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整脊疾病学颈椎劳损病.ppt

68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77810961
  • 上传时间:2024-08-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72.50K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整脊疾病学整脊疾病学第一章第一章 颈椎劳损病颈椎劳损病 内容内容 二、寰枢关节错位三、颈椎间盘退变椎曲紊乱综合征附:以宗健脊十八式一、急性斜颈(落颈) 概述概述 颈椎病可以泛指发生于颈椎的病变自20世纪70年代杨克勤教授提出因劳损引起的颈椎病变为颈椎病的概念之后,目前临床上颈椎病的概念有两种: 概述概述一、广义 由于劳损引起的维系颈椎平衡的肌力平衡的肌力失衡导致颈椎的结构等改变,损害神经,甚至压迫椎管内的颈髓所引起的一些列症状、体征的统称二、狭义 指颈椎间盘退变、椎曲紊乱综合征 一、急性斜颈(落枕)一、急性斜颈(落枕) 1、概念、概念 因突发性颈部一侧肌肉疼痛而致头项部活动被限制,颈部被动向一侧倾斜,或屈曲位或后伸位,为急性斜颈,俗称“落枕” 2、功能解剖与损伤机制、功能解剖与损伤机制n n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是支撑头颅并起旋转、侧屈运动的主要肌肉动力,若因过度劳累或外感邪气而受损,则可发生痉挛n n头颅与颈椎由颅骨与寰椎组成颅椎关节相连,若头颅过度侧屈或前屈或寰枢关节不平衡,刺激颈神经,可导致肌肉痉挛、疼痛 3、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病因病机 n n风寒外袭——脉络受损,经气不调。

      n n气滞血瘀——气血凝滞,脉络痹阻 4、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n n症状:睡眠后,突发性头部活动受限,呈屈曲或后伸位向一侧倾斜n n病史:无明显外伤史、无发冷发热n n检查:X线可有颈椎侧弯、颈曲紊乱 5、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急性咽喉炎、颈部淋巴结炎、脑肿瘤、颈椎脓肿、急性创伤 6、治疗、治疗n n针刺:上风池、上风府、健侧内关、颈项穴n n药熨:颈肌、胸锁乳突肌(痛侧)n n布兜牵引:急性期缓解后(一般3天后),可行仰卧位颈椎布兜牵引 二、寰枢关节错位二、寰枢关节错位 1、概念、概念 因枢椎旋转、倾斜或前倾,导致与寰椎组成的关节正常位置偏移,引起的症状、体征,称寰枢关节错位 2、特点、特点n n寰枢关节易于错位 关节面平坦,关节囊松弛; 关节活动频繁;n n不易发现 该关节很小,x线片不易见到; 寰枢关节半脱位造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与一般颈椎病的表现没有特殊区别; 3、相关解剖、相关解剖n n上部颈椎为寰椎和枢椎n n寰椎与枕骨相关节为寰枕关节,是颅脑与全身衔接的枢纽n n寰椎与枢椎相关节称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的组成寰枢关节的组成n n寰枢外侧关节,左右各一,有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关节囊的后部及内侧均有韧带加强n n寰枢正中关节:由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关节面与寰椎横韧带中部前面构成属于车轴关节,寰枢关节沿齿突垂直轴转动,使头连同寰椎进行旋转运动n n寰枕关节:由寰椎两侧侧块的上关节凹与相应的枕骨髁构成的椭圆关节 经测量,寰枢前间隙应小于经测量,寰枢前间隙应小于3mm3mm,大于此值即为半,大于此值即为半脱位或脱位脱位或脱位 n n枕寰间只有“点头”运动,而寰枢关节才有“摇头”运动n n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几乎完全依赖于韧带结构寰椎环绕齿突运动,被横韧带牢固的固着于齿突上横韧带(十字韧带)紧张而有弹性,维持着寰枢之间的正常关系 4、病因病理、病因病理病因病因n n寰枢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寰枢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n n局部炎症,致关节滑膜渗出,关节囊肿胀局部炎症,致关节滑膜渗出,关节囊肿胀n n关节周围肌痉挛和韧带挛缩关节周围肌痉挛和韧带挛缩 由于寰枢椎相对位置发生旋转,偏移或倾斜等细微改变,使椎动脉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n n常可出现血管紧张性改变常可出现血管紧张性改变( (如头痛、血压异常如头痛、血压异常) )n n眼、耳、心血管及内脏功能紊乱。

      眼、耳、心血管及内脏功能紊乱 5、诊断、诊断n n病史n n症状n n体征n n影像学检查 症状症状n n眩晕眩晕 因颈部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因颈部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n n疼痛疼痛n n头痛和眩晕一般同时存在头痛和眩晕一般同时存在n n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并有灼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并有灼热感热感n n少数病人有痛觉过敏,摸及头部即感疼痛明显少数病人有痛觉过敏,摸及头部即感疼痛明显n n其中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其中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n n副神经周围支配的斜方肌,其根性的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副神经周围支配的斜方肌,其根性的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而从斜方肌穿出的枕大神经支受到挤压诱发临床斜方肌痉挛,而从斜方肌穿出的枕大神经支受到挤压诱发临床症状n n寰椎或枢椎发生移位时也可刺激从椎间孔中穿出的枕大神经而寰椎或枢椎发生移位时也可刺激从椎间孔中穿出的枕大神经而诱发头痛诱发头痛 症状症状n n视觉障碍视觉障碍n n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变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变n n病人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复视、幻视,严重失明。

      病人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复视、幻视,严重失明n n突然摔倒突然摔倒n n椎动脉受刺激导致椎体交叉缺血引起椎动脉受刺激导致椎体交叉缺血引起n n当病人颈部旋转时突然感到下肢发软而摔倒当病人颈部旋转时突然感到下肢发软而摔倒n n发病时病人意识清楚,短时间内能自己起来,甚至行走发病时病人意识清楚,短时间内能自己起来,甚至行走n n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精神抑郁n n植物神经与内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与内脏功能紊乱n n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多汗或无汗、流涎、心律失常、项背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多汗或无汗、流涎、心律失常、项背胸部烧灼感、蚁行感、胸闷、呼吸节律不均匀胸部烧灼感、蚁行感、胸闷、呼吸节律不均匀 体征体征 病人头可斜向一侧,呈前伸位或斜颈状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X线表现线表现 n n张口位:齿状突偏歪或前倾n n侧位:C1、2、3有成角旋转,颈曲有改变。

      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寰枢关节腔右宽左窄,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寰枢关节腔右宽左窄,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寰枢关节腔右宽左窄,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寰枢关节腔右宽左窄,提示齿状突侧偏提示齿状突侧偏提示齿状突侧偏提示齿状突侧偏 6、鉴别诊断、鉴别诊断n n梅尼埃病n n三叉神经痛n n桥脑小脑脚病变n n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7、治疗、治疗n n1、理筋方法 (1)药熨:颈部、胸背、寰枢部位结合部 (2)骨空针调压法:针上风池、上风府、脑空等穴位 (3)寰枢椎部位用轻柔手法按摩 7、治疗、治疗n n2、练功 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第1、2、3、4、5、6、7式n n3、方药辨证论治n n治疗注意事项:不宜做布兜牵引;禁用寰枢椎的高度旋转和后伸手法,不宜用斜扳法 三、颈椎间盘退变椎曲紊乱综合征三、颈椎间盘退变椎曲紊乱综合征 1、概念、概念 颈椎间盘因损伤或年龄因素膨出后纤维化,甚至软骨化,或钩椎关节软骨退变、增生或韧带钙化,导致椎曲紊乱、颈椎力学结构改变、神经和椎动脉受损,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颈椎间盘退变椎曲紊乱综合征,即颈椎病 2、颈椎病的中医认识、颈椎病的中医认识 颈椎病,中医根据症状可将其分属颈椎病,中医根据症状可将其分属 “ “痹症痹症” ”、、 “ “眩眩晕晕” ”、、“ “痿证痿证” ”等范畴。

      在病因学上通常认为是外等范畴在病因学上通常认为是外伤、伤、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所致,头晕、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所致,头晕、目眩、耳鸣则与痰浊、肝风、虚损有关中医不仅目眩、耳鸣则与痰浊、肝风、虚损有关中医不仅仅将颈椎病着眼于颈肩背臂等局部仅将颈椎病着眼于颈肩背臂等局部 ,而且还有机地,而且还有机地联系脏腑、经络、气血等整体进行辨证施治;并将联系脏腑、经络、气血等整体进行辨证施治;并将肝、脾、肾等内脏的功能与筋骨、肌肉、关节功能肝、脾、肾等内脏的功能与筋骨、肌肉、关节功能 有机结合,注重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有机结合,注重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故而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经络受阻、肝作用,故而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经络受阻、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痰湿困阻及外伤等型肾不足、气血虚弱、痰湿困阻及外伤等型 3、发病率、发病率 颈椎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40~50岁的发病率为20%,60岁以上者达50%,而70岁以上则更高颈椎病多为青中年好发,目前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近年来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4、病因、病因n n上部胸椎慢性劳损性侧凸上部胸椎慢性劳损性侧凸 据调查据调查448448例颈曲紊乱的颈椎病患者,发现其例颈曲紊乱的颈椎病患者,发现其中中87%87%的患者有上段胸椎超的患者有上段胸椎超5°5°侧凸,其中大多为长期侧凸,其中大多为长期伏案、俯首工作的人。

      伏案、俯首工作的人n n肩背肌受凉、粘连肩背肌受凉、粘连 还可因刺激神经引起胸闷、胃肠功能紊乱等还可因刺激神经引起胸闷、胃肠功能紊乱等n n外伤外伤 肿胀、充血、渗出肿胀、充血、渗出n n椎间盘膨出和退变椎间盘膨出和退变 由于慢性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某一椎体旋转由于慢性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某一椎体旋转 5、功能解剖及损伤机制、功能解剖及损伤机制(1)颈曲依赖前宽后窄的椎间隙维持正常的结构力学和运动力学,椎间隙内含椎间盘 (2)钩椎关节及其组成的神经根孔是由正常的椎曲决定方位和大小3)腰椎的序列会影响颈曲的序列 (4)椎动脉是由锁骨下动脉左右各发出一支,从第6颈椎横突孔进入后沿各横突孔上行,至环椎侧块有一个迂曲,然后进入大脑汇合成基底动脉,主要支配大脑后1/3与小脑 (5)椎间盘退变若不影响椎曲,则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体征 6、症状、症状n n眩晕 为主要症状,可为旋转性、浮动性、摇晃性、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等n n头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侧支循环血管扩张n n发音障碍 发音不清、嘶哑,或口唇麻木感。

      6、症状、症状n n精神症状 以神经衰弱多见n n颈脊神经受累表现 肩膀痛、上肢麻痹等n n交感神经症状 心慌、胸闷、健忘等 7、诊断、诊断n n根据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诊断n n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了解到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改变、是否有骨质增生、关节错位等 X X线照片颈椎有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椎曲线照片颈椎有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椎曲线照片颈椎有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椎曲线照片颈椎有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椎曲加大或变直或反弓等加大或变直或反弓等加大或变直或反弓等加大或变直或反弓等 8、诊断分型、诊断分型n n不同于以往临床上的分型,韦以宗等主要以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常用分型为: (1)神经根型 (2)椎动脉型 (3)椎动脉-神经根型 9、治疗、治疗1、理筋理筋 包括膏摩、药熨法、骨空针调压(按部位分型法辨证用穴)2、整脊整脊 (1)牵引 用平衡牵引法或卧位牵引法 (2)调椎整曲n n理筋折顶法n n兜颌旋转法n n颈胸枢纽旋转法n n挺胸端提法 9、治疗、治疗3、方药辨证论治 颈病灵、天麻钩藤饮4、练功疗法 “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第一至十 二式。

      n n本病治疗以调曲为主要治疗目标 以宗健脊十八式以宗健脊十八式 练功疗法十八式n n第一式:虎项擒拿式第一式:虎项擒拿式第一式:虎项擒拿式第一式:虎项擒拿式n n第二式;抱头侧颈式第二式;抱头侧颈式第二式;抱头侧颈式第二式;抱头侧颈式n n第三式:抱头屈曲式第三式:抱头屈曲式第三式:抱头屈曲式第三式:抱头屈曲式n n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n n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五式:左右开弓式n n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n n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n n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n n第九式:摸膝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n n第十式:挺胸后伸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n n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n n第十二式:剪步转盆式第十二式:剪步转盆式第十二式:剪步转盆式第十二式:剪步转盆式n n第十三式:金鸡独立式第十三式:金鸡独立式第十三式:金鸡独立式第十三式:金鸡独立式n n第十四式:过伸腰肢式第十四式:过伸腰肢式第十四式:过伸腰肢式第十四式:过伸腰肢式n n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n n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n n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n n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 第一式:虎项擒拿式第一式:虎项擒拿式n n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及头颈夹肌、肩胛提肌是及头颈夹肌、肩胛提肌是及头颈夹肌、肩胛提肌是及头颈夹肌、肩胛提肌是维持颈曲、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曲、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曲、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曲、支撑头颅重力的重要肌力。

      此组肌肉因的重要肌力此组肌肉因的重要肌力此组肌肉因的重要肌力此组肌肉因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继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继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继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继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组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组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组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组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施重要措施重要措施重要措施n n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按摩推拿的方法,可使粘按摩推拿的方法,可使粘按摩推拿的方法,可使粘按摩推拿的方法,可使粘连松解,缺血者增加血运连松解,缺血者增加血运连松解,缺血者增加血运连松解,缺血者增加血运和肌容积,增强肌张力和肌容积,增强肌张力和肌容积,增强肌张力和肌容积,增强肌张力n n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双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双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双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双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后肌肉,并提拔拿捏颈后肌肉,并提拔拿捏颈后肌肉,并提拔拿捏颈后肌肉,并提拔10~2010~20次。

      次n n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不要拿伤皮肤不要拿伤皮肤不要拿伤皮肤不要拿伤皮肤 第二式;抱头侧颈式第二式;抱头侧颈式第二式;抱头侧颈式第二式;抱头侧颈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颈椎侧屈、旋转运动,主要依靠颈椎侧屈、旋转运动,主要依靠颈前外侧的前、中、后斜角肌,胸锁乳突肌颈前外侧的前、中、后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后外侧的斜方肌,左右两侧需平衡协调和后外侧的斜方肌,左右两侧需平衡协调斜角肌是起于颈椎斜角肌是起于颈椎1~6的横突前缘,止于第的横突前缘,止于第1、、2肋骨上斜方肌起于颈椎横突后缘,止肋骨上斜方肌起于颈椎横突后缘,止于肩胛及锁骨外缘如果长期头颈单向运动于肩胛及锁骨外缘如果长期头颈单向运动(即经常向右或左一方转动),例如教师上(即经常向右或左一方转动),例如教师上课习惯单向转身向学生、向黑板,长期坐教课习惯单向转身向学生、向黑板,长期坐教室侧方的学生,或办公室接待客人长期一方室侧方的学生,或办公室接待客人长期一方向转头等等,可导致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向转头等等,可导致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单侧劳损(运动多充血,运动少缺血)斜方肌单侧劳损(运动多充血,运动少缺血)肌力不平衡,所维系之颈椎骨出现单侧旋转,肌力不平衡,所维系之颈椎骨出现单侧旋转,钩椎关节紊乱而引起颈椎病。

      钩椎关节紊乱而引起颈椎病防治机制:防治机制:颈椎中轴位依靠两侧斜方肌、胸颈椎中轴位依靠两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平衡,侧颈锻练这二组肌锁乳突肌和斜角肌平衡,侧颈锻练这二组肌肉的肌力,使受损者得到恢复,受累者不致肉的肌力,使受损者得到恢复,受累者不致损伤,维持或恢复正常颈椎力学平衡损伤,维持或恢复正常颈椎力学平衡练功方式:练功方式:正位、两目平视,双手屈肘,两正位、两目平视,双手屈肘,两手掌合拢于脑后,然后将头颈往一侧屈,并手掌合拢于脑后,然后将头颈往一侧屈,并稍加压力,左右侧屈各稍加压力,左右侧屈各10~2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侧屈时胸廓、腰背,保持直立不侧屈时胸廓、腰背,保持直立不动 第三式:抱头屈曲式第三式:抱头屈曲式第三式:抱头屈曲式第三式:抱头屈曲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头颈屈伸运动是靠颈前的斜角肌(屈)和颈后头颈夹肌、头颈屈伸运动是靠颈前的斜角肌(屈)和颈后头颈夹肌、项韧带、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长期低头或半低头工作,如阅项韧带、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长期低头或半低头工作,如阅读、书写、司机、电脑、财会、缝纫工、车床工等工种,容易导致伸读、书写、司机、电脑、财会、缝纫工、车床工等工种,容易导致伸肌群劳损。

      特别是项韧带该韧带是颈部最坚韧的骨骼肌韧带,深埋肌群劳损特别是项韧带该韧带是颈部最坚韧的骨骼肌韧带,深埋于所有颈椎叉状棘突中,起到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椎正常向前弯曲于所有颈椎叉状棘突中,起到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椎正常向前弯曲的曲度以及各颈椎中轴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劳损,肌力下降,颈椎的曲度以及各颈椎中轴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劳损,肌力下降,颈椎骨失去中心维系力,产生旋转、侧弯、出现颈曲紊乱,而致颈椎病骨失去中心维系力,产生旋转、侧弯、出现颈曲紊乱,而致颈椎病防治机制:防治机制:锻炼颈部与损伤之伸肌群,维护对颈曲及颈椎中轴的肌力锻炼颈部与损伤之伸肌群,维护对颈曲及颈椎中轴的肌力练功方式:练功方式: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第二步:抱头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复复10~2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 第三式、抱头屈伸式(之一)第三式、抱头屈伸式(之一) 第三式、抱头屈伸式(之二)第三式、抱头屈伸式(之二) 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同第一式。

      长期劳累及风:同第一式长期劳累及风寒外袭,可导致斜方肌、肩胛提肌痉寒外袭,可导致斜方肌、肩胛提肌痉挛、粘连,颈椎力平衡失调挛、粘连,颈椎力平衡失调防治机制:防治机制:侧屈后,可使屈侧肌肉松侧屈后,可使屈侧肌肉松弛,伸侧肌肉紧张,松肩运动使其各弛,伸侧肌肉紧张,松肩运动使其各组肌肉起止点受到牵拉、抖动,松解组肌肉起止点受到牵拉、抖动,松解粘连、恢复肌力粘连、恢复肌力练功方式:练功方式:正立、自主侧颈,双手下正立、自主侧颈,双手下垂,抖、摇动双肩带胛,先前摇垂,抖、摇动双肩带胛,先前摇10~20次,再后摇次,再后摇10~20次,上下次,上下抖动抖动10~2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如松肩过程,自感有麻痹如松肩过程,自感有麻痹者,为已有肌肉粘连,应加大力度者,为已有肌肉粘连,应加大力度 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五式:左右开弓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同第二式同第二式防治机制:防治机制:运动双上肢,使肩胛带得到充分舒展,调整因伏位单上肢操运动双上肢,使肩胛带得到充分舒展,调整因伏位单上肢操作导致胸背肌力不平衡作导致胸背肌力不平衡练功方式:练功方式:站立位,双手屈肘握拳合拢于两胁下,然后一手伸直奋力向站立位,双手屈肘握拳合拢于两胁下,然后一手伸直奋力向前,另一手肩肘向后,左右交替,做前,另一手肩肘向后,左右交替,做10~20次。

      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伸直上肢需用力,另一肩尽力向后背靠拢伸直上肢需用力,另一肩尽力向后背靠拢 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同第二、三式同第二、三式防治机制:防治机制:使肩胛后耸,向胸椎合拢,使肩胛后耸,向胸椎合拢,以松解大小菱形肌与斜方肌因劳累充血以松解大小菱形肌与斜方肌因劳累充血或损伤而粘连,使疲劳恢复,血运改善,或损伤而粘连,使疲劳恢复,血运改善,损伤修复因劳损而错位之胸肋关节得损伤修复因劳损而错位之胸肋关节得到调整恢复到调整恢复练功方式:练功方式:正立、屈双肘提肩,使双肩正立、屈双肘提肩,使双肩往背靠拢,同时作深呼吸以扩胸,又称往背靠拢,同时作深呼吸以扩胸,又称“扩胸运动扩胸运动”,反复,反复30~5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头颈不动,提胸,两肩双力头颈不动,提胸,两肩双力往后靠如有酸痛感,说明已有损伤,往后靠如有酸痛感,说明已有损伤,应多作此运动式,以达到自我康复应多作此运动式,以达到自我康复 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维系颈椎椎曲及中轴位之斜方肌、头颈维系颈椎椎曲及中轴位之斜方肌、头颈夹肌,项韧带均以肩胛、胸椎为附着点,上连颈椎夹肌,项韧带均以肩胛、胸椎为附着点,上连颈椎下连上段胸椎。

      因劳损或风寒损伤,肌力失去平衡,下连上段胸椎因劳损或风寒损伤,肌力失去平衡,上可导致颈椎紊乱,下可导致胸椎肋胸关节、胸椎上可导致颈椎紊乱,下可导致胸椎肋胸关节、胸椎小关节紊乱,颈椎旋转、侧弯,可压迫神经根、椎小关节紊乱,颈椎旋转、侧弯,可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胸肋关节、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支配内脏动脉胸肋关节、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支配内脏的神经紊乱,出现心动过速、胸闷、胃脘胀闷等并的神经紊乱,出现心动过速、胸闷、胃脘胀闷等并发症另一方面,肩胛骨上部肋骨背部组成胸胛关发症另一方面,肩胛骨上部肋骨背部组成胸胛关节,其冈上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可使肩胛上移;节,其冈上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可使肩胛上移;大小圆肌及大小菱形肌(附着胸椎)可使肩胛骨左大小圆肌及大小菱形肌(附着胸椎)可使肩胛骨左右摆动肩胛部肌肉可因长期单一上肢活动或风寒右摆动肩胛部肌肉可因长期单一上肢活动或风寒而受损,肌肉缺血粘连,可导致胸椎关节紊乱而受损,肌肉缺血粘连,可导致胸椎关节紊乱防治机制:防治机制:运动肩胛内大、小菱形肌对胸椎中轴位运动肩胛内大、小菱形肌对胸椎中轴位的稳定作用(左右平衡),左右转动胸廓,调节肩的稳定作用(左右平衡),左右转动胸廓,调节肩胛内肌肉对胸椎的平衡力,纠正胸椎关节错缝。

      胛内肌肉对胸椎的平衡力,纠正胸椎关节错缝练功方式:练功方式:正立、双手抱紧两肩,左右转摇胸廓各正立、双手抱紧两肩,左右转摇胸廓各30~5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转胸时,尽量腰胯不动转胸时,尽量腰胯不动 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胸椎与腰椎之间的胸腰部是脊胸椎与腰椎之间的胸腰部是脊柱运动的枢纽,因此运动胸廓可带动腰椎柱运动的枢纽,因此运动胸廓可带动腰椎其运动力主要是背阔肌和腰骶棘肌,这二其运动力主要是背阔肌和腰骶棘肌,这二组肌肉可因长期坐位(如司机、办公室工组肌肉可因长期坐位(如司机、办公室工作等)而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胸腰椎作等)而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胸腰椎关节紊乱,产生腰背痛关节紊乱,产生腰背痛防治机制:防治机制:双手抱腰背部,以稳定二组肌双手抱腰背部,以稳定二组肌肉,转动胸廓,使之肌力协调平衡,久坐肉,转动胸廓,使之肌力协调平衡,久坐充血可消散,损伤可恢复充血可消散,损伤可恢复练功方式:练功方式:正立,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正立,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10~2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转。

      转 第九式:摸膝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同第八式同第八式防治机制:防治机制:在第八式基础上,增在第八式基础上,增大胸腰枢纽的活动度,使因久坐、大胸腰枢纽的活动度,使因久坐、久站疲劳缺血之肌肉恢复血运,久站疲劳缺血之肌肉恢复血运,消除疲劳,已损伤者增加血运,消除疲劳,已损伤者增加血运,使之恢复肌力平衡使之恢复肌力平衡练功方式:练功方式:正立,略弯腰,右手正立,略弯腰,右手触摸左膝,左手触摸右膝,交替触摸左膝,左手触摸右膝,交替进行,各进行,各10~2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转胸时,腰部不弯曲转胸时,腰部不弯曲 第十式:挺胸后伸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同六、八式同六、八式防治机制:防治机制:经六、七、八、九式运动后,胸经六、七、八、九式运动后,胸椎左右肌力得到调节,胸椎关节左右松解,椎左右肌力得到调节,胸椎关节左右松解,本式使之关节前后松解粘连,错缝复位本式使之关节前后松解粘连,错缝复位练功方式:练功方式:双手按压胸背,双肩往后作挺胸,双手按压胸背,双肩往后作挺胸,略伸腰,并同时叫喊略伸腰,并同时叫喊“呵呵”声,调节肺活量声,调节肺活量反复反复20~50次。

      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挺胸时头颈及骨盆不动挺胸时头颈及骨盆不动 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同第六、八式同第六、八式防治机制:防治机制:提升胸廓,使胸肋关节及胸椎关提升胸廓,使胸肋关节及胸椎关节上下运动,松解肌肉韧带粘连,调节胸膈节上下运动,松解肌肉韧带粘连,调节胸膈郁闷伸展腰椎各组肌肉,消除疲劳伸展腰椎各组肌肉,消除疲劳练功方式:练功方式:正立,稍息步态,两目平视,双正立,稍息步态,两目平视,双足站稳,腰背挺直,收腹、抬头、双手五指足站稳,腰背挺直,收腹、抬头、双手五指交叉,上举头顶,并向上伸展,同时喊出交叉,上举头顶,并向上伸展,同时喊出“呼呼”声,双手放下,再上举,反复声,双手放下,再上举,反复20~5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上举双手,同时尽力使胸廓上升上举双手,同时尽力使胸廓上升 第十二式:剪步转盆式第十二式:剪步转盆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腹部肌肉如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部肌肉如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均与髂腰肌相连,与脏器形成腹内压维腹横肌,均与髂腰肌相连,与脏器形成腹内压维持腰椎平衡同时,腰椎屈肌持腰椎平衡同时,腰椎屈肌——腰大肌在腹腔腰大肌在腹腔后下连腿部内收肌群,止于股骨小转子。

      长期坐后下连腿部内收肌群,止于股骨小转子长期坐位,腹肌、腰大肌容易松弛,维系力减弱,导致位,腹肌、腰大肌容易松弛,维系力减弱,导致腰椎不稳另一方面,下肢外展之阔筋膜张肌因腰椎不稳另一方面,下肢外展之阔筋膜张肌因劳损而导致臀上皮神经卡压,出现疼痛劳损而导致臀上皮神经卡压,出现疼痛防治机制:防治机制:剪步(双下肢交叉运动)主要运动内剪步(双下肢交叉运动)主要运动内收肌群及腹肌群,消除疲劳,使髂腰肌,阔筋膜收肌群及腹肌群,消除疲劳,使髂腰肌,阔筋膜张肌,有粘连可松解,缺血可改善,恢复下肢内张肌,有粘连可松解,缺血可改善,恢复下肢内收外展及腰部屈伸肌力平衡收外展及腰部屈伸肌力平衡练功方式:练功方式:立正,右脚起步跨至左下肢前方,后立正,右脚起步跨至左下肢前方,后左脚起步跨至右下肢前方呈剪交剪步态,向前左脚起步跨至右下肢前方呈剪交剪步态,向前8步;步;退后反交叉步态退后反交叉步态8步,前、后各步,前、后各10~2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交叉步态时,避免两下肢冲撞,并保交叉步态时,避免两下肢冲撞,并保持身体平衡持身体平衡 第十三式:金鸡独立式第十三式:金鸡独立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骨盆是脊柱的基础,维系腰椎、胸椎中骨盆是脊柱的基础,维系腰椎、胸椎中轴位之骶棘肌、腰背筋膜均起于骨盆两髂骨。

      其骶轴位之骶棘肌、腰背筋膜均起于骨盆两髂骨其骶骨承载腰椎因此,骨盆损伤,出现倾斜,即可继骨承载腰椎因此,骨盆损伤,出现倾斜,即可继发腰椎侧弯骨盆之髂骨与骶骨由韧带连结,特别发腰椎侧弯骨盆之髂骨与骶骨由韧带连结,特别是骶髂韧带,妇女可因妊娠产后恢复不好,或长期是骶髂韧带,妇女可因妊娠产后恢复不好,或长期侧身卧等等而导致骶髂韧带劳损、松弛或痉挛对侧身卧等等而导致骶髂韧带劳损、松弛或痉挛对骶髂关节维系力减弱,由于下肢步行垂直应力作用,骶髂关节维系力减弱,由于下肢步行垂直应力作用,可导致骶髂关节错缝引起下腰痛,甚至骨盆倾斜可导致骶髂关节错缝引起下腰痛,甚至骨盆倾斜防治机制:防治机制:运用身体垂直弹性力,锻炼骶髂韧带,运用身体垂直弹性力,锻炼骶髂韧带,使之劳损者恢复,维持力平衡使之劳损者恢复,维持力平衡练功方式:练功方式:双手叉腰,单下肢直立,弹跳,左右下双手叉腰,单下肢直立,弹跳,左右下肢交替各肢交替各10~2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如患者有膝关节炎性关节炎或下肢伤疼如患者有膝关节炎性关节炎或下肢伤疼者,改为单下肢站立如在弹跳中下腰痛者,说明者,改为单下肢站立如在弹跳中下腰痛者,说明骶髂关节已有损伤,应找整脊师调治。

      骶髂关节已有损伤,应找整脊师调治 第十四式:过伸腰肢式第十四式:过伸腰肢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同十五式同十五式防治机制:防治机制:调整竖脊肌、腰大肌、调整竖脊肌、腰大肌、腹外、内斜、腹直肌以及骶髂韧腹外、内斜、腹直肌以及骶髂韧带前后的维系力带前后的维系力练功方式:练功方式:正立、双手向前着地正立、双手向前着地爬下,双下肢伸直,但胸腹不着爬下,双下肢伸直,但胸腹不着地,方法有三:地,方法有三:1式:作俯卧撑式式:作俯卧撑式——双上肢屈伸,双上肢屈伸,使身体及一下肢直上直上各俯使身体及一下肢直上直上各俯撑撑10~20次(可视体力增加);次(可视体力增加);2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胸,挺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胸,挺腹挺腰,反复腹挺腰,反复10~20次;次;3式:俯卧、伸腰,双上肢后展,式:俯卧、伸腰,双上肢后展,下肢后伸作飞燕式,下肢后伸作飞燕式,5~1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按俯卧撑要求胸腹及按俯卧撑要求胸腹及膝不能触地膝不能触地 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同第十四式同第十四式防治机制:防治机制:在十四式基础加强内收肌、在十四式基础加强内收肌、腰大肌的锻炼,并有防治膝关节骨性腰大肌的锻炼,并有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用。

      关节炎作用练功方式:练功方式:站立,双手叉腰,右下肢站立,双手叉腰,右下肢前跨,身体前倾,并屈膝(前弓),前跨,身体前倾,并屈膝(前弓),左下肢后伸直(后箭)后退回伸右膝,左下肢后伸直(后箭)后退回伸右膝,身体后倾,一前一后反复身体后倾,一前一后反复10~2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如膝关节有病变者,运动如膝关节有病变者,运动时避免屈膝引起疼痛时避免屈膝引起疼痛 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脊柱伸肌群不仅有伸直脊柱脊柱伸肌群不仅有伸直脊柱功能,还有支撑躯干的负重功能因长功能,还有支撑躯干的负重功能因长期坐位,易损伤,且背部肌肉也容易因期坐位,易损伤,且背部肌肉也容易因姿势不正而损伤,或受风寒损伤,逐步姿势不正而损伤,或受风寒损伤,逐步出现肌肉劳损,继发椎间隙变窄、后关出现肌肉劳损,继发椎间隙变窄、后关节腔变窄,因肌肉支撑力减弱而压力升节腔变窄,因肌肉支撑力减弱而压力升高,椎间盘、关节软骨受高张压而变性高,椎间盘、关节软骨受高张压而变性退化,椎骨排列紊乱、旋转、侧弯,椎退化,椎骨排列紊乱、旋转、侧弯,椎曲改变而刺激或卡压脊髓、神经,出现曲改变而刺激或卡压脊髓、神经,出现腰腿痛。

      腰腿痛防治机制:防治机制:以锻炼伸肌群为主,维护脊以锻炼伸肌群为主,维护脊柱的支撑力柱的支撑力练功方式:练功方式:正立、分步、挺膝,双手五正立、分步、挺膝,双手五指交叉,屈低头颈、弯腰,双手抵地方指交叉,屈低头颈、弯腰,双手抵地方向;再直立,弯腰,双手抵地,反复向;再直立,弯腰,双手抵地,反复10~2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双手抵地方向时,如能抵地双手抵地方向时,如能抵地更好,不能抵地尽量下弯,但双膝不能更好,不能抵地尽量下弯,但双膝不能屈曲 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腰椎的稳定,后靠竖脊腰椎的稳定,后靠竖脊肌,前靠腹肌及腹内压,因肥胖腹肌,前靠腹肌及腹内压,因肥胖腹肌松弛,腹内压减低,腰椎椎曲可肌松弛,腹内压减低,腰椎椎曲可增大而导致椎间盘退化、甚至小关增大而导致椎间盘退化、甚至小关节退化、崩解、腰椎滑脱节退化、崩解、腰椎滑脱防治机制:防治机制:锻炼腹肌及腹内压,和锻炼腹肌及腹内压,和竖脊肌维持对腰椎力平衡竖脊肌维持对腰椎力平衡练功方式:练功方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膝,仰卧、屈膝,双手抱膝,使全身屈曲,然后用力呈伸双下肢使全身屈曲,然后用力呈伸双下肢状(但手抱膝不松开),使上半身状(但手抱膝不松开),使上半身离床,力争能坐起(如开始不能坐离床,力争能坐起(如开始不能坐起,让旁人扶持),然后再躺下,起,让旁人扶持),然后再躺下,再坐起,反复再坐起,反复10次。

      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需入静,候气归丹田,需入静,候气归丹田,增加腹压增加腹压 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损伤病理:损伤病理:同第十七式同第十七式防治机制:防治机制:屈膝屈髋并使整屈膝屈髋并使整个腰椎呈屈曲状,在滚动状个腰椎呈屈曲状,在滚动状态下,恢复竖脊肌力态下,恢复竖脊肌力练功方式:练功方式:仰卧、屈膝、屈仰卧、屈膝、屈髋、上半身起立,伸手将双髋、上半身起立,伸手将双膝抱紧,稍加力势,使上半膝抱紧,稍加力势,使上半身坐起,并即躺下反复身坐起,并即躺下反复10~30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有髋、膝关节创有髋、膝关节创伤疾病和腰椎曲度变直、反伤疾病和腰椎曲度变直、反弓者,不宜此法弓者,不宜此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国开山东开大《土质学与土力学》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中学教师资格证】.docx 2025国开山东开大《特许经营概论》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真题(含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与管理》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开大《自然现象探秘》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消费心理学》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国开山东《小微企业管理》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doc 2025国开山东开大《资本经营》形成性考核123答案+终结性考试答案.docx 2025国开山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考123答案+终结性考试答案.docx 2025国开《视频策划与制作》形考任务1-4答案.docx 2025国开《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形考任务234答案+期末大作业答案.docx 2025国开电大《煤矿地质》形成性考核123答案.docx 2025国开电大《冶金原理》形考任务1234答案.docx 2025国开《在线学习项目运营与管理》形考任务1234答案.doc 2025国开电大《在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阶段测验1-4答案.docx 2024 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x 环保工程师---2023 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x 2025国开《液压与气压传动》形考任务一参考答案.docx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060616计分:形成性作业2、3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