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第08次研读-八佾篇1-8章-陆韵竹-刘丽娟-录音文稿-王灵芝.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22080411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2.88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8年01月13日《论语》第08次研读八佾篇1-章录音文本整理2018.01.13 周六内容:《论语.八佾》1-8章地点:北京理工科技大厦1101嘉宾老师:车凤()主持老师:王丛琪主 讲:陆韵竹录音整理:王灵芝内容: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研读过程:一、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l 主讲人陆韵竹【本篇皆论礼乐之事,礼乐为孔门为学为政之共通要点,故《论语》编者以此篇次《学而》、《为政》之后之前陈老师在跟大家分享之时也有提到在《论语》中为政篇是一个总论,此后从为政篇开始都是通过每一个专论来阐发孔子的哲学思想,八佾篇以礼乐为之核心内容。

      佾,yi,去声,行列佾,行列义古代舞以八人为列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十六人或说: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季孙氏于其家庙之庭作八佾之舞,是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礼忍,此忍字有两解一,容忍义季孙氏以大夫而僭天子之礼,此事可忍,何事不可忍此乃孔子不满于鲁君不能制裁其大夫之僭肆一,忍心义季氏八佾舞于庭,上僭天子,近蔑其君,此事尚忍为,将何事不忍为此指斥季氏读书会讲究对面亲聆,设想孔子在我们对面对我们说此句,您会有何感想?大家进行3分钟讨论l 大家讨论一组学友:我们组讨论的“忍”有两种,有学友认为孔子在表达八佾舞于庭这种天子之礼被僭越的时候的态度不会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带着个人情绪、职责和负面情绪去评判,而是会很中正平和的来表达,你怎么能这样做;还有一种看法,是忍心,你怎么忍心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孟子》:“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如果忍心做这样的事情,就已经将个人的利,很虚荣的东西,放到了仁义之上,那么就甚至会去做更可怕的事情,一个小的发端出去之后,后果是那么君臣之义,父子之亲等都有可能颠覆掉,都可以说得通在讨论中有一个细节,“孔子谓季氏”是孔子对季氏说吗?学友的观点是评论季氏,而不是直接对季氏说。

      我个人是倾向于前者,《论语.述而第七》:“子温而厉,温而不猛,恭而安孔子在说一些话的时候内心对所有人都是非常仁爱的,他会超越我们普通人很容易陷入的负面情绪,但他知道什么事情是合乎天道的,即使是很温婉地表达,听到的人也会一下子被提醒到,然后自己心里也会有一种知耻二组学友:我们主要是从容忍的角度来看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是强调事情的严重性,孔子站在“礼”的角度,是关系全天下的;二是由于当时的社会不允许有多大的动作,也只能忍了;三是纵观孔的一生,他所采取的措施就是通过教化让大家来认识到礼的重要性三组学友:我们可以看到是季氏做了不符合规定、不符合情理的事情,这从侧面也在提醒我们要反思平时做事应该想清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四组学友: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克己复礼这样的一个人,他要营造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这样一个政治局面,季氏公然用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这件事本身对于孔子来说是践踏他的信仰,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可忍”与“孰不可忍”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对于主方,这种事情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情忍耐不了;二是对于客方,季氏这件事情都可以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的,可能更违背常理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五组学友:首先,孔子谓季氏,他在对谁说?他肯定是对他的学生说那他又要表达什么?“是可忍也”这里的“忍”又是说谁?我认为他是在告诉他的学生们像这样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都可以忍耐,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忍耐的呢一但不能忍耐就掉到情绪里去了,所以看任何事情都要客观,才能保持冷静我们觉得这是孔子对学生说,让学生提高自己的修养六组学友:不能忍之后又当如何?我们对“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理解是有偏颇的,这句话是说孔子,而是说季氏这个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八佾舞于庭的背后是季氏对于君主权位的窥视,是更加严重的l 主讲人陆韵竹【季氏,季平子,鲁国正卿鲁国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鲁庄公为嫡长子,四者皆为桓公之后,鲁庄公继承国君之位,三桓分封为大夫三家权重,尤其是季平子,《左传》记载昭公25年,季平子先后辅佐过鲁昭公和鲁定公两位君主,可见其朝廷势力我们可以从季氏八佾舞于庭可见其对君主之位的觊觎之心,其后来联合孟孙氏和叔孙氏对于鲁庄公政权进行挑衅,而鲁庄公兵力不及三桓,辗转逃往齐国,后又至晋国,亡于晋三桓立鲁定公,而政权依然掌握于三家大家刚才的讨论其中在“忍”字上,那到底是孔子不能忍耐季氏的所作所为还是季氏忍心做这样的事情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做出来?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

      或曰:“忍,容忍也盖深疾( 痛心疾首 )之之辞范氏曰:“乐舞之数,自上而下,降杀以两而已,故两之间,不可以毫发僭差也孔子为政,先正礼乐,则季氏之罪不容诛矣谢氏曰:“君子于其所不当为不敢须臾处,不忍故也而季氏忍此矣,则虽弒父与君,亦何所惮而不为乎?”《四书章句集注》《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止”在哪里?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那我们又从何处入手?“孝悌,其为人之本与”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我们作为孩子就要圆满我们的孝道,当我们为父母的时候就要做好我们父母的道,所以在不同的角色之下都有我们的角色定位,我们是否真的有将自己止于位上,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周王室已经无法恢复它的权力和威信,周王朝的天下,周王室的制度,也名存实亡孔子崇拜周公及周公制定的礼仪制度,一生都在践行,对君王大夫劝导,对学生言传身教,试图挽救周礼《孝经》“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重要性《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哉?乐云乐云,钟鼓云哉乎?”礼的核心在哪里?《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对礼的重视《论语.里仁》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以礼约束,少有过失《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三者关系我们是否有真正按照礼法与制度来规范自己,我们在现代的社会与制度当中有没有做到合符礼仪,有没有克己复礼?】l 大家讨论学友:“克己复礼”的“复”有哪些解释?陆韵竹:我们要做切己的功夫,让自己的行为贴合于大道,贴合之意学友:“复”我理解为实践学友:“复”我理解为复印,重复 l 嘉宾老师八佾指八八六十四人的队列,事实上季氏应当用四佾,不是僭越一格,是僭越了两格,这是一个补充八佾篇的整个内容都是围绕礼乐展开,我想补充为什么儒家及孔子为什么对礼如此重视,这是大的背景,有一个宏观考量会比较好礼”的繁体字“禮”,造字法上看其左边的上半部类似“二”、下半部类似“川”,右边上半部是“曲”、下半部是“豆”造字法的含义是类似于祭祀,“二”指天,“川”是指从上天往下有一种讯息传达下来,“曲”、“豆”有祭祀的仪器也有内容而礼是儒家秩序的一种保障,到现为止去参观孔庙也都会有一个地方叫“明伦堂”,我们每个人在家、单位、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位,要给自己定位,要怎么定位,就是要“明”这个“伦”,当我们明白了之后,那我们该做什么就很清晰了,所以是奠定了社会基本秩序的基础我们从表面上看是一些礼仪形式的问题,实际上背后是一种很深刻的内涵是整个社会秩序的保障,所以孔子认为季氏从表面上做了形式上礼的僭越,但事实上内在的对礼的践踏,这是不能忍受的。

      当时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当时春秋战国的混乱也是缘自于人心乱了,人心坏了自然而然会出现一些礼崩乐坏的表现《孟子》:“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当时时代孟子认为是歪辟邪说在横行,不管是杨、朱的言论还是墨子的言论,他认为若是自己不站出来,那邪说就占领了话语权孟子用“世衰道微,世衰道微, 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有之, 子弑父者有之来总结当时的状况,这种大的背景我们是很难想象的,我们要了解这种大的背景学习《论语》以修身养性,这是第一步,但是不仅仅如此,半论《论语》治天下,治天下的关键在《为政》篇孔子的学生性格鲜明,如子张、子路等,但他们都是了不起的贤人,“子张学干禄”不是指要谋求什么利益,而只是问要如何做官,因为最复杂的局面是官场当中,“政者,正也”,如何“正”?需要智慧,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在上位者需要一种把持,政治不能变化太大,需要一点点来影响,譬如“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很多是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没有从政的体验,很多情况我们都不了解,其实“言寡尤,行寡悔”更多的是在“公”的层面上,“禄在其中矣”这个“禄”是指好处、利益,不是指个人的,是整个的。

      二、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l 主讲人刑志军【哀公,鲁君,姬姓,名蒋定公之子,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孔子晚年自卫返鲁,正是鲁哀公在位期间当时三家执政已久,哀公大权旁落,故有此问孔子以举直废枉之语答之,实亦机带双敲,话里有话何为:怎样做,做什么举:选拔,推举直:正直的、正派的人错:同“措”,放置,安排诸:“之于”的合音枉:不正直、不正派、邪恶的人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孔子答道:“举用正直的人,置于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了;如果把邪恶的人,置于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这是在讲用人的事情,用什么样的人?用君子?如何用君子?首先,得有智慧,分得清“直”和“枉”;其次,得有恭心,对自然抱着一种敬畏《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 人之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当我们自己身不正的时候很难去分辨,也很难用对人,当我们有远近亲疏的偏颇便很难用对人l 大家讨论学友:我感觉文本没有提到用人?刑老师:我理解此章讲君臣之道,下章讲君民之道、怎么做君子学友:“直”和“枉”如何理解?刑老师:“真”指“正派的人、正直的人”,“枉”指“不正直的人”学友: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完全正直的人和完全邪恶的人王丛琪:所以要有分辨力,当自己清白正直的时候才有分辨力刑老师:首先我们得做到,才能体贴到不同人的精神状态学友:我是干部部门的,用人很复杂,一个人可能当官之前很正直,当官之后就不正直;可能在领导面前很正直,在群众面前就不正直领导的意见很重要,如何用人?用人之后如何考察?秦哲敏:“直”是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能坐在官的位上,才能为人民谋福利,这样的人至少是具备“仁义礼智信”的人学友:这太理想化的状态,我们要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把握?秦哲敏:此段是哀公问孔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