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汉光武帝性格中的勤谨与仁义.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020477
  • 上传时间:2018-05-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发展学院 学年论文题目:题目:论汉光武帝性格中的勤谨与仁义论汉光武帝性格中的勤谨与仁义论文摘要论文摘要东汉光武帝性格中的勤谨、慈爱、仁义给人印象是深刻的,充分地体 现个人操守的严恪,其对子慈而不宠,对兄弟仁义宽厚刘秀性格中的这 些特点与尊儒背景下所接受的儒学教育颇有关联,打下了深深的儒家伦理 烙印,也塑造着其以柔术治国的统治风格关键词:关键词:汉光武帝 儒学 性格 柔术治国第 1 页 共 6 页汉光武帝刘秀不仅是东汉开国皇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屈指可数的卓有贡献的明君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通过农民起义登上宝座的皇帝,也是一位兴汉室,使汉室亡而复兴,断而再续的明君,也是少有的拔乱反正的中兴之君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高、魏武、唐宗、宋祖等都留给人印象深刻的性格,而光武帝身上却没有这些让后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但是,细细品来,他性格中也有独特之处这些性格中的光芒,与刘秀从少年时就接触儒学教育关系颇深同时,他的儒学思想中的光辉也照入他在位的三十四年的治国之道里,以柔术治天下的方法也为光武中兴打下了基础一、光武帝性格中的独特之处一、光武帝性格中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帝,光武缺少秦皇、汉武的豪气、霸气,更象一个稳重谦谨的普通人,这点在史料记载中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一下简要分析。

      一)俭约(一)俭约 勤勉勤勉刘秀的一生是俭约的光武帝出身在没落封建贵族家庭,年幼丧父,长期过着平民生活,对“百姓病害” ,有所了解,他也曾亲身从事农业生产,知道稼樯艰辛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性勤于稼樯,而兄伯升……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卷一光武帝纪于是,光武帝从小形成一种俭约的性格即位以后,他始终“身衣大练,色无重䌽,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恃珠玉之玩”卷一光武帝纪刘秀改变了西汉“世增淫费”局面他在宫廷生活上,尽量简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缓,奉不过栗数十解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己光武帝明令禁止地方额外向朝廷奉献各种物品如建武十三年(37 年)正月下诏:“往年已勑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国所其令太官勿复受明勑下以远方口实所以荐宗庙,自如旧制”卷一光武帝纪无疑为统治阶级作出了表率,抑制了奢靡之风刘秀多次下诏提倡薄葬群臣屡次提出封禅泰山,他都认为是劳民伤财之举,不予答应其在位三十三年仅在泰山封禅一次后世人称他“恭俭守节,约身尚德而己”卷一光武帝纪虽有过誉之处,但总的倾向是反映了实情。

      第 2 页 共 6 页光武帝还提倡薄葬,他自己做了表率, “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 ”卷一光武帝纪光武帝对政务十分勤劳,他每日听朝,处理政事晚上又讲经听诵,讨论经学,常常是半夜才休息 “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卷一光武帝纪他自己动手写给方国的诏书,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卷一光武帝纪,十分细致由于日夜“勤劳不怠,皇太子刘庄常常劝他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 ”卷一光武帝纪光武帝回答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卷一光武帝纪这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了,在这种影响下臣僚对政务也就不敢怠懈了 “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 ”卷一光武帝纪(二)慈父(二)慈父 孝子孝子父慈子孝是普天之下父子感情最为美满的表现 “慈,爱也 ”刘秀共有十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刘秀很注重对子女的培养与教育刘秀甚是喜爱四子刘庄刘庄幼时便跟在刘秀身边被教育,十二岁时,便为刘秀出谋划策刘秀先后让何汤、桓荣、张佚教授刘庄,用心良苦刘庄也不辜负父亲心意,在他当政时期的东汉王朝,迈上一个新台阶刘秀的至仁至义,在刘庄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他和兄弟感情深厚,对废太子兄长刘强深深忧念,刘强死前,写下一篇催人泪下的上书,表现一片兄弟情。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刘秀称帝后在册封郭圣通为后之后,册封郭圣通所出的长子刘强为太子但后来改立阴皇后,自此以后,刘强“常戚戚不自安” 卷一光武帝纪,自愿让出太子之位,到藩国居住但是,刘秀觉得其自做太子以来一直小心奉职,没有被废黜的理由,所以未答应但是在刘强一再的要求之下,刘秀最终于建武十九年下了改立诏书刘强退居藩国,刘秀在封地以及礼仪上给予特殊优礼后刘强数次上书请求让还东海郡,刘秀没有答应并“深嘉叹之” 卷一光武帝纪作为废太子,刘强的命运好得多刘秀对于其他儿女也宠而不溺,并都对其他儿子封公进爵,各有封地三)重情重义(三)重情重义 宽容仁爱宽容仁爱第 3 页 共 6 页儒学中“兄友、弟悌”的道德要求,在刘秀身上得到完整体现所谓长兄如父,对于父亲早逝的刘秀来说,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长刘縯光武因复徇下颖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无心后 ”卷一光武帝纪起义取得初步胜利时,刘縯就被刘玄密谋杀害闻得兄长被杀,领兵在外的刘秀内心异常悲愤,但只能忍辱负重,期待复兴汉室,实现兄长遗愿。

      刘秀低头示弱,不行丧礼,并与阴丽华欲行婚礼,却在独处时, “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泪处” “建武……十五年……夏四月,……追谥兄伯升为齐武公,兄仲为鲁哀公 ”卷一光武帝纪刘秀一家为了兴复汉室大业,付出了惨痛代价,他的帝业融进了众多亲人的血和泪刘秀称帝后,他的兄弟姐妹就只有大姐刘黄和妹妹刘伯姬还在人世,刘秀愈加珍惜家人封大姐刘黄为湖阳公主,将姐姐嫁与大将军李通为妻,并追封二姐刘元为义节长公主,于城西为之立庙正所谓血浓于水光武帝还大封宗亲, “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第兴为鲁王,舂陵侯嫡子祉为城阳王,……封宗子刘终为淄川王 ”卷一光武帝纪孟子曾说:“君之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刘秀起事前后历时十五年左右,过程中,一大批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忠心如铁的文武臣僚跟随他,这些人与他共患难、同荣辱,似亲人、如手足,君臣如鱼水之情值得称道刘秀和昔日战友们经常欢聚一堂,回忆往事,开一些风趣的玩笑,赏赐他们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气氛十分融洽他对功臣十分宽容,总是原谅他们较小的过失远方边郡贡献来的珍品美味,必先遍赐列侯对战争年代接下的患难之交的生死情谊永志不忘。

      在历史上开国功臣被善待的君主不多,光武帝刘秀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仁义之君终光武之世,全部的功臣都保全了爵位和厚禄,诸将有了新功,就增加封邑,俱为实第 4 页 共 6 页封光武帝不仅把福泽的县邑封给名将,还尽量照顾他们的还乡之意,还希望他的功臣们能够保住自己禄位而代代相传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帝益重之邓寇列传“建武三年,征晨还京师,数宴见,说故旧平生为欢,晨从容谓帝曰:仆竟之 ”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诏曰:夫仁不遗亲,义不忘劳,兴灭继绝,善善及子孙,古之典也……其条二十八将无嗣绝世,若犯罪夺过,其子孙应当统后者,分别署状上将及景风,章叙旧德,显兹遗功焉于是绍封普子晨为平乡侯明年,二十八将绝国者,皆绍封焉 ”卷十七彭岑贾列传由于刘秀妥善安置功臣,他们的家族在政治上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成为东汉政权的坚实基础此一政治智慧为多数开国君主所不及二、光武帝性格与儒学教育的关系二、光武帝性格与儒学教育的关系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便成为学子士人学习的核心内容到新朝王莽时,儒学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寒窗苦读的学子都以能到长安太学学习为追求刘秀也不例外。

      可以说刘秀是中国古代学历最高的皇帝刘秀学于太学,儒学造诣很高 “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卷一光武帝纪在太学学习期间,刘秀跟了著名的大儒许子威学习《尚书》 ,刘秀笃信好学,入学不久便能对《尚书》 “略通大义”卷一光武帝纪刘秀以习《尚书》为主,各门课业都有所涉猎在太学里,刘秀不但进行专业的学习,获得儒家文化、道教方面的知识,而且通过与大师和太学生们的接触,也扩大了视野,整个的心境开阔多了从天凤年间开始的,到地皇元年(公元 19 年)时,还在长安为其叔父吝陵侯诉讼,在这四、五年时间里,对刘秀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不仅增长了学识,对王莽统治的时政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而且,还锻炼了社会活动的能力从此,他开始逐渐成熟起来了刘秀在征战时也重视儒学每到一处就征集古代典籍,并且拜访当地著名的儒学人物,请他们当官或者封赏他们光武帝以儒学方略治理天下,每天处理完政务后,第 5 页 共 6 页还和很多他们彻夜畅谈儒学经典,秉烛诵读,夜深不寐有时还亲自主持有关文学的辩论自称乐此不疲因此,刘秀在一开始就很重视教育,建武五年(公元 29 年)十月中原的战事刚刚平息,在首都洛阳的开阳门外,太学落成,刘秀亲自至太学视察。

      太学是当时的礼仪之宫,教化由兴之地,是文明与圣洁的的象征 “洛阳太学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 ” ’它成为国家传播知识文化的主要基地,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如王充、班固、张衡等都是这里的学生除了太学,刘秀也很注意恢复和发展郡县地方学校教育郡县学校实际上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并且得到了发展东汉建立以后,恢复了中原地区的郡县学校,还在较为偏远的郡县也建立了学校刘秀任用当地的循吏来兴办学校如刘秀拜寇询为汝南太守,及“修学校,修学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 ”寇询素好学,常“亲授学焉” 建武六年(公元 30 年),李忠迁任丹阳太守,以该地“越俗不好学,嫁娶礼仪,衰于中国,乃为起学校,司礼容,春秋乡射,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 ’卫飒任桂阳太守,刚一到任,便“修库序之教” , “期年间,邦俗从化” 任延拜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椽史子孙,皆令诣学受业,复其摇役;章句既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士 ”班固也在《东都赋》里面写到, “四海之内,学校如林” 可见当时学校的普遍,教育的繁盛 刘秀对于恢复和发展教育的努力,使东汉皇朝的教育事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 皇帝也都继承了这一教育制度,使东汉的教育,总体上超过了西汉。

      儒学教育中所渗透出的儒家伦理在刘秀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儒学讲究夫义、妇听,兄友、弟悌,父慈、子孝等都为刘秀所接受,并且其在行动上的浓厚表达,是其性格中华彩的一笔这对其后来的兴复汉室和以柔术治理天下的行为都有很大影响总结以上,刘秀对子女慈而不宠,既享受天伦之乐,又避免子女之间的争相残杀;他予功臣荣华富贵, “不令以吏职为过” ,避免君臣之间的冲突以上种种,均是儒学思想对刘秀性格深刻的影响,这些品德传达到臣众心中,上升为一种治国理念,使刘秀给予外戚较大的信任并重用、对士人有着深深地儒慕之情、对百姓有着谦卑的情这对于东汉政权的平稳过渡、政治风气的谨厚和社会道德的重塑有着深刻的影响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第 6 页 共 6 页[1]:范晔. 后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2]:楼旭春. 汉光武帝的情感世界[J]. 华中师范大学,2008[3]:张启深. 汉光武帝传[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0[4]: 许禾钢. 汉光武帝刘秀的人格魅力[J]. 河南省地方史志,2007[5]: 区永圻. 汉光武帝刘秀研究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6]: 黄隆顺. 王船山论刘秀[J]. 船山学刊, 1992[7]: 艾森. 试论汉光武帝用人与治国[J]. 探索,1988[8]: 杜荣峙. 刘秀与云台二十八将[J]. 史学月刊,198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