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十不惑——40人眼里的云南社科院》编者的话.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37701798
  • 上传时间:2023-09-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5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十不惑——40人眼里的云南社科院》“编者的话”岁月如歌,光阴似箭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四十华诞到来之际,为了回顾云南社科人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成长的历史,深入感受成长背后的鲜活故事,我们开展了“四十不惑”主题征文,向四十年来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过的学者同人们广泛征稿,以期从字里行间回顾初心,继往开来征文活动得到了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的广泛支持和踊跃参与,大量稿件如雪片般涌来这些稿件,有的来自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走出去的教授名家,有的来自退休的“元老”级学者,也有的来自刚进院的新生力量虽然资历有深浅,年龄有高低,但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是大家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四十年繁荣发展的喜悦之情和对这个美好学术共同体的眷恋之心这种强烈的炙热情愫究竟来源于何处?这不仅因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是一个“单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学术共同体,更因为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从专家的点滴回忆感悟里不难看出,四十年来这个共同体是怎样“炼成”的,四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如何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的寄情家国的学术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从建院伊始就始终坚守为人民做学问的价值理念,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顺应形势发展的变化,研究阐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为改善民生以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无论是绿色云南和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策划实施,还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升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部分,都不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的身影,充分体现学者寄情家国、为生民立命的学术底色这种学术底色源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正像黄小军研究员所指出的“在这四十年里,始终有一面屹立不倒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着我走向历史的深处、人生的深处”同时,这种学术底色也脱胎于深入的调查研究,王俊研究员在回顾中提出“科研工作者只有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深入调研,顺应时代的脚步,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扎根基层的田野情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前身是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研究所,许多老一辈学者都参加过20 世纪50 年代的民族识别调查,因此向来有注重田野调查和重实证、接地气的好传统杜玉亭研究员长年累月到基诺山寨进行田野调查,在基诺山寨过春节的经历成为口口相传的佳话。

      同样,杨福泉研究员对长期走村串寨进行田野调查的回顾、郭家骥研究员对拉祜族研究的反思、王清华研究员对梯田研究的回忆、郑晓云研究员的基诺族研究历程、郑宝华研究员对“心在场”的强调、赵群研究员的田野故事以及刘婷研究员的佤族研究经历,都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理念: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田野,心系群众,才能“把论文写在云南红土大地上”近几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深度参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利用专家的“脑力”改变丽江市宁蒗县拉伯乡的贫困面貌,“出真招、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是这一情怀的体现胡文明副研究员、张体伟研究员在文章中对他们的扶贫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正如张体伟研究员所言,这些艰苦的智力劳动“踏实作帆,智慧作舟”,让不惑之果遍及云岭大地,让研究论文真正写进各民族的心坎上甘坐“冷板凳”的学术定力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之初,条件艰苦,但一大批专家学者秉持初心,几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克服各种困难,在学海中荡漾正是这种定力成就了学者,成就了学术高峰,成就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郭大烈研究员1959 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时便立志写一本《纳西族史》,而这一志向的艰难实现跨越了三十五年,可见其学术初心之坚定;向翔研究员在回忆自己理论研究经历时将自己比作“理论大道的铺路沙”,“不求它会发出什么偶尔的闪光,但却愿它能够扎扎实实地增添这路基的几分坚实和硬度”;王文成研究员回顾三十多年的历史研究历程,深感“我不过是一滴水,洒落到了浩渺无边的史海之中”;陈亚山副研究员认为“社科之路上只有秉承这样的坚守之心,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很多学者的回忆中,住宿条件差、经费不足、资料缺乏都体现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创立之初的困顿,但一种甘坐“冷板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气让学者们成功穿越了这段难忘的岁月左停教授、李金明研究员等人回忆,90 年代初参加工作时虽然条件简陋,但大家通过频繁的讨论燃起了学术火焰;黄淳研究员则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家就是单位、单位就是家”的小屋“陋室铭”善于“折腾”的创业魄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成就不是“守”出来的,而是“创”出来的学术领域的开创,学术思想的不断丰富以及学术共同体的不断壮大都需要开创思维,需要“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和闯劲,这种创业魄力和劲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屡见不鲜任佳研究员、陈利君研究员、和红梅副研究员回忆了南亚学科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备受重视的过程;范建华研究员讲述了他90 年代末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参与多项省级重大项目策划的点滴,那时,他是“昆明最忙的人之一”;四川大学段玉明教授的叙述中,这种“折腾”的精神又存在于历史研究所在瓶颈中的继承和突围;中山大学的邓启耀教授回忆了90年代末民族文学研究所在市场大潮中改版《山茶》,创立中国大陆第一本田野考察图文杂志的“折腾”经历;李立纲研究员也梳理了“云南三村”再研究对传统的继承和开辟。

      薪火传承的人文精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发展是几代学人薪火相传共同奉献的结果在诸多叙述中,老一辈学人的高尚学术品格和严谨学术态度跃然纸上众多专家的回忆中,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虽然那些“老社科人”我们未必熟悉,但他们的精神品格却时刻环绕在我们周围其中,老院长何耀华徒步穿越虎跳峡,带领年轻科研人员身体力行深入田野开展调查;杜玉亭研究员促进了中青年民族学学者踏踏实实深入田野调查研究的学风;谢远章研究员耄耋高龄仍奋斗在社科研究一线;何锡科老师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从事过隐蔽战线的对敌斗争,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让王崇理获得“支撑了我整个一生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示范力量;张怀渝老师退休前几年还在同时间赛跑,做全力冲刺老一辈的社科人用行动向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持续灌注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营造了优良的干事创业氛围重视学科建设也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传统之一其中,民族学所创所初期,杜玉亭等老专家就设定了“熟悉一个民族,联系一个地区,研究一个专题”的所训,时至今日这一所训依然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培养了大批学术人才,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成果;从《云南省历史研究所集刊》到《中国西南文化研究》,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成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经济学研究所整体转为南亚研究所后,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极大地推动了南亚研究走向正轨,奠定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发展壮大的基石。

      四十年栉风沐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辉煌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建院以来,出版专著1300 余部,出版工具书、论文集、译著等300 余部,完成调研报告2000 余篇,发表论文11000 余篇,提供给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报告2000 余份1990—2019 年,院内学者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64 项,其中重大项目2 项、重点项目5项;2002 年—2019 年,承担云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38 项党的十八大以来,《谱写新时代云南跨越式发展新篇章》《辉煌云南70 年》《辉煌云南70 年·大事记》《七彩云南70 瞬间》等著作,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云南社科人的辛勤与汗水,每一位研究人员都见证了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经历了研究的苦乐心绪,也受益于几代学人不断维护的学术精神和人文氛围我们愿这本有温度的小书让云南社科人重新回顾四十年一路走来的心路,也愿它成为“局外人”打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四十年的一把钥匙编者2020年3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6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5份).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