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外阅读】一样才貌两种性情林黛玉、薛宝钗形象简析.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3939748
  • 上传时间:2023-03-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外阅读】一样才貌 两种性情—林黛玉、薛宝钗形象简析 《红楼梦》一书中描写的人物众多,但个性鲜明,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里边的主子刻画特别精彩的有:高贵典雅的贾元春、温柔懦弱的贾迎春、才华出众的贾探春、看破红尘的贾惜春、豪爽豁达的史湘云、心思细腻的林黛玉、稳重大方的薛宝钗、精明毒辣的王熙凤……里边的丫鬟各具特色的有:性格刚烈的鸳鸯、温柔娴淑的袭人、俊俏率真的晴雯、忠心耿耿的紫鹃、聪明善良的平儿……这些女儿们用自己的美丽妆点了俗世间的一方净土——大观园每个女子虽不曾与我们相见,但无不跃然纸上,像老朋友一样使我们念念不忘  在众多女子当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显得尤为出众她们不仅仅是美丽聪慧,而且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独立人格的人  黛玉才华超绝,姿容盖世,秉性柔弱却一身傲骨而宝钗呢?高才博学,稳重端庄,艳冠群芳却不加修饰两人同样出众,但又各有千秋  一、姿容盖世,艳冠群芳  黛玉和宝钗均是少见的美人,有书中描写为证  凤姐一见黛玉,上下细细地打量了一回,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虽然不能排除她向贾母谄媚的成分,但也足可见黛玉长相不俗  文章又以宝玉的视角描写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一个美貌如花,不胜娇羞,弱不禁风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黛玉之美是一种病态的美但那绝不是东施效颦,绝不是故作姿态,绝不是无病呻吟,那是一种自然的美以至于她伤心落泪时,“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不忍再听,都忒愣愣飞起远避连向来不懂人类感情的鸟儿也为之动容,可见黛玉美的多么不同寻常  宝钗也不是平庸之辈自打她出场以后,众人就在比较她和黛玉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又以宝玉的视角写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盘,眼若水杏从衣着上来说,她显得非常朴素一色半新不旧,看来不觉奢华她是一位体态丰满、肌肤白皙晶莹的大家闺秀她的美是一种朴素自然,洗尽铅华的美  钗黛二人均相貌俊美,曹雪芹还借小厮兴儿之口说道:“另外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林姑娘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都叫她‘多病西施’薛姑娘竟是雪堆里出来的每常瞥见一眼,我们都不敢出气儿,生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可见钗黛二人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得其妙  黛玉是一种病态之美,宝钗是一种健康之美,后者更符合大众化的审美标准因此,老百姓多喜欢宝钗之丰美,文化人多喜欢黛玉之秀美。

        二、学识渊博、才华超绝  难能可贵的是,黛玉和宝钗都不是“花瓶式”的,空有美貌而缺乏内涵的女子她们那渊博的学识和杰出的才华不知要比那些自命不凡的须眉男子要高出多少  在咏海棠诗时,两人就已显出不凡的才华黛玉写出“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的诗句宝钗也写出“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菊花诗中黛玉写出“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的诗句,令人叫绝宝钗写出“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的诗句,被人称颂海棠诗中宝钗获胜,菊花诗中黛玉夺魁,可见两人才学相当  宝钗渊博的学识似在黛玉之上,连宝玉都称赞她“无书不知”但和黛玉不同的是,宝钗只是把作诗当成闲来无事的消遣如她和湘云论诗,见解很独到,但是最终还是归结到一句上去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分,一时闲了,倒是于身心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她规劝林黛玉少读《西厢》之类的杂书,亦是同样的言语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反复强调女子本分不可逾越,过分重视封建礼教,无视自己内心性灵,所以她不乏诗才,却终无诗意可言  而黛玉则不同,诗已融入了她的生命,成为了她不忍割舍的东西。

      全书中黛玉名下的诗作最多:《葬花吟》、《风雨诗》、《五美吟》、《桃花行》等为黛玉独作,其余如众人都作的菊花诗,柳絮词等,也表现了她与众不同的思想情趣她的《葬花吟》是读者最喜爱的作品,虽然单纯从诗的角度看,《葬花吟》并不出众,但与她一生的遭遇联系起来读,就令人泪下了她的悲哀痛彻心扉,“独把花枝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是泣血之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流露的伤感使读者也觉肝肠寸断  黛玉爱诗,心中的感伤无人倾诉,只有借诗来发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诗,黛玉的生活将会多么失色  三、黛玉锋芒毕露,宝钗左右逢源  黛玉说话尖酸刻薄,因此很有些不得人心;而宝钗待人宽厚,上下一致称赞  李嬷嬷在薛姨妈家劝宝玉不要喝酒时,黛玉说:“在姨太太这里,你必要管着,想是怕姨太太这里惯了他,也未可知?”一句话说得李嬷嬷又是急,又是笑真真这林姐儿,说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呢  周瑞家的给黛玉送宫花,黛玉问:“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  黛玉的敏感孤僻,多愁善感,历来受到人们的指责但我要为黛玉鸣不平  黛玉的性情多半是不幸的遭遇所致。

      不错,钗黛二人都是寄居在亲戚家但黛玉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没有真正贴心可依靠的人,也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财产在贾府,她是个弱者,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乞食者这对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黛玉很早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从入贾府的第一天起,她便处处留心,惟恐错了步数,惹人口舌,连为了保养,养成的饮茶的习惯也悄悄的改过就算是贾母溺爱,她也不肯张口让厨房做银耳燕窝她内心寄人篱下的孤独、痛苦可想而知所以在湘云指出龄官象黛玉时,她的反应会那么强烈人们都认为黛玉不近人情,却不明白这是她极度的自尊和自卑所致她惟恐被别人瞧不起,所以才会有这样过激的言行黛玉就好象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不能触碰,一不留心就会刺伤别人,但这貌似坚强的刺之下埋藏着的是很深的自卑情结  人们似乎更喜欢宝钗,因为她稳重大方,心胸宽阔这样的性格和她的家境是分不开的宝钗出生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母亲是金陵王家的小姐,外公曾主管皇家外事贸易工作,舅舅是朝中拥有军权的重要人物她们之所以住在贾家,只是因为姨妈舍不得分离,吃穿用度不占贾府一分一毫  “护官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就可见其家境的富有出身优越,母亲疼爱,所以也无需多疑,更不会感到孤独失落了。

        当湘云提出主办一期诗社时,宝钗体谅到她家境困难,主动替她作东,令湘云感激不尽如果黛玉也想帮助湘云,但她有这个实力吗?可见,宝钗的大方往往是以金钱做后盾的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象黛玉那样锋芒毕露而是“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会做人”是宝钗突出的性格特点  她凡事不象黛玉一样较真儿,而是“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对有些事充耳不闻,装作看不见  宝钗听到红玉和坠儿在滴翠亭中一番私语,因被发现而使的“金蝉脱壳”的法子是何等巧妙?以至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倘或走露风声,怎么样呢?”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巧妙地撇清了和这件事的干系    宝钗待人滴水不漏,曾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冰片甚至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也不遗漏,给她们送礼物赵姨娘暗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来果然不错若是那林丫头,她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还送我们东西  宝钗深知贾母是贾家最有权威的人物,要想奠定在贾家的地位,赢得她的欢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当贾母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时,宝钗深知贾母老年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贾母如何不喜欢?点戏时,宝钗先是点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她又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更妙的是,当宝玉不耐烦时,宝钗解释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一番评说,喜得宝玉拍膝画图,称赞不已宝钗不仅把贾母喜好的归为自己喜欢的,更妙的是能为这种喜好找出合理的解释就这样,她一步一步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于是,宝钗凭着过人的笼络手段被大家公认是“好人”但从一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内心的虚伪与冷酷,那就是金钏儿投井一事一个鲜活如花的生命因王夫人的责骂而凋零了,宝钗却不以为意,轻描淡写地以失足落水来为姨妈开脱使王夫人内心喜悦,从而提高了自己在王夫人心中的地位  宝钗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处处小心、处处讨好,如此“会做人”自然为她以后登上“宝二奶奶”宝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黛玉木石前盟,宝钗金玉良缘  黛玉和宝玉在前生就是有缘的,当黛玉还是一棵绛珠草时,就受到神瑛侍者的恩泽,她今生是用眼泪来报恩的所以,当宝黛第一次见面时,宝玉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这不是一见如故是什么?  黛玉本来就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家道中落自知很难配上宝玉,她惟一自信的是自己才貌过人。

      不料却突然来了个宝钗,才貌双全且家境殷实,又得到全家上下的称赞因此她自己觉得地位不稳,便心生惶恐,“金玉良缘”也就成了她心中最大的障碍  在宝玉心中,黛玉当然是最重要的,但黛玉却始终有疑惑所以她时而焦虑,时而嫉妒,时而伤心,时而幸福黛玉说:“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这不是小心眼是什么?从来批评黛玉的人,都认为她心胸狭窄,但爱情本来就是排他的,容不得第三个人存在,哪一个恋爱中的女孩不是如此呢?况且宝玉又是一个多情之人,凡是女孩,他没有不羡慕爱惜的,见一个爱一个是他的本性在这种情况下,黛玉怎么能大度起来呢?  有人说宝钗对宝玉根本就没有爱情,只是遵从父母之命才嫁与宝玉,这样说也是不对的    的确,宝钗本来的志向并不是在贾府做少奶奶,她进京的目的是响应“当今”的号召,竞选宫中的才人赞善,想从此一登龙门,做人上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表现了她不同凡响的志向但是后来她的希望落空了,见宝玉模样才华在王孙公子中也是难得的,想实现“金玉良缘”,登上宝二奶奶宝座也在情理之中  宝钗的爱情是带有功利色彩的,但不能因此就说她不爱宝玉。

        一开始,宝玉走到哪里,她几乎都要跟到哪里搬进大观园后,她还常常到怡红院中玩到深夜,以至于引起晴雯的不满一听到宝玉挨打的消息,宝钗便急匆匆的赶来,又送药又问候:“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自悔说的过急,咽下半句话,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显得娇羞怯怯宝钗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淑女,稳重端庄,如果不爱宝玉,自然不会有这样的越礼行为,这不是真情流露是什么?  但黛玉爱宝玉爱得更纯粹、更彻底  黛玉的诗歌里“伤感”、“愁苦”随处可见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醒时幽急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些诗句中难言的愁苦是为什么呢?莫不是对宝玉无法倾诉的相思相爱之情  宝玉挨打后,黛玉赶来,宝玉觉得有人推他,并有悲戚之声,一看,只见她两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可见她已经哭了很久,此时无声胜有声,黛玉的深情由此可见你可都改了吧这里一句话胜过宝钗的许多句话它流露了黛玉内心对宝玉的真情,其中包含着忧伤与无奈她内心自然不愿宝玉去学那些仕途经济,但又为宝玉的挨打而心疼,她一个弱女子能有什么办法呢?因此她所能做的只能是忍痛劝宝玉妥协,以此保全自己心爱的人。

        宝钗也爱宝玉,但她是现实的宝玉的不通人情世故,不爱仕途经济,使她觉得遗憾,所以便总想加以规劝而黛玉爱的恰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