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级化学下册 第11章 第3节《几种常见的碱》复习课件 (新)北京课改.ppt
27页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碱,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知识回顾,知识回顾,知识点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白色固体,____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量易吸收水分而_____,有强的腐蚀性 氢氧化钙:白色粉末状固体,__溶于水,有腐蚀性极易,潮解,微,注意 氢氧化钠固体不仅吸水潮解,而且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氢氧化钠转变为碳酸钠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氢氧化钙也同样要密封保存 氢氧化钙可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此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方程式是: CaOH2O===_________,知识回顾,Ca(OH)2,知识点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由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所以化学性质相似知识回顾,OH,蓝,红,蓝,红,知识回顾,2,Na2CO3H2O,2,Na2SO3H2O,CaCO3H2O,CaSO3H2O,2,Na2SO42H2O,2,CaCl22H2O,2,Cu(OH)2Na2SO4,CaCO32NaOH,知识点3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酸和碱作用生成___和___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解离出的H与碱中解离出的OH反应生成水:HOH===H2O。
知识回顾,盐,水,注意 不少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常需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在碱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使溶液变红在滴加酸的过程中,溶液的红色刚刚变为无色时,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发生中和反应时,会放出热量知识回顾,知识点4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提示 不能用氢氧化钠中和胃酸,因它有很强的腐蚀性,会损害肠胃知识回顾,类型一酸和碱溶液敞口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命题角度:浓酸和碱的性质 例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轻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碳酸钙,例题解析,例题解析,C,例题解析,方法点拨 酸和碱溶液敞口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有的是物理变化,有的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引起质量变化是物质本身的挥发引起质量减少或是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引起质量增加化学变化是常温下,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或水等成分而引起变质或质量的增加 解析 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它们的质量会增加;碳酸钙质量不变;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例题解析,类型二酸、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命题角度:探究酸、碱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例2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8个实验例题解析,已知:Na2CO3CaCl2===CaCO32NaCl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Fe2O36HCl===2FeCl33H2O,稀盐酸,无色酚酞溶液,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所有可能)例题解析,Ca(OH)2Na2CO3=CaCO32NaOH,Na2CO32HCl=2NaClH2OCO2,NaCl或Na2CO3与NaCl,方法点拨 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要以常见的酸、碱为核心,按相互关系整理成网络,将其同类物质的性质理成线,从而加深对酸、碱的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综合运用。
例题解析,解析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是Fe2O3和HCl相互反应;(2)澄清石灰水能使酚酞变红,加足量的稀盐酸后红色会消失变为无色;(3)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说明有CaCO3生成,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滤液中含有溶质Na2CO3;(4)实验后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且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现象,说明是稀盐酸和Na2CO3溶液的反应,反应后溶质是NaCl或Na2CO3与NaCl例题解析,类型三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实验设计 命题角度:对NaOH溶液和CO2反应现象和产物的分析 例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解析,CO2Ca(OH)2===CaCO3H2O,(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例题解析,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解析,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__(填代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解析,稀盐酸,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容易伤到手,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有沉 淀生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方法点拨 NaOH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水,由于反应中没有出现我们常见的颜色、状态、气体、沉淀等现象,因此很难判断出NaOH和CO2是否发生了反 应,为了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NaOH和CO2的特性,可以设计很多实验方案来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但实验中还要考虑CO2到底是与水反应还是与NaOH反应的,这需要进一步做对照实验例题解析,解析 (1)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而使溶液浑浊;(2)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使试管内、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得试管内液面上升、气球胀大;但究竟是CO2与NaOH发生反应,还是CO2与NaOH溶液中的水反应,需要做对比实验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生成物中有Na2CO3,也证明了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例题解析,类型四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命题角度:通过图像和实验现象判断中和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 例4已知M、N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 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如图所示例题解析,(1)M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 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 们不测定溶液的pH,用其他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例题解析,氢氧化钠溶液,NaOHHCl=NaClH2O,硫酸铜(或氯化铜等),则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 方法点拨 在做酸碱中和实验时,一般要在指示剂的指示下进行,不然一旦加入的碱或酸过量,溶液酸碱性就会变得与原来相反,导致中和反应的失败要注意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也可通过是否有热量,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例题解析,结论:此溶液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观察到_________ 结论:此溶液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溶液无色,例题解析,Na、H、Cl,结束,例题解析,解析 (1)从题给的曲线中可以看出,a处溶液的pH大于7,说明M是一种碱溶液,应是氢氧化钠溶液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或氯化铜溶液都会有蓝色沉淀生成;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说明是b处氯化钠溶液或c处氯化钠、盐酸的混合溶液;若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溶质有NaCl和 HCl,存在Na、H和Cl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