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二年级上册声律启蒙教材.doc
6页二年级上册声律启蒙教材执笔者:崔敏第一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①,六钧弓②,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③,天上广寒宫④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①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 ②六钧弓:《左》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 ③清暑殿:《洛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 ④广寒宫:《明皇杂录》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背诵韵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指导过程 (1)读准字音: 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2)品读对韵: 1、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 2、生汇报: 预设:(1)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3)指导朗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 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试试看。
生自由读) C、指名读 (4)还有对子吗?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 (5)讲述故事《嫦娥奔月》(6)指导朗读: 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 (7)指导背诵 1、自己试试看 第二课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①虎,叶公②龙,舞蝶对鸣蛩③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④秦岭⑤云横,迢递⑦八千远路;巫山⑥雨洗,嵯峨⑧十二危峰 注释:①冯妇:见孟子 ②叶公:《庄子》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而下窥,叶公惊走非好龙者,好似龙者也 ③蛩:音穷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织,今通作蛩 ④雍雍:《诗》雍雍鸣雁 ⑤秦岭:《韩愈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又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⑥巫山:《广舆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形如巫字,有二峰 ⑦迢递:远也 ⑧嵯峨:山高貌教学目标 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在朗读中读懂对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读故事《叶公好龙》 1、默读,读出故事大意 2、学生说故事大意,师生补充 四、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 春种一粒粟,( )收万颗子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 )亦奇第三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①,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②晚霞舒锦绣,朝③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④石枕,秋寒妇念⑤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⑥原上牧童归 注释:①朗:月光明亮 ②矶(音jī):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③朝(音zhāo):早晨。
珠玑:珍珠的统称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④欹(音qī):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⑤念:想着边衣:供戍守边防的战士穿的衣裳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⑥莎(音suō):草名,即香附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教学目标 1、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让学生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三尺剑》的故事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师生共读,读出对仗的乐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知道哪些保家爱国的诗句。
六、作业背诵课文第四课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①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③,煮粥惜焚须④韩信⑤武能平四海,左思⑥文足赋三都嘉遁⑦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注释: ①箕裘:《礼》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于,必学为箕箕,屈柳成箔也 ②晡:日午也 ③刺股:《国策》苏秦说秦不行,乃夜读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④焚须:《唐书》李绩姊病,自为粥而焚其须 ⑤韩信:《汉书》韩信佐高祖,平四海,定天下,封淮阴侯 ⑥左思:《晋书》左思三都赋十年乃就,入争录之,洛阳纸贵 ⑦嘉遁:《易》嘉遁贞吉遁,隐处也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七虞”》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 3、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交代目标、激趣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茶对酒” 2、提问:①说说知道的对子小常识②师介绍最早的对子初步理解对子内容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验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对子②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卡 4、指导认识生字:按结构分类贴生字卡扩词、换部首5、把生字送回原文再读一读 6、反馈:拍手齐读 三、练习熟读,初步理解 1、请大家默读原文,结合注释,查查字典,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①说说文中提到的四个历史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②“天欲晓,日将晡”什么意思? 3、汇报交流:把你读懂的地方向大家汇报一下 ①随着学生汇报出示词卡:“箕裘、杖履、杞梓、桑榆、刺骨、竹篱茅舍”②你知道四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想说些什么用什么语气读这两个对子?试读 ③“天欲晓,日将晡”是什么时候你知道表示天刚亮的词或片段吗 4、考一考: ①对子当中提到的“秦”、“赵”、“越”、“吴”是春秋战国时的国家,你还知道那些朝代?5、多种方式熟读成诵:五、学对对子,挑战自我 1、学生学对对子2、讲纪晓岚对对子的趣味故事 六、结束全课教师总结: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神奇,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你们说话就会出口成章,写文章就会下笔有神,希望同学们多积累第五课云对雨,水对泥,白璧①对玄圭②③献瓜对投李④,禁鼓对征鼙⑤徐稚榻⑥,鲁班梯⑦,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⑧,无客醉如泥⑨。
截发⑩惟闻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注释:① 白璧:《国策》苏秦说赵王,大说白壁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 ②玄圭:《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③献瓜:《韵府》唐德宗时,有献瓜果欲授官者 ④投李:《诗》投我以木李 ⑤鼙:战鼓 ⑥徐榻:《后汉书》陈蕃为豫章太守,惟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即悬之 ⑦班梯:《备考》公输子名班,又名般,鲁之巧人也尝为楚造云梯以攻宋 ⑧清似水:《郑祟传》臣心如水 ⑨醉如泥:《李诗》笑杀山翁醉似泥或云:泥,虫名 ⑩截发:《晋书》范逵过陶侃家,无以待宾母曰:汝留客,我自有计乃截发易酒肴 断机:《史记》周乐羊子游学,一年来归,妻因断机曰:君之废学有如此羊子感悟,卒为名儒教学目标 1、诵读《八齐》,达到熟读成诵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 夷齐让国》的故事 2、你觉得伯夷和叔齐为什么要让国这样做,你觉得怎么样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巩固拓展 1、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知道的意思说给他听吧 2、小组合作,在组中进行背诵 3、小组间进行对子游戏,全班共对,读出乐趣 六、总结 七、作业1、把这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