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工业园-分析课件.ppt
16页蘇州工業園Ø規模: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7萬,從業人員31.57萬,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發展面積80平方公里;Ø發展目標: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國際化、資訊化的創新型、生態型新城區;建成全國水準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園區之一Ø中新合作: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要的經濟技術合作專案;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對其他地區工業園發展具有重要示範意義;Ø交通:蘇州工業園區位于蘇州古城東側,通過周邊發達的高速公路、鐵路、水路及航空網與中國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連蘇州工業園是中新兩國政府合作,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和創新性、生態型新城區為發展目標,交通便捷,戰略發展空間巨大園區概況蘇州工業園位置交通圖太湖常州80KM至杭州150KM無錫42KM張家港90KM常熟90KM常熟港60KM劉家港60KM太倉港70KM太倉50KM昆山50KM上海80KM虹橋機場80KM浦東機場120KM至南京200KM蘇州蘇州工業園園區概況機場: 上海虹橋機場(距蘇州80公里)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距蘇州120公里) 南京國際機場(距蘇州200公里) 蘇州光福機場(距蘇州10公里)海運港口:上海港:距蘇州100公里;年輸送量1.65億噸,104個萬噸級泊位張家港:距蘇州96公里;綜合性港口,年輸送量800萬噸,18個萬噸級泊位太倉港:距蘇州70公里;石油港口,預計萬噸級泊位30個常熟港:距蘇州60公里;化工港口,預計年輸送量150萬噸,建有12萬標箱碼頭和30萬噸通用碼頭各1座鐵路: 京滬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已列入國家"十五"計畫案例背景n位置蘇州工業園區位於市區東部,蘇州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
n定位蘇州東部新城,蘇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和蘇州中央商務區n功能工業、商貿、居住等各項城市功能n城市空間發展與現有城市相結合,成為高效率的城市實體,提供良好的居住、商業環境,平衡蘇州市的線性發展蘇州工業園功能組成n功能載體產業:綜合保稅區、沙湖動漫城、服務外包產業園、創意產業園創意泵站科技:國際科技園、中新生態科技城生物納米科技園教育:獨墅湖高教區休閒:陽澄湖旅遊度假區n公共服務機構一站式行政服務中心、市政公用事業公積金管理中心、蘇州物流中心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獨墅湖圖書館1分區商業中心分區商業中心2鄰里中心鄰里中心3大學大學4職業學院職業學院5區域醫院區域醫院6社區醫院社區醫院7文化中心文化中心8主題公園主題公園9體育中心體育中心10體育場體育場/游泳池游泳池11科研科研112222222222222233445678910111111111111n服務業發展一個核心區:中央商貿區兩大行業:生產服務業、生活服務業三大親水商圈:金雞湖、獨墅湖、陽澄湖四個生活服務功能點:高教區、國際科技園、現代物流園、國際博覽中心五個特色商業街:李公堤商業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誼商業街、斜塘商業街、淺水灣商業街n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時序1995-2000:首期重大基礎設施及水、電、氣及供熱等大型源廠建設2001至今:中新合作區基礎設施及周邊各鎮主要路網與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建成科技文化藝術中心、國際博覽中心、行政服務中心、教育衛生、商業休閒、社區服務等現代化配套設施案例背景組織保障第一層面是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負責協調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和借鑒新加坡經驗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由兩國副總理擔任理事會共同主席第二層面是中新雙邊工作委員會,由蘇州市市長和新加坡裕廊鎮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蘇州市政府和園區管委會及新加坡有關部門和機構負責人組成第三層面是聯絡機構,由新加坡貿工部軟體專案辦公室和蘇州工業園區借鑒新加坡經驗辦公室負責日常聯絡工作政策支持中新兩國政府多層的組織保障,園區特殊政策支持促進了蘇州園區快速發展,對其他園區的發展具有示範意義政策支持Ø擁有較大項目的自行審批權Ø享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優惠政策Ø全國首家綜合保稅區試點Ø全國首個鼓勵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優惠政策試點區域Ø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基地Ø擁有充分授權的外事管理權Ø擁有預籌積累個人帳戶為主的公積金制度園區在規劃上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分區,不同的功能分區在園區的發展中承擔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為園區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國際科技園區出口加工區資訊產業園獨墅湖高教區中央商務區出口加工區現代物流園中新生態科技城陽澄湖休閒度假區金雞湖獨墅湖陽澄湖Ø蘇州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了國際科技園、中央商務區、出口加工區、獨墅湖高教區、信心產業園、出口加工區、現代物流園、中心科技生態城、陽澄湖休閒度假區等功能完善的分區;Ø蘇州園區規劃上形成的功能完善的分區,不同的功能分區在園區的發展中承擔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為園區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功能板塊區位Ø十五年的發展歷程中,蘇州工業園以高起點、大手筆創造了後來居上、跨越騰飛的發展奇跡Ø由於外資導向型帶來的產業結構比例的失衡和由於金融危機造成進出口下滑,優二進三,深化中新合作的轉型發展,成為園區今後發展的重點醞釀啟動期1992-1994奠定基礎期1994-2001–中方財團股比由35%調整為65%,承擔園區開發公司的大股東責任和園區管理的主要工作–開始湖東地區的開發建設–園區的產業體系已經初步形成–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九次會議,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提出蘇州工業園區要加快建設成為四個示範區,園區二次創業正式提出;–中新政府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由新加坡協助招商,引入多項總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大項目–奠定組織基礎:從三個層面建立領導和工作機構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中新雙邊工作委員會;聯絡機構–奠定物質基礎:中新雙方財團合資組建了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奠定招商基礎:新方向中方提供了豐富的招商經驗和既有的招商網路–奠定“軟體”基礎:編制68項體現園區特色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加速發展期2001-2007轉型發展期2008-–園區開始二次創業,轉型發展–工業園區將今年的工作重點概括為:製造業升級、科技跨越、服務業倍增、生態優化。
–蘇州工業園以後的發展方向:一個是優二進三,一個是深化中新合作產業發展鄰里中心起步期00年02年03年 04年01年06年08年09年07年05年99年98年97年借鑒新加坡經驗的第一個鄰里中心新城大廈,97年興建,98年建成2001年,貴都大廈鄰里中心建成《蘇州總體規劃2004-2020》提出市域cbd在園區的概念鄰里中心快速發展,師惠等五座鄰里中心修建,截止到08年,園區7座鄰里中心,總建面超過12萬平,形成集商業、文化、體育、衛生、教育等於一體的居住商業中心歐尚、沃爾瑪家樂福等商場進駐;左岸商業街、湖濱新天地、聯豐廣場等規模型特色商業街區陸續出現Cbd商業辦公功能的完善,李公堤商業街,圓通時代廣場、東方之門的修建等鄰里中心發展期、CBD建設期CBD擴展期Ø鄰里中心首先擔負園區配套功能的職責;借鑒新加坡經驗的第一個鄰里中心新城大廈98年建成,ØCBD的規劃建設,園區的配套更加完善;《蘇州總體規劃2004-2020》提出市域cbd在園區的概念,園區的發展上升到城市的高度;與此同時,鄰里中心的發展更加成熟,大型商場開始進駐園區,特色商業街開始形成ØCBD功能逐步完善;李公堤商業街圓通時代廣場、東方之門修建鄰里中心湖東大廈鄰里中心貴都大廈鄰里中心新城大廈鄰里中心玲瓏大廈鄰里中心沁苑大廈鄰里中心師惠大廈金雞湖商業廣場李公堤風情商業水街青積案湖商業廣場左岸商業街中央商業廣場圓通時代廣場久光百貨蘇杭時代購物廣場湖濱新天地東沙湖商業廣場蘇州園區配套圖配套發展宏觀——空間佈局模式空間佈局——圈層+軸線n圈層居住區:緊鄰金雞湖工業區:無污染高科技工業(100-1000米隔離帶);一般工業商業區:服務鎮內居民和周圍鄉鎮n軸線服務業走廊:商務區、行政服務區、休閒游憩區、生態綠化區縱向軸線式規劃不僅保證了園區本身良好的空間發展形態,也使得新區與老城區有機連成整體。
工業園區是古城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原有城市空間的生長與發展一般工業圈高科技工業圈居住圈生態核用地類型 面積(ha)比例居住用地1524.224.0%公共設施用地442.77.0%工業用地2119.733.4%其中:高科技工業375.85.9%普通工業1743.927.5%空間佈局結構示意圖空間佈局結構示意圖宏觀——彈性空間佈局模式n分為三個片區:西部公建配套區、中部居住配套區和東部工業組團區分為三期開發n在規劃中引入“白地”、“灰地”、“彈性綠地”等理念,對於短期內不明確用途的地塊實施彈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開發效益和集約利用水準n彈性、合理的空間結構可保證工業園區各種功能活動和經濟運轉的高效、環境的優美、衛生與舒適因此,工業園區空間結構的開放度與生長機制自然成為判斷工業園區使用性質的重要條件之一 用地類型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總計面積(ha)比例面積(ha)比例面積(ha)比例面積(ha)比例居住用地32427.9%449.218.7%75127.0%1524.224.0%公共設施用地1008.6%195.18.1%147.65.3%442.77.0%工業用地30426.2%971.540.5%844.230.3%2119.733.4%白地:白地:對這一地塊還沒有清晰認識,功能對這一地塊還沒有清晰認識,功能不確定不確定彈性綠地:彈性綠地:彈性綠地兩邊是不同的性質用地,彈性綠地兩邊是不同的性質用地,隨著建設的推進可以慢慢壓縮,最終成隨著建設的推進可以慢慢壓縮,最終成為一個小型綠化帶。
為一個小型綠化帶中觀——工業區佈局模式工業發展原則:1.地理因素考慮風向,土質及五級航道的便利因素,工業用地集中在園區三期東部2.有效的、可靠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效的、可靠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援工業少倉儲的發展道路的寬度及容量必須能夠應付將來的繁忙交通的需求3.城市設計控制面臨主幹道的工業地段應城市設計的控制,以提高地塊內廠房的質素與外觀高科技工業地段也應實施高標準的建築設計,以體現高科技的形象4.環境的全面考慮生活區鄰近的工業區,只允許容納無污染及輕工業一般工業則應佈置在離生活區比較遠的地塊.故此區必須與生活區隔離100米至一公里.設置一條帶狀形無污染高科技工業地帶,作為隔離帶5.工業廠房的多樣化除了提供工業地塊外,三期內也應提供一些現成廠房,使廠家他們能立刻投入生產縮短啟動的時間預留8%至10%的土地以作各類型現成廠房建設之用6.園林及綠化規劃提供優質理想工作環境綠化規劃使園區更為特出其優點中觀——工業區佈局模式一般工業高科技工業輕工業工業工業生產倉儲港區甲類乙類輕工業:很少造成環境污染,與生活區隔離帶不小於50米甲類:一般工業100米至300米乙類:一般工業500米至1000米高科技工業:毗鄰生活區的中央條形地帶,這地帶可同時充作生活與北部一般工業分區的隔離帶倉儲:位於港口內腹地在用作污染性配套設施的緩衝帶上近於便利高速公路用地類型面積(公頃)百分率(%)工業生產844.279其中:輕工業與一般工業小分區664.762高科技小分區179.517倉儲137.413對外交通(碼頭)888總計1069.6100中觀——工業區佈局模式配套設施:n工人宿舍:占地17公頃,分佈於5個不同的區域,可容納27000人,這些宿舍只作暫時性質的用途、待園區全面發展後,將會改為工業用地。
n公共汽車及轉換站,行人過道n園林綠地,街道標誌n綜合性便利中心及食堂:建議每八千至一萬工人設一綜合性便利中心,其位置應定在不超過15分鐘的步程內綜合性便利中心提供:n食坊及食堂n空調餐館n銀行(或自動取款機)n郵政分局n門診所n托兒所n娛樂設施n養護辦公室及貯料室工業區的配套設施主要為工人提供工作時間的生活類服務技術手段——生態環境保護n生態理念:功能分區、項目分類、產業引導、雨汙分流、清潔能源、廢汙控制、景觀綠化;n五道生態防線:污染禁入——生態緩衝——雨汙截留——集中供熱——垃圾處理;n建設覆蓋全區的生態基礎設施;n安裝污水管網成分構成(TOC)線上監測系統,實現區域汙水處理水質遠端監控;n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中水回用、節能減耗、減汙增效等迴圈經濟試點和環境體系認證活動,區內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和固廢綜合利用綠分別達92%和95%;n持續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立多層次、多功能、立體化、網路式的綠地生態系統和城市景觀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