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源头探寻大学要素-读《中世纪大学》1.docx
7页到源头探寻大学要素读《中世纪大学》 三、以七艺为本 古希腊的“自由七艺”不仅激发了中世纪学者创建大学欲望,也是大学学者的不懈追求在今日的欧洲大学,几乎听不到美国大学津津乐道的“通识教育”或“人文教育”,因为接受“自由教育”是欧洲大学的本来之意 中世纪大学根据不同知识学科的地位划分为神学、法学、医学三个高级学院和教授七艺的艺学预备学院实际上,许多大学在13世纪只有二三个学院,但艺学院则必不可少四艺”在中世纪的牛津大学、帕多瓦大学、波伦亚大学的艺学院都具崇高地位,巴黎大学则更推崇辩证法艺学院是一个更为世俗的环境,也较少受正统教义的干扰,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文献激发了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艺学院在各大学都是初级学院,但由于艺学院的师生数量众多,艺学院院长经常是大学的真正首脑,神学、法学和医学博士则处于从属地位 枯燥乏味也许是人们对经院哲学的直觉认识但不要忘记,辩论却是经院教学方法最具特色的原始训练与东方“纳于言而敏于行”的传统不同,中世纪大学的辩论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最优秀的教师往往把基本课程交给其学士去上,他们自己特别致力于辩论当然,辩论训练有时过于重视形式上的技巧,容易形成哗众取宠、巧言令色的品质,但这种训练延续至今日西方大学,其毕业生得以在政治、外交领域纵横捭阖、锋芒毕露、尽显才华,不是应当值得我们借鉴吗? 读书是中世纪大学的基本内容。
13世纪西方书籍猛增,大学则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说在中国由于蔡伦造纸和毕升的活字印刷,至少在公元11世纪已使书籍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书籍却是奢侈、稀罕、华丽、昂贵的物品当时欧洲的传统书写材料为莎草纸(papyrus)和羊皮纸(parchemin),前者须从埃及进口,后者的原材料为羊皮,一张羊皮只能裁成四页羊皮纸且不说书写材料的昂贵,书籍的制作程序更为艰辛首先,大学授权的书商(stationarii)(出版者兼书店),须获得一份经博士委员会审查可供学院使用的文献样本(exemplar);然后将每份样本分册(peciae)装订,由于若干抄录入分别誊写某一分册;最后教师或学生就须按大学规定的价格租下或购买这一样本在波伦亚,需要10~15个月才能复制完毕一本无彩饰的法学手稿,复制费用为20~60波伦亚镑,至少相当于教师的(年收入为150~200镑)的月工资 艺学的充分发展,限制了科学的进程圣波那文都(saint Bonaventure)曾经区分了认识可感知世界的“科学”(science)和由启示显露而不可见世界的“智慧”(sagesse),为14世纪巴黎大学的知识生活指点了迷津而在牛津大学,自13世纪就已经广泛流行这种分离,因此那里的科学研究远比巴黎大学先进。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就在其光学著作中提出了数学物理学的首批例证,并坚持经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科学与智慧的分离,也并非无弊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划分极为繁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似乎已画地为牢,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便分而治之今日人们呼唤国学,呼唤人文学科,只因我们的科学家由于太缺乏人文知识几近“科学残障者” 四、以学术为业 学者当以学术为业 中世纪学生的信件,经常流露出其精神状态的理想面貌:对学习的饱满热情、对导师的崇敬、对知识不断增长的憧憬 在圣托马斯(Thomas)等神学家们看来,“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基本道德“宽宏”,是希望道德的理性形式,是人追求崇高,即永福的原始努力”布拉班特的西格尔(Sigerde Brabant)等一些艺学教师,则认为“宽宏是远比谦恭更高的道德,通过对真理的无私探求,达到人类的真正崇高,即人性的发展、自信、力量的美德”达西的博伊斯写到:“哲学专注于学习与沉思,天然地合乎道德,即纯洁与节制、公正、强大与自由、温柔与崇高、宏伟卓越”阿韦罗埃主义的大学学者还提供了这样的职业伦理要素:“知识分子的劳动,作为求知的无私实践,本身具有其公正,因为它是自我完善的因素,是力量与智慧的源泉”。
宗教的虔诚和哲学的崇高,使教育是否应当收费在大学诞生之日就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当时的主导思想是这样的:“知识是上帝的恩赐,知识传授不得以金钱为交换,违者以买卖圣物罪论处,因此教育应当是免费的”主教会认为,作为教士的教授,既然领取教士薪俸,就应当以无偿的名义从事教学但也有针锋相对的观点:教授的学问虽然为上帝所赐,不得买卖,但其学问应当从其劳动中分离,他的劳动应当享有公正的报酬学生向教师缴纳“酬金”,通过与教师劳动的交换,保证教师的生计 实际上,随着教皇权力的集中,教皇越来越有能力给予教师以教士薪俸在更世俗化的意大利大学,城市公社为教师支付工资,波伦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的教师工资在14世纪初便已普及与此同时,教授依靠学生支付酬金的形式趋于萎缩扎奈蒂(D. Zanetti)总结其感受时写道:“大学给人以名望,而不是财富” 当然,极少数教授有极高的薪俸,他们有着奢华的生活排场,城市中有豪宅,乡间有别墅与田园,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大学学者并不是总是甘于寂寞巴黎大学的学者过于热忱地参与主教会危机中的事务,引起大部分支持罗马教皇的外国学生的反感,而纷纷离开巴黎相反的结果是催生了一些大学:爱尔富特大学(1379年)、维也纳大学(1384年全部重建)、海德堡大学(1385年)。
另一方面,波伦亚大学诸多博士热衷于使馆、会议、主教会等事务,使教学水平明显下降 大学学者时而也参与政治从本质上说,只有大学参与国家政治时,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的政治作用 1348年创建的布拉格大学很快成为欧洲中部最重要的大学但是当时德国人在大学中,甚至在教会、皇家行政、城市管理都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令捷克教师备感压抑布拉格大学教师让胡斯(Jean Hus)率先发起了捷克民族运动虽然胡斯后来被开除教籍,并被判处死刑,但捷克民族意识继续勃发,终于迫使德国人离开布拉格,退居至莱比锡,并于1409年在那里创建了莱比锡大学但布拉格大学却因此由辉煌趋于平凡 布拉格大学由于参政成为捷克民族意识的摇篮,而被载入光辉史册,但中世纪的大学参政并非总是光彩的记录 巴黎大学早在14世纪就已经开始参与法兰西王国的政治生活,纠缠于国王与教皇势力之间15世纪的巴黎大学先是在内战的混乱中出现分裂,之后在英国人入侵时与之谋和,甚至与英国人合谋,迫害圣女贞德令人悲哀的是,大敌当前大学学者只看到两件事:战争对其特许权和薪俸带来的危险,对信仰使命的威胁大学不去抗敌,而是满足于空谈全体信徒团结的必要性,空谈重建和平,空谈战争的邪恶。
中世纪巴黎大学学者的政治心理状态与我国“士志于道”、“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传统大相径庭知识分子除了献身学业之外,须深切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命运前途,而这种关心应超越个人私利幸好,19世纪末法国作家左拉因德雷福斯事件而撰写的檄文“我控诉”,开创了现代知识分子良知的典范 应当说,中世纪大学为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极为丰富,但这份宝贵的遗产中,并非全是精华其中,当使我们警惕的,是中世纪晚期渐盛的追逐奢华的风气 索邦神学院以捐赠者罗伯特索邦命名,最初只是巴黎古普格勒路上的三间房和一个谷仓但后来的住宿学院变得豪华起来,特别是14世纪和15世纪住宿学院的建筑模式,更偏爱贵族式的模式,或传统的大教堂的模式温彻斯特主教维克汉姆于1379年创建的新学院所开创了新的建筑模式:回廊环绕的方形庭院,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居高临下的钟楼、庄严肃穆的教堂、宽敞的教室与会堂、舒适的院长住宅和学生宿舍,以及花园、墓地等附属建筑 奢华也表现在大学生活上13世纪的大学本无固定校舍,教学常在修道院的大堂里或教堂的正殿中举行,教师坐在干草堆上,在成堆的学生中授课但简朴的教学方式很快被奢华所替代中世纪末的大学章程不尽其详地描述了大学学者的装束,每所住宿学院,每所专科学院都有其特别颜色。
学袍的饰物因每个人的学位有所不同博士的服装都包含着贵族的名贵成分:丝绸、裘皮、长皮手套” 教学得以在一个威严的环境中进行,犹如举行盛典教师与其听讲者的教学关系已经全面转变从此学生坐在长凳上(头排座位经常保留给贵族学生),教授则身着礼袍,巍然居于教席之中教授自称其为“主”(dominus),讲授其课犹如堂皇演说 “追逐奢华的风尚一直到体现到死亡在波伦亚,当教授亡故,全城要为其哀悼甚至今日在波伦亚和帕多瓦的墓地,博士的陵墓都显示着无尚的荣耀”波伦亚的国民博物馆藏有若干博士的精美墓雕,从中可以看到博士身着礼服,手执书卷,端坐于教席之中;相对一方是其学生,面孔较小,呈专心与崇敬之听讲状这些墓雕均仿照贵族的墓雕,记载着博士的职业生涯,凸显其个人尊严,地位的显赫,凸显其弟子的尊崇,犹如仆人对领主的尊崇” 追求奢华的同时便是对贫穷的排斥中世纪大学在创立之初,还体现着教会慈善的特色一些大学的住宿学院(collge)就是13世纪为接待贫穷学生而创建的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对大学还寄托着社会晋升的希望大学学位可以使贫困的下层贵族在王室机构中效劳,可以使工匠的儿子成为医生,可以使农夫的儿子成为主教 但大学不会把文凭轻易交给学生。
中世纪的博士文凭或硕士文凭,并非严格意义的学术标志,而不过是纳新(inceptio)仪式为此仪式,新博士要为所有与会者设盛宴,并伴有娱乐与礼物这对于新博士来说是极大的付出,经常不得已负债累累在波伦亚,授课准许证的考试费用为60波伦亚镑,而博士文凭及其所有辅助花销可达500镑,甚至更多为此,贫穷学生对博士文凭只能望“洋”兴叹而富家子弟则慷慨豪爽、极尽挥霍在西班牙,新一届博士集体组织购物车队在帕多瓦,艺学大学的校长当选之后,须邀请所有大学成员参加盛大晚宴,然后举办骑士比武赛,为此他要准备提供800支长矛与装备的费用 如同14世纪政界的选官,15世纪的买官鬻爵,中世纪大学的行业腐败也时有发生在阿维尼翁,有一些学生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周的居留之后,便从教授手中获得了学士文凭或授课证书,那些教授则轻松地得到了学生酬金和礼品在奥朗热,大学在15世纪本无任何教学实施,却“培养”出博土一些教士利用其与教廷的关系,不经任何考试,集体通过教皇通谕获得了文凭而这背后,无疑在隐藏着金钱的交易 在对奢华的竞相追逐中,大学学者开始向往贵族生活博士们纷纷挂上了“法学骑土”、“法学老爷”、“法律主子”等头衔,如有幸获得皇帝授予的骑士封号则是无尚荣耀之事,哪怕是享受一次剑面击肩礼也求之不得。
于是,无功利的科学情趣、与他人分享的欲望、对辩论成果价值的确信,都丧失殆尽 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待遇还不高,曾有“造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一说曾几何时,一些知识分子先富了起来,一些人的头衔也日益见涨,博士、教授、博导不说,顾问、董事、专家、特聘等名目几乎无法容纳在小小的名片之中特别是随着创建一流大学的热潮,扩建校园的声势甚嚣尘上不知从何日起,各大学竞相攀比的是建豪华校门据说,山东聊城大学的校门耗费8000万,堪称中国大学第一,肯定也是世界大学之最甚至还有大学试图把高尔夫球作为常规课程且不说高尔夫球场在资源上的要求和大学与大学生的支付能力等问题,倒是让人想到八旗子弟的颓废,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一个充满享乐的贵族氛围中,如何形成人的拼搏精神? 正是中世纪大学留下的一些模糊观念,我们至今对一些重大价值问题无法作清晰判断如何解惑,看来仅仅读完《中世纪大学》还是不够的 -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