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美学》(考点汇总超详细).docx
42页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美学》(考点汇总超 详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考核要求识记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科学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 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 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2. 实践概念的涵义3. 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4. 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 内涵n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认 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2) 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 间的自由关系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 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审美活动 性从而不仅为人能够与外在世界发生极为广泛和多样的联系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为人真 正的创造性活动在更大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第三,人类只有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 成人的意识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上迈进第四,工具作为人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 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第五,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 人化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 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7 .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答:人自身存在的社会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审美活动也必然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人 类活动并非所有的功利性观念都能成为影响审美发生的积极因素,只有那种基于人类整体 发展和根本利益的功利性观念和活动,才能成为真正构成影响审美发的的重要条件从理论 上讲,驱动审美发生的可能有多种社会中介因素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巫术礼仪活 动应该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 基认为,巫术活动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巫术活动植根于原始人类 渴望实际控制自然的强烈需要;其次,巫术活动由一套独特的仪式行为所组成,它是达到某 种目的的手段;第三,巫术活动中的行为动作与巫术所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是用情绪来沟通, 而不是以观念来联结巫术活动是用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因此是最集中地表达 原始人根本利益的一种符号形式审美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是在自身中排除了直接的功利性和有限的目的性的一种自由的精神 活动而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巫术的神圣性 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第二,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 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第三,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 发生因此,巫术与原始艺术的相关性,不单单是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某种相似性,更重要的 是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首先,在巫术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就必 须对达到这一目的的实际过程进行逼真的模仿这种模仿需要高超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其次, 巫术中对生活过程的模仿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实际的生活过程, 而是与实生活过程的暂时中断因此,巫术实际上使原始人“形成和提高了模仿的艺术才能 和随之而来的艺术感受能力。
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答:审美意识从人的一般意识中分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审美需要从人的实用需 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也即人类逐渐超越自己的原发性的自然需要,而使之上升到社会文化 的层次并赋予其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过程例如在生产领域中由对劳动工具单纯的适用性 要求逐渐向着同时要求劳动工具具有悦目形式的方面转变,就是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 美意识开始确立的觉醒和发展促成这一转变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 醒和发展因为只有当人具有了自我意识时,他才会把自身的生命活动也作为一种对象而 只有当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体验到自身生命活动的韵律,意识到自身的创造、智慧和 力量,并引起情感上的某种愉悦和满足时,才会唤醒人的审美需要,只有通过这种对象化的 活动,人的自我意识才会真正确立,人才会真正摆脱实用需要的牵绊而仅仅从“直观自身" 的角度去把玩对象的形式及其意蕴,从而使审美意识最终从混沌同一的原始意识中分离出来 而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审美需要一旦进入人的自觉意识,就会成为人永不熄灭的一 种精神追求因此,只有当审美意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式出现后,才意味着审美活动的 真正发生。
8 .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答:人类的审美活动,最初是与制造生产工具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最初制造工具, 是基于一种实用的目的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开成,当人从他的这种独特的生命活动中观 照到自己的本质力量并从而体验到一种创造的乐趣时,他就不再仅仅拘囿于实用的需要,同 时要能动地表现自己、实现自己从大量出土的原始工具中,我们就可清晰地看到这种审美 创造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演变过程人类所制作的各种石器工具,不仅在功能上高 度分化,而且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也表现出相当高的技巧和水平这就证明非功利性的追求 视觉形式快感的动机同时支配着加工的行为换言之,这种生产活动已隐藏了审美的意识和 动机,已包含了原始的审美内涵如果说,在工具的制作过程中,因受实用需要的制约, 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还是受到很大局限的话,那么,装饰的发明,就为原始人在物质生产领 域施展自己的审美创造才能提供了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10.如何评价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的意义?答:人的自我修饰和美化,是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标志原始人的自我装饰,可分 为固定装饰和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在固定装饰中,这些装饰一旦固定下来,并作为一种习 俗和传统流传开来的时候,它就会越来越远离其最初的发生学动机,而被后来的人们仅仅作 为一种单纯美的标记追求起来,从而使这些装饰手段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
而在非 固定装饰中,这种装饰一开始就具有名副其实的审美意义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和美化,在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固定还是非固定,就它们作为人的一种 创造活动来看,都已经远远超越了物质需要的层次而进入精神需要的领域特别是非固定的 体外装饰,更是人类审美需要的一种直接表征11 .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构成的动力机制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 制平台1) 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 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 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审美需要具有的两个显著特征:首 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 独特性质;其次,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 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2) 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 理想形态的美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首先,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 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作用;其次,审美理 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 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审美趣味呈现的两方 面的特征:首先,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其次,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 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审美趣味的这两重性决定了我们在承认其个体性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防止那种把审美趣味相对化的观点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首先, 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 美对象的客观特点;其次,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 美理想的制约,以此可以判断审美趣味的好坏高下12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和特殊性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独立存在着的人类活动,而且,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以心灵感知 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具有更为鲜明的主体性和更为充分的个 性化特征审美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下面四方面:(1) 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流 和对话,是一种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2) 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它所建构的是一个 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3) 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 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 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4) 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所谓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 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所谓审美又具有他律性,即审美活动并不 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首先,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 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人的审美对象的范围,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也决定着人的 审美需要与审美能力;其次,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 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 中,并决定着审美的方向和水平;再次,各种审美形态的历史性生产和演变,实质上不过是 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态以及理想追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可以说, 审美的自觉程度和广阔程度就是人丰富的内在本性在现实中不断生成和在范围上不断扩大 的一种人化的尺度。
13 .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1) 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审美活动本身所展开的就是一个属人的世界,并且因此这 个世界也仅仅只为人才存在不管审美活动所指涉的具体对象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和差异,然 而这些对象之进入审美的世界,却无不关系着人这些对象一旦进入审美的领域就成为人的 对象化和对象化的人,成为人对自己本质力量的充分确证和肯定因此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 人生价值而具有价值性2) 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 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 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既是客体对象被人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 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3) 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 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 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