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
36页第2课 软绵绵的云教学目标: 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 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教学难点: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教学程序:一、欣赏云的照片 1、师: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乐场 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 2、师: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 小结: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二、画一画云朵 1、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 1、师: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生: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呀! 3、师: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 生: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4、师: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四、象形的云朵 1、师: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 生:哇!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 师:它们在说什么呀? 2、师: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
3、师示范 五、绘画表现 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 2、学生作业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呀? 3、师: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吗? 2、想象丰富、有趣吗?画面内容饱满吗? 3、你喜欢哪一幅?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第3课 由小变大的画教学目标: 1. 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 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教学程序:一、初步感知 1. 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 2. 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3. 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提问,小画变大了吗? 4. 板书课题:由小变大的画二、激发联想 1. 老师出示一张小画。
提问,这张小画往上、下、左、右方向发展可以添画些什么内容呢? 2. 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 3. 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教师点评 4. 小结:大胆联想,扩大场景三、观察分析 1. 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戏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请学生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 2. 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 3. 小结:合理联想,扩大场景四、总结方法 1. 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 总结绘画步骤:从其中一小块开始,逐渐添画变大五、自主表现 1. 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 2. 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3. 教师巡回指导六、交流评述 1. 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怎样添画的?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 2. 学生互评 3. 总结,下课第4课 小人国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2、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3、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大小 1、出示一张半开白纸师问: 谁会用线条画一棵简单的树? 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棵巨大的树?2、选一名学生用线条简单画树问:谁能在旁边画一棵更大的树?比第一棵树大吗? 你们怎么看出第二棵树比第一棵大的? 小结:通过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指导学生认识到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二、启发想象 1、故事引入教师给学生讲一段小人国的故事 2、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也带同学们去小人国游览一下,大家想去吗? 3、引导想象我们来到小人国会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们怎么和他们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引导三、尝试表现 1、作品欣赏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4、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内容用画面表现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的对比来体现大小关系 第二课时:一、引导阶段: 展示上节课作业导入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讲个童话故事 2、师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3、出示不太满意的作业, 你对这些作业有什么意见?怎么办? 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添画前后关系,使之饱满二、继续完成作业:三、作品评价 1、评价点 A、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B、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C、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2、引导学生采用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辅以适当的自评四、小结 第5课 你的家 我的家教学目标 ◆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教学重点: 能用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教学难点: 对建筑物结构的描绘教学准备: 有关房屋建筑的录相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1、欣赏录象 回忆我家 (教师播放有关房屋建筑的录象)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
2、让学生仔细观察 说一说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并说一说自己的家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相比的形状特点 2、自主表现 描绘自己居住的建筑物,教师协助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3、集体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在学校的周围建造一条大路引导学生将各自画好的家剪下来,然后根据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离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再在道路两旁添加上商店和其他场所 4、 游戏活动: 教师请较远的同学按就近原则从家到学校走一遍看会不会迷路或绕远路 三、收拾整理 布置下节课用具第6课 袋鼠妈妈的口袋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袋鼠的形态、习性特征 2.能想象画出有关袋鼠妈妈口袋的趣事 3.在创作和欣赏中体验学习美术的愉悦教学重点: 学习袋鼠的形态特征并引导想象教学难点: 能抓住袋鼠的形态特征进行绘画表现教学程序:激趣感知一、导入课题 了解袋鼠 激趣感知 1、听赏音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播放袋鼠之歌) 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喜欢这首歌,小朋友,你们从歌曲中了解到了什么呢?板书:袋鼠 2、分享讨论老师在上周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袋鼠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吧!前后四人一组说说你了解的有关袋鼠的知识。
3、代表反馈 刚才同学们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资料,那你们都了解到袋鼠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反馈,老师引导归类:袋鼠的种类、运动特征、生活习性……二、观察发现 技巧暗示 1、亲近袋鼠:刚才同学们说到袋鼠的许多特点,有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袋鼠就是不会走,一起表演一下袋鼠是怎样运动的! 2、观察分析 能说说袋鼠的长相有什么特征?点击袋鼠身体不同部位出现闪动色块提示学生观察 你们知道怎样才能画出一只活泼可爱的袋鼠吗?板书:特点 3、小小训练 老师演示:用不同模块拼出各种动态的袋鼠 学生试一试:抓住袋鼠形体特征话一到两只不同动态的袋鼠三、赏析拓展 引导创作 1、看一看 刚才我们还了解到袋鼠妈妈还有个口袋,是小袋鼠的房子,有趣极了 瞧,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呢!板书:想象 2、编一编你也来编一个关于袋鼠妈妈口袋的故事吧,请闭上眼睛,伴着轻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板书:袋鼠妈妈口袋 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3.学生作业老师指导四、说说故事 欣赏评价 1、说一说:你画的袋鼠妈妈的口袋发生了什么事? 2、评一评:你(他)的画美在哪? 第7课 有趣的拓印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有趣的拓印》意在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并通过操作,经历和体验拓印的过程,掌握拓印的方法,体会拓印带来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有趣的拓印》这一课是湘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的设置是为了使儿童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学生易掌握的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多种颜色、形式拓印,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 学生活跃了起来,相互说着魔术的神奇 师:那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学生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了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生1:红色的 生2: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 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
教室里笑了起来,说:“哪儿有彩色的树叶“ 师:当然,只要想到一定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