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传统风俗习惯.doc
7页我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简介春节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清明节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七巧节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
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重阳节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十月一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冬至节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腊八节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
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回答者:飘羽寒鹰 - 经理 五级 6-25 08:20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正月拜年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立春祭农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元宵灯火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激动的心情可知矣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三月曲水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酒赋诗。
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寒食禁火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故事说: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六清明上坟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
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四月佛诞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端午龙舟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
海外华人只是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七夕乞巧在七月七日晚,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中元鬼节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按佛经,这个故事说: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
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建迷信了中秋赏月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