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月塘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3无答案苏教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68755417
  • 上传时间:2022-08-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单元 课题人琴俱亡学习目标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导学过程预习导航1、    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  dǔ      )  都(    dū    )丧(   sāng    )(     sàng   )了(     liǎo   )  舆(   yú     )  调(   tiáo     )恸(  tòng     )2、    集体朗读课文3、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一) 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记载教师补充资料: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探究展示.以平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1、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改错: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2、原文:语时了不悲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2、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

      《晋书•列传十五》)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拓展延伸1、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切的体会?2、将本文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行合理想象质疑反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