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 色 产 业 富 山 乡2.doc
11页特 色 产 业 富 山 乡——试论秦安县林果业的发展近年来,为提高果品质量,秦安县以科技支撑扩基地,依托基地创品牌,同时,在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上确立了三个“先进”,即先进的观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三个“新”,即打造新品牌、引进新技术、建设新果园;“三防”,即防虫、防害、防冻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三”果品技术推广工作思路,今年,依托葫芦河、清水河川区优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桃棚基地,刘坪乡何湾村万亩优质桃基地、310国道沿线老果园改造建设项目点、莲花镇冯沟村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兴国镇红家坪千亩无公害桃基地等6个重点果品生产无公害蜜桃和苹果生产改造提升示范点基地秦安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属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人多地少,山多川少,县境内无地下矿藏,水资源贫乏,是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三西”农业建设县至目前,全县以果椒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7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栽植果椒的农户达7.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0%去年果椒总产量37.43123万吨,产值6.73979亿元,农民人均118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的44.1%,林果业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秦安县还是甘肃省的林果业大县,享有“中国桃之乡”、“花椒之乡”、“苹果之乡”的美称。
在秦安县的整体发展思路中,以林果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一直都摆在最主要的们置为了做大做强林果业,秦安县在林果产业发展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思想上发动,工作上引导,政策上鼓励,技术上保障,资金上扶持,扩基地、创优质、树品牌、拓市场, 坚持“引资增量、园区扩容、骨干支撑、科技创新、品牌带动”的发展思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滚动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何川工业园区,林果产业已成为全县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秦安县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果椒面积达71.43万亩,其中以花牛苹果、秦安蜜桃、早酥梨为主的水果面积48.88万亩,以花椒为主的干果面积22.55万亩 秦安林果业发展之迅速,特别是2008年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三年发展30万亩林果产业基地的目标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建成了刘坪乡何湾村、兴国镇红家坪优质蜜桃,莲花镇冯沟村、王尹乡南山优质苹果等一批万亩或千亩以上果品基地截至2010年底,全县林果总面积达79.3万亩,其中以苹果、桃为主的水果面积58.45万亩,以花椒为主的干果面积20.85万亩大力推广果树设施栽培,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桃棚417座,年产反季节油桃42万公斤,产值810万元。
无公害果椒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县果椒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达31.46万亩,其中无公害果品基地21.26万亩,无公害花椒基地10.2万亩2011年,该县积极实施310国道沿线老果园改造示范园建设、莲花镇红富士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刘坪何湾绿色标准化蜜桃生产基地建设、王尹万亩优质标准化蜜桃基地建设、陇城常营高光效苹果示范园建设、陇城镇西番坪苹果幼树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建设等林果产业提升六大工程,新发展优质林果基地5万亩,更新改造老果园5万亩沿清水河从莲花镇到冯沟村,在长达8公里的川道上,公路两旁果园连绵不绝这里是莲花镇有名的万亩苹果生产基地,仅冯沟村就有苹果园2200亩、桃园1100亩,并且家家户户都有果库,农民80%的收入来自林果业行走在秦安县各个乡镇村落,到处都是果园,桃子、苹果、杏子、梨、花椒等应有尽有在山大沟深的安伏乡杨寺村,几乎没有一块像样的土地这里一块,那里一块,零零星星挂在山坡上,土瘦民穷但经过多年探索,他们选择了一个致富的门路———种花椒地再小,也能种几株花椒就这样,他们在山坡地埂上种植花椒800多亩如今,村民8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花椒树,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1500多元去年,村委会不失时机地在村委会院子里建起了一个花椒市场,杨寺村因此也成为秦安县重要的花椒集散地,吸引来自省内外的客商采购。
二是新品种、新技术广泛推广先后引进推广果椒新品种100多个,建立新品种示范园2处,累计推广新品种、更新老果园31.5万亩水果套袋、喷施果形剂、水果设施栽培等果椒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引进苹果、桃、梨、杏、花椒等为主的名优特品种县上建立了以县林业技术指导站为中心,17个乡镇林果站为依托,29个农民果椒专业协会为基础的科技培训网络,狠抓果树栽培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果园施肥、修剪、喷药、涂白、清园五项常规管理措施落实率达到98%以上,果实套袋、节水灌溉、设施栽培等10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75%以上,优质果品率达到85%以上不断引进推广市场前景好、需求量大的新优桃树品种70个,苹果品种26个,干果品种18个县上每年坚持举办各类果椒实用技术培训活动2010年,共举办各类果椒实用技术培训班328期,发放技术资料4.05万余份,培训果农3.15万人(次) 实施《优质苹果高光效新树型高技术产业化集成技术》项目3450亩围绕“两虫三病”的统防,狠抓技术示范和技术指导服务,在全县布设梨小食心虫测报点22处、苹小卷叶蛾测报点、潜叶蛾测报点各18处,建立防治示范园58处;指导病虫害防治达187万亩(次),使梨小食心虫桃树新梢受害率控制在2%以内,苹果霉点病、苹果树腐烂病发病率和复发率控制在3%以下。
目前,全县果品生产基本实现了栽植规范化、品种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生产集约化春桃上市,抢占先机,折射出秦安人强烈的科技兴林意识,透露着秦安人敏锐的市场嗅觉多年来,秦安人引进、培育桃子新品种63个,有早熟的梅香,中熟的仓方早生、红沙桃等,到晚熟的北京七号、处暑红、中华寿桃等,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实现了县内从最早的桃子上市开始到桃子结束,鲜桃供应不断同时,县上农林科技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给果农们教授疏花荐果、果实套袋、日光温室栽培等10多种实用技术,使桃园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鲜桃品质也在不断提高,个大味美,香甜可口近年来,县上还制定了桃子无公害化生产技术标准,开展了绿色食品认证,注册了“大地湾”牌商标这极大地提高了秦安桃子在市场上的名气和身价,也吸引着各地客商源源不断而至三是产业链不断延伸先后建立果品专业市场22个,建成气调库16座,各类简易果窖9978个,建成果品贮藏、包装和果汁生产等相关企业18个,初步形成了产、贮、运、销为一体的林果业体系随着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和果品产量的逐年增加,果品的销售和贮藏压力也逐年加大尤其是一些边远偏僻的贫困乡村,由于交通条件落后,信息不够畅通,每年果品销售时间,一般要比川道区迟2至3个月,以前就地搭棚和土窖等简单的贮藏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导致果品品质下降,出现烂果和冻果,果农丰产不丰收,贮藏难问题成为制约当地果农增收的主要瓶颈。
为了彻底改变“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现状,近几年来,秦安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制定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带领全县人民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大力扶持的良好机遇,不负重托,充分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狠抓产业化扶贫,做大做优林果产业,坚持在川道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在浅山干旱地区积极实施“梯田+水窖+果园+果窖+科技”的示范园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推动林果业快速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果窖不仅修建简单方便,而且容量大,贮藏保鲜效果显著,一座直径3米、长度为10米的果窖一般10天左右便可完工投入使用,每座可贮藏苹果10吨左右,贮藏时间可延长3个月以上,有效地解决了贮藏困难,缓解了销售压力简易半地下式通风果窖的成功建设和使用,为秦安县林果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广大果农需求迫切,建设热情空前高涨而随着林果业的发展,县上还兴办了果袋公司、果品包装箱厂等配套企业十多家,一个以产、贮、运、销为一体的林果产业体系正在秦安形成如今,秦安的苹果、桃、梨等水果远销国内外市场,尤其是“新红星”、“红富士”等苹果在孟加拉、新加坡、俄罗斯等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已占有一席之地,果窖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小金库”。
秦安县保林果业合作社地处秦安县,注册资本1000万是一家专门从事果品套袋、纸箱、发泡网生产和果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依照“公司+基地+果农”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为一体的果品产业化经营格局,公司拥有先进的发泡网流水生产线4条,年产10万包(每包3500个)、果品套袋生产线10条,年产3亿个,年产1.6亿只包装箱生产线5条果品清洗、打蜡、分级流水线2条,可移动选果机10台套,年加工果品14000吨,其中:转外销5000吨保鲜气调库18孔,年可贮藏果品6000吨,企业年可实现销售额达3.45亿元,实现利税3400万元秦安县不断健全完善林果市场化服务体系,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对接、农民与产业的双赢县上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不断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先后在兴国、莲花、叶堡、郭嘉、安伏、西川等乡镇建立果品专业市场20多个同时,建立果品销售“内联外接”机制,对内建立了一批经政府认定的果品收购网点和经营队伍,规范果品营销渠道,对外实行分类、分级包装,统一标志,终端直销,树立诚信买卖的良好形象该县成立了果品经纪人行业协会,组建了兴国、西川、刘坪、莲花等26个乡村专业果农协会,全县有2500多名经纪人活跃于果品市场,积极为果品销售牵线搭桥,联络客商,撮合交易。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网站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了“外联市场,内接农户”的果品销售网络,年网上交易果品7000多万公斤,成交总额1亿元以上秦安果品畅销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四川、北京、上海、广东等24个省市,还远销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家,进入国际市场四是名牌战略成效显著为了提高秦安林果产业的知名度,秦安县自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举办了果品博览会,通过开展果品展示展销、举办林果产业论坛,广泛宣传推介了秦安林果品牌同时,积极组织优质果品多次参加兰洽会、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等省内外的各种节会,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展销和宣传推介秦安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名特优农产品殊荣2004年10月,秦安红富士、新红星、红雪桃等果品在“首届SFT2004年中国〈深圳〉国际水果及技术展览会”上,获得参展金奖,并被评为果品状元及深港地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果品品牌2004年、2005年、2006年,秦安蜜桃、秦安红富士苹果、秦安花椒、秦安金冠苹果、秦安新红星苹果、秦安早酥梨、秦安凯特杏等7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6年8月在“迎奥运北京园林绿化成果展示会”上,“北京七号”秦安蜜桃以个大、色艳、味美、质优、安全受到专家和评委的好评,被评为一等奖,同时获“中华名果”称号。
2007年,在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展览交易会上,秦安1号花椒被列为全国林木良种2010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秦安“兴馨”牌花椒获金奖近三年,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苹果以其独特的优势,均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五是果农收入逐年增加2008年,全县果椒总量30.5万吨,果椒总收入4.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18元,占农业人均纯收入的31.78%今年,全县以果椒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7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栽植果椒的农户达7.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0%去年果椒总产量37.43123万吨,产值6.73979亿元,农民人均118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的44.1%围绕林果产业发展,就如何做大秦安的林果产业,我觉得还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市政府要启动市级果品标准园建设项目,在全市果品重点生产县设立市级果品标准园建设项目二是要政府统筹安排在全国重点果品交易市场及大型超市推介天水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