要求:轴的支承应能适应轴系的温度变化;( 4)工艺性要求:轴系零件要便于制造、装拆、调整和维护四、实验内容1. 根据教学要求每组学生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或蜗杆轴系 等);2. 熟悉实验箱内的全套零部件,根据提供的轴系装配方案(可参考图 1- 图 6),选择相应的零 部件进行轴系结构模型的组装;3. 分析轴系结构模型的装拆顺序,传动件的周向和轴向定位方法,轴的类型、支承形式、间隙 调整、润滑和密封方式;4. 通过分析并测绘轴系部件,根据装配关系和结构特点画出轴系结构装配图五、实验步骤1. 明确实验内容及要求,复习轴的结构设计及轴承组合设计等内容;2. 每组学生使用一个实验箱,根据给出的轴系结构装配示意图之一,构思轴系结构装配方案;3. 在实验箱内选取所需要的零部件,进行轴系结构模型的组装;4. 分析总结轴系结构模型的装拆顺序, 传动件的周向和轴向定位方法, 轴承的类型、支承形式、间隙调整、润滑和密封方式;5. 使装配轴系部件恢复原状,整理所用的零部件和工具,放入实验箱内规定位置,经指导教师 检查后可以结束实验;6. 根据实验过程及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份实验报告(含回答思考题),并绘制一份轴系结构装 配图。
图1小圆锥齿轮轴系装配方案(正装)#图2小圆柱齿轮轴系装配方案之图3小圆柱齿轮轴系装配方案之#图4大圆柱齿轮轴系装配方案图5小圆锥齿轮轴系装配方案(反装)###图6蜗杆轴系装配方案六、 注意事项1. 注意人身安全,严防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砸伤、挤伤、撞伤等意外2. 每箱零件只能单独装箱存放在原位置, 不得与其它箱内零件混杂在一起, 以免影响下次实验七、 问题思考1、 轴为什么做成阶梯形状, 哪些部位叫做轴颈、 轴头、轴身或轴肩,它们的尺寸是怎样确定的, 轴各段的过渡部位结构应注意什么?2、 轴系中是否采用了卡圈、档圈、紧定螺钉、压板、定位套筒等零件,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结 构形状有何特点?3、 轴承采用什么类型,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什么特点,轴承的锁紧和固定是什么结构,女口 何调整轴承间隙及轴承轴向位置?4、 轴系采用什么密封装置,为什么?5、 轴上传动件及轴承采用什么润滑方式,是否在轴承内侧采用了挡油环,它的作用是什么?6、 轴系各零件的材料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