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材分析.doc
33页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曲靖经开区育才学校 彭勤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由《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这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组成四篇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课文《曹冲称象》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冲有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做个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玲玲的画》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玲玲巧妙补画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妈妈睡了》这是一篇全新的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二)第三单元在整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出现了爱动脑筋的文章,比如《乌鸦喝水》和《司马光》,本册书中的几篇文章是引导学生以语言品析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玲玲的画》中父亲的细心引导和玲玲的善于动脑动手。
让学生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开阔视野,感悟聪明的人在关键时刻能够解决问题《妈妈睡了》让孩子们体会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三)课程目标依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四)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要求会认59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五)单元目标的重点、难点; 重点:1.会写38个生字,会认5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六)每篇文章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曹冲称象》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玲玲的画》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一封信》在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 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妈妈睡了》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七)、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曹冲称象》 2个课时《玲玲的画》 2个课时《一封信》 2个课时《妈妈睡了》 2个课时口语交际:做手工 1课时语文园地三 2课时二、篇目教学分析 《曹冲称象》(一)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各种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学习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价值观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故事本身对于孩子们很有吸引力,但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动画和图片等其他教学手段,以便于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三)核心教学内容语言内容:理解“议论果然”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一边……一边……”等类型句子的特点思维内容:能通过阅读领悟明白曹冲称象的原理文化内容:感受中华民族古代孩子聪明才智的精神文化方法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并通过看图,想象,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曹、称、官、操、柱、杆、秤、宰、割、艘、舷;会写8个字:冲、议、论、杆、柱、官、岁、造,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2.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4.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五)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正确收书写本课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六)课时分配及目标设计本课教学:2个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曹、称、员”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杆”等10个生字,会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第二课时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2.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3.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七)教学构想及建议 1.课前准备 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2.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左边表义,都与“木”有关 艘、舷:这两个字也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音,它们都跟“舟”有关艘”是平舌音,读sōu,“舷”读xin (2)写字 指导写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字 冲、议、论: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冲”的右边“中”要写在横线中间,“议、论”两字左边言字旁的“”要以横线起笔 杆、柱:这些字也是左右结构,都是左右各半杆”字的第6笔横要在横中线上起笔 官、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官”字下面两个“口”要连在一起,笔顺是:,下面的“口”比上面的稍大一些岁”字上面“山”的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造:半包围结构里面“告”字上下两部分对正,走之儿的捺画要稍长,以托住“告”字 要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正确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3)朗读指导 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3、4自然段,朗读时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曹冲提出怎样的称象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4)理解感悟 读第4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理解做实验时,要按照曹冲说的办法,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用把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体会曹冲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课后思考题第2题,这是一道扩展思维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要让学生在读完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形式处理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曹冲想出的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接着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从中肯定想得比较合理的办法对于不切合实际的办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议论、争辩,达成共识,教师不要求全责备 课后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是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用上“直”“才”“到底”这样的词语,与句子不加上这样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第1小题用“直”,表示曹操一直在摇头,表示很不满意;第2小题用上“才”,强调曹冲年纪很小;第3小题用上“到底”,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领悟八)课时作业设计1.我会读: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的打“√’称象 官员 象腿 柱子 议论称杆 一艘 下沉 停止 微笑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3.比一比,组词官( ) 称( ) 柱( ) 象( )宫( ) 秤 ( ) 住 ( ) 像( )4.连线组词语,再读一读 称 员 栏 下 官 子 倒 杆 柱 象 微 秤 议 艘 大 笑 鸡 腿 沉 没 一 论 不 止5.选字填空。
在 再 象 相 像①这件事过几天( )说吧!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 ③你不要( )他一样贪(tān)玩④你现( )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⑤朋友之间应该互( )帮忙(bāng mng)6.用词语写句子 边 ,一边 微笑 7.按顺序把句子排起来,组成一段话填序号)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