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物理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
7页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初二物理第一次质量检测 2011.9.28一、填空题:(25分)1.音乐会上人们听到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并通过 这种介质传到人耳内2. 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3. 在我们的物质世界中,一般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分别为 , , , 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当它处于 态时,形状、体积都固定;处于 态时,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处于 态时,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4. 声音在15摄氏度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m/s,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__________无法传声。
5.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表示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1) 小孩子的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2) 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3) 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6. 2002年5.7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在位于大港外侧的海上,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海中的MD—82飞机残骸.实际上这是利用了_______来定位的,同时也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7. 南亚、东南亚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8. 下面有一些温度值,请在—18℃、0℃、20℃、37℃、42℃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人体的正常温度是 ;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 ;9. 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__次。
二.选择题(30分)1.下列的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B. C. D.2. 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 B. C. D.3. 在酒精灯的使用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火柴点火 B.用灯帽盖灭火焰 C.用内焰来加热 D.用湿布可以扑灭小型酒精灯火苗4.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5.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6. 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 A,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B.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C用酒精棉球擦洗 D.用火焰烘烤7. 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受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 B. 空气——水——鱼 C. 鱼缸——水——鱼 D. 水——鱼8. 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各人的( )A. 音色不同B. 音调不同C. 频率不同D. 响度不同9. 现有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单摆每秒摆动10次,乙蝙蝠的声带以105Hz的频率振动,丙口琴上的簧片每秒振动800次,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都能听到声音B. 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C. 甲、乙不是声源,丙是声源D. 甲、乙、丙都不是声源10. 如图所示,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防止噪声,保护环境的是:( )20km江宁20tA B C D11. 关于声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B.各种乐器都是声源 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D. 公路边的高音嗽叭是声源12. 在一般情况下,房间内说话比室外听得更清楚,其原因是( ) A. 房间内能听到回声 B. 房间内没有嘈杂声 C. 房间内原声和回声混合 D. 以上原因都对13. 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 A. 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 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14. A、B两支温度计,玻璃泡内装有同样多的水银,A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B细,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l℃,用这两个温度计测同一物体的温度,较准确的是 ( ) A.A温度计 B.B温度计 C一样准确 D。
无法确定 15. 严冬,湖面上结了一层冰,但冰面下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小华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方法是 (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在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三、实验与探究题(32分)1.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2.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⑴他们用“土”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着一实验表明: ⑶如果用“土”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⑷如果在用“土”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3. 小青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因素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1)如果小青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关系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青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4. a.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利用 性质. b. -25℃读作 c.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此时示数是 .d. 图中a温度计的示数为 ℃,b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5. 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kg·m)330316510050001300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四.简答和计算(13分)1. 小明在听演唱会时,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
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2. 我们知道,在雷雨天,先看到闪电,然后听到雷声对此现象,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常识,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物理猜想?3. 音叉是很好的发声器材,但一般情况下,我们敲击它后不易直接看到它在振动,只能听到它发声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证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3.在校运会上,小明同学做一百米赛跑的裁判员,他站在跑道的终点,听到起点处的发令枪响后立即记时,他记的时间准确吗?如果不准确,请你通过计算分析记录的成绩是变好了,还是差了,和真实结果相差多少s?4. 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