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创新能力讲义.doc
99页《创新能力教程》培训讲义--第一部分创新基础(1)《创新能力教程》培训讲义同志们,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创新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以及大家学习创新的目的,我们今天也来一次创新:根据创新能力考试规律,重新组织、组合教材内容,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创新能力考试的内容分布: 1.创新基础:(20分) 教材前三章创新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开发 2.创新思维应用:(10-20分) 教材第四—第十二章 3.创新技法应用:(20分)在教材第四—第十二章中穿插 4.案例分析:(20分)一般为两至三题,运用创新知识对案例分析后回答问题 5.综合设计题(15-20分)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出相应方案,巧妙地解决问题题 型:选择、问答、画图、填表、案例分析、综合设计等应有尽有,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今天就把教材内容拆分为三部分,即: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技法进行讲解,最后增加第四部分,讨论一下曾经考试过的典型试题第一部分:创新基础一、创新及其含义(P7—11) (一) 什么是创新(p8) ①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或具体的讲,②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人为什么能创新呢?人类从苍凉的洞穴搬进了水电暖齐全的高楼大厦,从茂密山林的枝干上跳下来,走到了开阔的平原和大海江河之滨,从石刀、石斧换成了手提电脑、因特网,无不是人类创新的结果 如:人类的工具变迁 木棒(耒)—石器—铁铲—犁—拖拉机犁—旋耕 通讯工具的变迁 马拉松—驿站—邮政——移动—互联网 创新的本质:满足需要,向着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方向改变,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创新的主体:人类包括个人、团体 创新的客体: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创新的过程:不断拓展和改变对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动态活动本身 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 创新的关键:就是改变 创新的结果:两种一物质的,如蒸汽机、电脑;二非物质的,如新思想、新理论、新经验创新的保障:创新的文化与良好的社会制度安排 讲创新的目的并不是让所有的人都去创新主要是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气氛,让那些有能力创新的人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虽然你不用创新也能生活,但是,你不是还要晋升吗?你不是还要写论文吗?你不是还要有科技成果吗?这些都需要创新 创新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困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有劲就创造 (二) 创新的特征(P10) 1、创造性创新是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是模仿和再造,而是面向未来、研究未来、创造未来创造就是打破常规,敢走新路,勇于探索,如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建设因而创新的成果必然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如、电视、飞机 2、高价值性任何大的创新活动都具有推动社会与历史进步的作用如(P9)仓颉造字即书同文、伦琴射线与X光透视、爱因斯坦建议罗斯福造原子弹: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应其他几位科学家的请求,写信建议美国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一封由别人起草、爱因斯坦签名的信中写道: 总统阁下: 我读了费米和西拉德近来的研究工作手稿这使我预计到,元素铀在最近的将来,将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能源考虑到这一形势,人们应当提高警惕必要时,还要求政府方面迅速采取行动因此,我的义务是提请你注意下列事实: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制造出一种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 为此,我建议,请授权一位你所信任的人士,使他可以非正式地和各政府机关联络,经常向他们报告全部研究情况,并向他们提供建议,特别是要努力保证美国的铀矿供应。
同时,和有关人士及企业界实验室建立接触,来促使实验工作加速进行 据我所知,目前德国已停止出售它侵占的捷克铀矿的矿石如果注意到德国外部次长的儿子在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工作,该所目前正在进行和美国相同的对铀的研究,就不难理解德国何以会有此举了阿爱因斯坦(签名) 罗斯福在白宫办公室里,默默地研究了爱因斯坦的信,开始感到举棋不定但当他想到德国正在加紧研制原子弹时,就暗暗下了决心经过一星期的全面考虑,他对来信作了肯定的回答,并发出了进行核试验研究的指令 3、高风险性,高回报牺牲个人利益换取整体的发展例如:人工牛黄的诞生(P10)载人旅游飞船目前报价:2千万美元 4、动态性(新颖性)创新不是一劳永逸例如:相对于现实的个人来说,只要他产生的设想和成果是自身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时又不是按照书本或别人教的方法产生的,而是自己独立思考或研究成功的成果,就算是相对新颖的创新如汉字:小篆→大篆→繁体→简体 5、社会性 社会承认,好东西得有人要如果你的创新得不到社会的承认=0如屠龙刀反例:原子弹。
6、创新必须具有积极正面的社会意义,而不是反人类、反社会的 (三) 创新的作用 1.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袁隆平与杂交水稻27页)成功解决了上千万人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2.深化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航天工程)人造卫生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提高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驾驭能力超级计算机)个人电脑的应用,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 (四) 创新的分类(补充内容) 1、原始创新(原创,如科研论文) 2、集成创新(集创,如论文中的综述)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创,如改造) (五) 创新的基本原理(P12—18) 1、创新第一原理:创新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和属性—与生俱来 (教材第12页)脑部功能定位,它告诉我们大脑是一个整体,应综合开发,特别是在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提供了脑生理学依据,揭示了大脑思维形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2、创新第二原理:创新是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人人皆有。
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开发与提高如:微软的组织创新(教材第14页)全球首富总裁,竞让位于一个非工程师出身的管理人员 当现实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要对现实进行批判,就有理想世界的追求,就要进行创新可以这样讲,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存在3、创新的第三原理:创新是可以被某种原因激活或教育培训引发的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潜力巨大创造学家奥斯本(教材第16页)由于主考人的一句话的激励,不仅成为一名大企业家,而且还成为当代创造学的奠基人也就是说:创新能力一旦被开发,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综上所述:要创新就要有好奇心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应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好奇心对新生事物是否具有敏感性也是一种素养如牛顿与苹果(P199)熟视无睹是多数人的习惯敢于怀疑是创新的第一步创新是奉献,是坚持没有笨人,只有懒人创新来源于希望与幻想莱特兄弟与飞机) 中国人为什么不再向原始问题发问?中国的教育毁灭了中国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从幼儿园时期就抹灭了孩子们的个性 (六) 创新原则:(补充内容)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
2、多看、多问、多听3、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必须简单专一《创新能力教程》培训讲义--第一部分创新基础(2)二、创新能力及其含义(P19—33) (一) 创新能力的定义:(P20)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如工人路透与可乐瓶(P19) 我们的智力应该服务于两件事:一服务于自己个人的生活幸福二服务于你所生活的社会实现这两个任务的手段就是创新 创新是一种推陈出新的潜在意识,不守旧,敢创新 (二) 创新能力的特征(P22) 综合独特性 :我们观察创新人物的能力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观察与思考带来创新,刨根问底成为创新的导火索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
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结构优化性: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不学习不行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创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如:奥斯特与发电机(P20);开创“软银行”和投资互联网(P21) (三) 创新能力的作用(P23) 1.教人学会创新思维 如假日酒店的问世(P22),威尔逊不像常人那样,因旅馆不好而大发脾气,而是思考我要是主人如何改进,这就是创新的思维方式 2.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 如小菜一碟成大业(P23);只有初中文化的胡小平,大胆创新,搞了个小菜一碟品牌,并在南京建集散基地,就是创新实践 3.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如小菜一碟(P23)解决了居民食用小菜的问题 所以说:创新源于生活中的不方便对现状的不满就是创新的源泉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发牢骚不如发明创造,创造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想想看:你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方便呢?如何改造呢? (四) 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P24—30)(四个) 1、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一原理: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
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大脑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物质载体离开了这个物质基础,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有人说::一两遗传服过一吨努力 如,判若两人的设计师(P24)车祸使设计师不再聪明,不再有创新能力 人类创新能力的形成首先要遵循遗传规律如姚明与潘长江遗传素质是人类创新能力的物质基础我们承认它,但不把它当作唯一,即“承认天赋,不唯天赋2、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二原理: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如:狼孩卡玛拉(P25)社会环境也很重要中国人到了国外都很优秀透视中国大陆0诺贝尔奖现象) 3、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三原理: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最基本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人改造实践的活动也就是创新活动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把人的创新意识变成现实,而创新能力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如:袁隆平与水稻杂交(P27)他不是在有这种想法后立即成功的,而是经过了反复实验后才成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