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主要医联体运行模式分析.docx
6页我国主要医联体运行模式分析 【摘要】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有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我国医联体运行主要模式:城乡医疗联合体、医共体、专科医联体、共享医疗关键词】医联体;运行模式;共享医疗医联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高级别医疗机构为龙头,纵向向下一直延伸到最底端,整合数家低级别医疗机构,一般为扇形分布,成为医疗联合经营体,在政府的统筹指引下,多个医联体即可覆盖一定的辖区居民,形成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无缝对接[1]1.医联体主要分类按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将医联体分为松散型、紧密型和半紧密型医联体松散型医联体是指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签订协议在业务、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相互之间不涉及资产重组和利益分配,其优点是这种组合方式容易实现,缺点是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难以深入,联合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紧密型医联体是指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不仅在业务上开展交流合作,在人、财、物等资源上还实现高度统一管理和调配,其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但由于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各医疗机构的核心利益,因此这种组合方式较难实现。
半紧密型医联体是在松散型医联体的基础上,就某一或某几个方面达成一致,实现统一管理,其优点是能够尽可能地避开上述两种联合体的缺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实现效果最大化[2]2.医联体主要运行模式2.1城乡医疗联合体2.1.1目的:一是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配置区域内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机制;二是有助于建立分级、有序的就医秩序;三是有助于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四是有助于整合区域内的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等工作[3]2.1.2主要做法:①专家坐诊,远程会诊,人员轮训,实现人才技术共享②药物配送,双向转诊,保健一卡通,实现资源服务共享③一体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多元化投入,实现信息管理共享[4]2.1.3城乡医疗联合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医疗联合体的结构松散②医疗联合体内复杂和多样化的医疗保险体制③医疗联合体内医师执业地点单点固定④医疗联合体无资产重组和管理体制创新[5]2.2医共体2.2.1目的: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着力完善县级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的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医院与基层结合、医疗与医保结合、医疗与预防结合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从预防、质量、康复和医养等连续、协调、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最终实现医改三个重点指标即住院县域内就诊率90%、门诊基层就诊率65%、向下转诊人数同比增长率10%以上的目标[6]。
2.2.2主要做法:①选定医共体成员单位②成立医共体管理理事会③初步实现“九院合一”④探索实践了8+1+1的改革经验⑤组建十个运行中心⑥建设信息化共享平台⑦“三医联动”实施按病种付费,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⑧创新载体,积极开展便民惠民活动[7]2.2.3医共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医共体内尚未形成有效的转诊机制,以单向上转为主②医共体内构建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利益共享问题[8-9]2.3专科医联体2.3.1目的:通过专业对接的方式,针对疾病特征与所处时期不同,制定统一的诊治标准,真正实现医联体内学科专业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和运行资源的改革新要求[10]2.3.2主要做法:①以技术支持为纽带,建立良好的组织框架②建立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就医流程[11]③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的专科技术力量2.4共享医疗2.4.1目的:“共享医疗”模式首先是一种服务模式,它的提出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另一种就医选择,也使患者能够享受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同时,这是一种商业模式,获得经济利润是模式运作的重要目标[12]2.4.2主要做法:建立共享医疗设备虚拟管理中心和网上管理平台,在不增加人员和配备用房的情况下,实现部分医疗设备共享使用;实现共享医疗设备状态的网上真实显示、网上申请及办理借用、归还手续,实时跟踪、统计共享医疗设备使用情况[13]。
3.总结中国的医联体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发展,医联体的发展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更好的满足了患者的看病需求但是医联体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国情的影响下,不同医联体显示出了其各自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对医联体的管理,是中国医联体更好的发展Reference:[1]黄显官,王林智,余郭莉,王琼.医联体模式及其发展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3):10-12.[2]刘庆,王清亮,费剑春,杨杰.我国医疗联合体主要运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9):33-35.[3]俞立巍,徐卫国.对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中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12):21-24.[4]魏顺军,程俊毅,廖建洲,李先云.建城乡医疗联合体为农民分忧解难题——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创新医疗卫生工作机制的调查[J].学习月刊,2015(16):95.[5]吕键.医疗联合体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0):5-6.[6]方鹏骞,罗桢妮.组建城乡医疗联合体的构想与探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2):10-12.[7]黄胜利,楼唯君,沙奇科.基于分级诊疗视角下的县域医共体构建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1):22-24.[8]罗绍春,刘寿勇.某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实践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289-290.[9]曹嘉婧,张华,孙军卫.基于医共体的分级诊疗协作机制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29(9):982-984.[10]江贺涛,郑秋枫.医共体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8(2):23-25.[11]何鹤,陈银海,何井华,冯天元.我国医联体进展现状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4):4193-4196.[12]张怡,杨洋,李笠,鱼锋.专科型医联体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5):95-98.[13]王家健,章雷,等.从化检验专科医联体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初探[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7,5(3):141-145.通讯作者:颜星,硕士,讲师,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师基金项目:2018年度长沙医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长医教〔2018〕77号;2017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7〕205号;2018年度长沙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长医学〔2018〕55号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