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学文化】时、小时和钟点的历史.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74751752
  • 上传时间:2024-08-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2.3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时、小时和钟点的历史 自古以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记录时间的需求通常是依据诸如太阳和月亮等天体运行的循环规律,按照“年、季、月、旬、周、日、时、外、秒”记录时间的在中国的汉朝以前, “时”有“季”的意思,如《礼记?孔子闲居》有这样的说法: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这种说法延续至今仍然存在,比如“四时养生”是中医保健中的说法,其中的“四时”实际上是四季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 “时”的用法渐渐地延伸到表示每日计算时间的单位了在谷衍奎所著《汉字源流词典》中是这样解释“时”的: “旧时计时的单位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平均分成十二段,每一段叫一个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初、正,共二十四小时今又指小时,一天的二十四分之一,时辰的一半 ”其中所说的时辰在我国古代主要有两种方式记载(见表 1) 第一种方式是用“十二地支” (表 1 中第一行) ,第二种方式是用自然现象以及人的活动方式(表 1 中第二行) 比如平旦、日出、隅中、日中、日跌和日入均表示太阳当时所处的位置而食时、哺时都是指人们开伙做饭、吃饭的时间由此可见,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后来为了表达得更精细,在一个时辰中又有了“初”和“正”两个时刻的描述。

      “初”表示一个时辰的开始时刻, “正”表示这个时辰的中间时刻,这样一个时辰就平均分为了两个部分,从“初”到“正”是第一个部分,从“正”到下一个时辰的“初”是第二个部分因此逐渐就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 ,它的一半叫做“小时” 随着西方钟表的传入, “大时”一词就不常用了, “小时”的说法沿用至今 《汉字源流词典》中对“点”字的解释是: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如今又指小时,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之所以用“点”记录时间,有可能与古代用敲钟、打鼓以及打更等方式告知时间有关,敲击几下就是几点,现在日常用语中仍然保持着“几点钟”表示整数时刻的说法 …… “小时”的说法来源于“时辰” ,表示的是时间段,也就是经过的时间;而“点”和“时”在日常用语中逐步演变为表示某时刻了,比如“午时三刻”中的“午时”就表示午时这个时辰的开始时刻,即中午“12 时” ,午时三记得就是中午 12 时 45 分 鉴于表达时间用语的多样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 1984 年 2 月 27 日颁 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其中对时间的单位名称规定为: “分,[小]时,天(日)."(见表 2) 文件最后的注释对其中“[小]时”中方括号的解释为:""CD,内的字,是在不被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不会混淆,那么可以省略” 。

      其中蕴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其二是如果会混淆,那么不能省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小]时”实际上是时间段的含义,并不是某一时刻的含义. 在表达时间段的时候,还是应当说“小时”更为恰当,特别是在字义容易混淆的情况下更应如此比如下面这样一句话:妈妈中午 1 时开始睡午觉,睡了 1时其中出现了两个"1 时",不要说语言能力相对薄弱的小学儿童,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感觉费解如果改为如下的说法或许更好:妈妈中午 1 点开始睡午觉,睡了 1 小时这样的表达并不违背国务院对于统一计量单位的要求,而且更加清晰明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